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在籌備的小一至中六的新必修科,旨在透過持續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及對國民身份的自豪感,並以價值觀和態度為導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質素,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們明辨是非,能夠做出情理兼備的價值判斷,並建立個人抱負及理想,對家庭、社群、國家與世界做出承擔及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 外文名:Mor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section
  • 籌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目的:旨在透過持續學習
簡介,模式,

簡介

教育局建議將此科列為必修科,不設公開試,但是設校內評核,以及公布全香港平均分供學校檢討成效,並以「國民教育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資料庫」記錄學生於中、國小階段內的活動,教育局可能會將上述資料轉送給學生將來升學或轉讀的學校[2]。撰寫課程指引的李焯芬教授指出:「如果三年之後有學校不跟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來開辦課程,教育局會通過視學制度來處理」,「目前需要接受‘校本化’的現實,是比較可行的第一步。至於十年後有了更多經驗,也許會有更好的平台做中央式的設計」[3]。若個別學校表達不推行,教育局會派員協助,就開展國教科作討論[4]。
然而,許多香港市民將其批評為洗腦教育、黨性教育、愛國教育和奴化教育,破壞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香港各界人士對此反應極大,發起多次遊行示威抗議。但香港教育局仍試圖於2012年9月新學年強行發展,並將其稱為三年發展期,特首梁振英表示,學校可決定在2012年和2013年或2014年推行,此舉被反對人士指責為「先推行後檢討」。教育局長吳克儉亞視國際台《時事縱橫》節目稱,全香港學生加上家長數目過百萬,僅有10萬人上街表達對此科之不滿,可見香港有數百萬「沉默大多數」支持國民教育推行[5],此言論引來諸多爭議。因母語教學和十年教改而備受非議的前教育局副秘書長羅范椒芬也公開支持國民教育,更令多人反感。
同時亦有許多建制派成員和家長團體支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認為3年開展期是比較寬鬆的時間,並信任教師的專業,不擔心該科會成為「洗腦科」。」[6]

模式

政府在2011年5月5日曾經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建議將此科列為必修科,但是不設公開試,只設校內評核。學習階段分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並且分為5個生活範疇,依次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