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兩山銀行”建設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暢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拓寬生態資源價值轉換路徑,構建生態產品高水平實現機制,助推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努力把“兩山銀行”打造成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性成果,特制定德清縣“兩山銀行”建設工作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清縣“兩山銀行”建設工作方案
  • 發布單位:德清縣人民政府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系統方法,堅決落實縣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關於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先行樣板地的工作部署,全面整合我縣優質自然資源,搭建政府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資源運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生態資源產權和生態資源價值評估制度,創新完善生態資源交易體系,協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等配套改革,
為奮力打造“重要視窗”的“精品視窗”、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先行樣板地注入生機和活力。
(二)工作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生態資源摸底調查、平台公司組建、發展要素保障等系列工作,構建生態資源調查評估、存儲保護、交易開發等系列工作機制。積極引入市場主體參與,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分擔、利益共享、長期合作的關係。
堅持系統集成、改革突破。堅持系統思維和系統方法,最佳化制度供給,系統推進自然資源產權、農村集體性資產權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配套制度建設。注重改革創新,聚焦生態資源變資本資產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推動GEP數位化轉化和碳配額、綠色技術市場交易,圍繞鄉村民宿、數字農業、數字園區等方面打出兩山轉化德清特色品牌。
堅持共建共享、惠民富民。積極調動農民意願,逐步建立集體經濟下的股份化、公司化等治理結構,推進農村閒置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盤活,健全利益分享和風險保障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加速民眾致富,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三)工作目標
到2021年9月底,註冊成立德清縣自然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兩山銀行”),完成管理層配備和內設部門設定,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依託多規合一、精細化GEP核算,梳理形成生態資源資產庫,持續開展動態完善。對縣域範圍內可供開發的自然資源資產實行統一管理,由專家委員會及專業評估機構進行價值評估,縣、鎮(街道)、村分別建立重點資源資產管控清單。引入社會工商資本和市場專業人才,重點加大與央企、地方國企、有實力的民企合作,選取新市鎮、洛舍鎮、莫乾山鎮、下渚湖街道等一批相對成熟的資源和鎮(街道)進行先行先試。
到2021年12月底,縣級“兩山銀行”和配套服務體系、制度體系、治理體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轉化成果和典型經驗。
到2022年6月底,“兩山銀行”正常運行,生態資源轉化在全縣鋪開,交易平台功能、資源轉化效率質量進一步提高,實現生態保護和生態贏利雙重目標,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占補平衡和生態資源變資產的模式。
二、重點任務
圍繞工作目標,重點推進“五個一”工作任務,即:成立一個運營平台、形成一張資源底圖、推進一批重點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務機制、建立一套監管機制。
(一)成立一個運營平台。一是組建管理公司。由縣文旅集團組建成立“兩山銀行”,行使產權收儲、資源提升、資產評估、資產運營、市場交易等功能,構建縣域生態資源資產運營管理體系。同時加快國有企業平台和資產整合,加快市場化轉型。二是建立運營機制。加快構建生態資源“調查—評估—管控—流轉—儲備—策劃—提升—開發—監管”的全過程工作機制。加強與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深度聯動,構建資產儲備—融資擔保—價值實現高效轉化機制。建立完善“利息+分紅”回饋機制,激勵各類主體將資源資產存入“兩山銀行”。建立渠道暢通、運行順利的高效決策機制。三是合作開發機制。“兩山銀行”、社會投資方、產業運營商等共同成立項目公司,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入股項目公司,建立完善“企業+集體+合作社+村民”等經營模式,推動村民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形成多方利益共享機制。
(二)形成一張資源底圖。一是摸清資源資產。清查全縣各類生態資源,明確所有權主體。依託多規合一、GEP數位化系統等載體,整合全縣相關資源資產,建立德清縣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大數據平台,全面摸清綠色家底。二是形成資源底圖。依託大數據平台,形成可視化的縣自然資源資產底圖,根據生態轉化進展動態更新調整,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的監測和管理。三是加強資源管控。結合GEP數位化系統,制定和完善各類資源資產評估標準,對全縣可供開發的自然資源資產進行價值評估,由“兩山銀行”統一流轉或授權流轉,並加強規劃和用地指標管控,避免無序開發。
(三)推動一批重點改革。一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探索推進全民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荒地等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完成實物量清查,賦予使用權流轉、出租、抵押、擔保、入股等綜合權能。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農村閒置宅基地市場交易規則,拓展市場服務功能,擴充市場交易品種。二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開展農業產業融合“標準地”建設。深化推行村集體以“三資”作價入股方式合作聯營,打造“企業+集體+合作社+村民”的新模式。探索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閒置及低效利用農房抵押、有償退出、有償使用,探索農房合作開發模式,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三是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完善綠色金融信用體系,鼓勵“兩山銀行”開展直接融資。積極開展生態資源資產證券化探索和綠色保險產品創新,擴大信用貸款適用範圍、提高信用貸款額度,降低各類主體在“兩山銀行”的貸款成本。加快水權、林權、文化IP等抵押質押融資模式創新,鼓勵金融機構以GEP核算結果為參考提供授信額度。
(四)完善一站式服務機制。一是強化數字賦能。結合數位化改革,圍繞資源摸底清單化、策劃評估個性化、資源收儲多元化、招商運營平台化、生態反哺制度化等,打造“兩山銀行”套用場景,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管理開發可視化呈現、動態化管控、自動化分析、科學化決策。二是強化人才支撐。藉助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專家團隊等技術力量,組建專家委員會,引進高水平專業諮詢機構,充分發揮第三方智庫作用,在發展戰略、治理結構、運作機制、項目策劃、產品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究謀劃,為自然資產資本化和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利用“德洽會”等招商推介平台和途徑,引入優質產業投資機構和運營管理團隊,促進自然資源資產可持續開發利用。三是提升投資融資服務能力。開展生態保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農文化和旅遊產業扶持等相關政策梳理和整合,加大扶持力度。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效應,優先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態資源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產業化服務。
(五)建立一套監管機制。一是建立運行監管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年度目標考核制度,引導全縣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結合數位化改革,動態編制完善自然資源負債情況,構建歸屬清晰、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監管體系。二是建立交易監管機制。依託空間治理數字平台開展“兩山”轉化綜合管理,開展生態占補平衡分析和GDP、GEP雙增長分析。向社會公開各類建設項目占用徵收林地等使用情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利用物聯網和區塊鏈等信息化手段,健全生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完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增強生態產品質量監管能力。三是配強監管力量。將散落在各部門、鎮(街道)的經營性自然資源資產納入統一監管體系,盤活存量、挖掘增量,集中做大“兩山銀行”有效經營性資產。理順政府部門與“兩山銀行”的關係,釐清各方主體職責定位。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構建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德清縣“兩山銀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縣“兩山銀行”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明確和落實職責分工,落實具體推進工作。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對“兩山銀行”工作的資金、用地、用能等要素支持,積極爭取對應上級政策補助,創新推出支持“兩山銀行”工作的有關政策辦法。
(三)加強督考宣傳。切實加強對“兩山銀行”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對重點改革、任務和項目等進展情況及時通報。開展“兩山銀行”運營監管,加強國資風險防控。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兩山銀行”亮點經驗、典型案例等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