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成岩禪寺位於長樂潭頭鎮溪上村後籌峰山中。德成岩又稱德成精舍,原稱月樓精舍,俗稱德成岩、稠岩、籌岩,位於長樂潭頭鎮溪上村後籌峰山中,古代屬方安里。林慎思創建於唐懿宗鹹通初(860),比建於唐乾符四年(877)的長樂縣學宮還早十七年。宋時朱熹登籌岩讚嘆林慎思“德成於此地”,題“德成岩”,並“德成精舍”。宋乾道間(1165—1173)立為德成書院。德成精舍是長樂第一所古書院,德成岩也是長樂四大名岩之首。現已被福州市長樂人民政府立碑定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成岩禪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長樂潭頭鎮溪上村後籌峰山
- 門票價格:0元
- 著名景點:巨石室
千年永不枯竭的泉眼
千年歷史的觀音
主要景觀,文化歷史,住持介紹,地圖信息,
主要景觀
古代歷史景觀
清乾隆年間(1736—1795),知縣賀世駿曾將長樂境內的名景勝跡擇優列為12景。其中一景稱為“籌峰積雪”的便是德成岩所在的籌峰山。這裡層巒疊秀,怪石嶙峋,清泉流觴,滴瀝成響,海天煙濤,清幽萬狀。真是鬼斧神工,造作天成。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攬勝,無不被這裡的迷人景觀所陶醉而流連忘返,留下許多傳世不朽的佳作。如明崇禎進士、官曆吏部左侍郎的劉沂春,將德成岩勝景列為“日出扶桑”、“潮生海岸”、“夜月松濤”、“游雲歸洞”、“書台泉涌”、“文筆插天”、“步虛仙子”和“聽法神龜”等8景,每景均以詩讚之。德成岩前臨閩江口。遠眺台灣海峽,萬頃碧浪拍天,氣勢雄渾壯觀。登上德成岩如入仙景,正如古人所題:“巋然楹桷疑天上;渺矣山川似鑒中”。此外德成岩尚有摩刻如“慎終追遠”、“寒山”、“石門”和“海潮觀”等10多處,其書法和石刻藝術皆臻神妙,至今猶存。
現在景觀
德成岩是籌峰山的精華所在,閩省舊志或稱“籌岩”或名“稠岩”,岩中自然景觀星羅棋布,有“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景”之稱。到過德成岩的人都會讚嘆:“風景這邊獨好!”從南麓的溪上果林場登山,進入德成岩景區,但見層巒疊嶂,奇峰崢嶸,怪石嶙峋,岩洞幽清,蒼松翠竹,紅楓綠衫,奇花異草,鬱鬱蔥蔥,寺觀殿堂掩映其中,樓閣亭台錯落有致。登上德成岩,千峰拱秀,萬派流光,如入蓬萊仙境,飄然欲仙,更有君臨天下之感!站在德成岩前,放眼群山起伏,滄海橫溢,腳底白雲繚繞,祥氣往來,你會感慨自問:“這是天上!還是人間?”
遊客若從閩江口岸邊的白岩山登上德成岩,一路上天然奇景遍布,東有白岩、鯉魚尾、普陀寺、龍窟、一線天、雲中帆、鷹嘴峰等。站在德成岩頂俯瞰山河大地,氣象萬千,嘆為觀止。千里閩江到此朝宗入海,綠波蕩漾、滾滾東去,萬噸巨輪,如梭穿行。環顧風光秀麗的琅岐島、壺江島、川石島,以及閩江口兩岸鄉鎮、山川田野盡收眼底;“五虎守門”、“雙龜把口”、“金雞報曉”、“白猴戲水”諸景觀均在眼前。遠眺則大海蒼茫、煙波浩瀚,馬祖、白犬、海檀、御國諸島嶼在虛無縹緲之間。春秋時節在此遙望大籌岩,只見雲蒸霞蔚,石林插天,恍若仙都。西側有“靈山臥佛”、“步虛仙子”、“凌雲駱駝”、“將軍騎馬”,更有威猛無比的“大王峰”。上有雄奇秀麗的“蓮花峰”,含苞待放的“菡萏峰”及“狀元帽”、“玉印石”。下有巨石疊磊的“觀音洞”、“品岩洞”、“過溪階”、“磨層石”、“懶狸谷”等等。這裡有看不完的自然景觀和說不完的故事傳說。
千年觀音與永不枯竭的泉眼
德成石室,內供一尊宋刻青石觀世音菩薩像,其神態及衣褶線紋都十分精美,為德成岩鎮山之寶。由於山景優美,加上諸多美麗的傳說,所以香火鼎盛,千年不絕。石室中的清泉,甘冽甜美,如瓊漿玉液;滴瀝成響,有絲竹之韻;波涔瀠洄,若流觴曲水。泉水剛好自觀世音菩薩佛殿底下而出,聚在殿前一個臉盆大的小池裡,用之則取而不竭,不用則滿而不溢。縱然久旱亦不會幹涸,好不奇哉妙哉!鄉人稱之為“觀音泉”、“甘露水”,古人名之曰:“福善靈泉”。遊客登山至此,舀一勺喝兩口,甘沁心脾,煩襟頓解。近年德成岩觀音水可以祛病延壽的傳說,在民間不翼而飛,流傳甚廣,所以上山取泉的人亦絡繹不絕。人道德成岩中有三寶,“天然石室”、“千年觀音”、“福善靈泉”是也!
文化歷史
福建第一位狀元與進士
林慎思,原家於籌峰山東南側之欽平里鴻山之麓,今潭頭鎮大宏村。為覓幽靜讀書之處。捫蘿榛莽之中。見籌岩有天然石室,周遭竹茂松青,泉清石怪,於是集兄進思,景思,勤思,普思誅茂肯構,築室讀書其中,雅稱“月樓精舍”,同時又在籌峰山麓溪上建構,“坑湖草堂”(今潭頭鎮溪上村坑湖裡)。鹹通中(860—896),兄弟五人俱中進士,“五子登科”、“五桂聯芳”傳為千古佳話,。
德成岩自林慎思兄弟五人登進士,聲名遠播,各地學子慕名而來,求學於此,如阜山姚坑始祖姚能舉,本是侯官古靈人氏,因年輕時在“德成精舍”讀書,後才遷居後山姚坑,與姚能舉同窗共研的還有唐銀青大夫陳辯裔孫杞、黃免齋、孫邦達。相繼來此求學的還有陸蘊,陸藻等。
德成岩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是長樂儒學文化的發源地,它培育了福建第一家兄弟五進士及福建第一思想家,第一位狀元,第一位忠烈林慎思,促使福建從“蠻荒之地”進入“文儒之鄉”,它培育了林慎思家族歷代進士60多人,同時其它各地學子在此求學顯達者,亦以數倍計,由於林慎思與德成岩的影響,長樂人的讀書之風,因之而盛,出現了“家詩書、戶弦誦”、“彬彬向學、興仁興讓”的文明氣象,
林慎思(844—880),字虔中,號仲蒙子,行五,父林升,鹹通五年薦禮部試不第。退居長安槐里,,精思力研,著書立說。十年(869)進士,翌年再在試中博學宏祠科第一(博學宏詞顆是當時進士登科後的關考,關考通過才能步入仕途,所以南京貢院將林慎思列入狀元提名牌),賜其鄉曰“芳桂”,里曰“大宏”。因其兄弟五人皆中進士,皇帝御賜“五桂聯芳”,傳為佳話。初由秘書省校書郎,遷興平縣慰,嚴執法,豪強攝其威令,擢權尚書水部郎中。乾符中社會動盪,饑饉連年,百姓流殍,僖宗日與宦官嬉樂,不理朝政。慎思偕同僚莆田余鎬累疏切諫不納,出為萬年縣令。廣明元年(880)黃巢攻陷長安。慎思領兵出戰,兵敗被執,予官不受卻,踞床罵巢,被殺,終年37,歲,黃巢退出長安,諸子奉柩歸葬渡橋大墓山,著有《伸蒙子》三卷,《續孟子》三卷,及外篇《宏詞》五篇,為官清正,憂國憂民,曾在長樂南北鄉交界渡橋處建震龍橋,消除人航危渡。林慎思承前啟後闡揚儒學,後世尊為唐代,“八閩思想家第一人”。縣誌立傳名臣,祀忠烈祠。
陳杞,字君材,大宏里文石,今潭頭鎮文石村人,宋紹聖元年(1094)進士,授職方員外郎,仕朝奉郎,出知袁州。
黃邦達,字兼善,勉齋裔孫,二十三都山富,今文嶺鎮沙頭頂村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授太常博士,宣和中以朝請郎提舉福建路市舶司。
陸蘊,(?—1120),字敦信,方安里溪上,今潭頭鎮溪新村人,後徙縣西河南鋪,宋紹聖四年(1097)進士,為太學博士,大觀中改太常少卿,黜知瑞舍縣,政和初召還,累遷大司成,擢御史中丞,出知福州,加顯謨閣直學士,提舉鴻慶鴻,終華英殿修撰。
陸藻,字敦禮,蘊弟,崇寧二年(1103)進士,大觀中累遷給事中,宣和初由列曹侍郎出知泉州,召除顯謨閣直學士,出知福州,靖康中坐事奪職,建炎初詔起徽猷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官。
狀元後裔履此並坑湖草堂求學仕官宦者名單
林徽、林嶢、林徵、林遁、林濱業、林昌業、林休業、林瓊、林瑊、林璲、林珦、林瑋、林仁錫、林仁貞、林仁用、林仁憲、林仁廣、林仁嗣、林仁矩、林茂澤、林處環、林舒、林達、林孝友、林孝先、林孝資、林坦、林聖護、林聖求、林元振、林元載、林元凱、林渭夫、林涇夫、林貽孫、林乃孫、林甫、林宗言、林密、林紹、林誥、林謐、林誼(七代孫)、林茂(七代孫)、林睦、林代工、林代言、林俊民、林鳳、林郁、林盛、林玽、林唐輔、林宥、林安行、林安上、林文偉、林巒、林聖回、林聖寶、林碩膚、林碩曼、林琤、林茂(十代孫)、林英、林菁、林穎、林錞、林摔抃、林撝、林驤、林浹、林澈、林元之、林立之、林孔復、林應章、林學文、林學詩、林桐、林次皋、林懋(十一代孫)、林願、林奉先、林森、林亦、林間、林儻、林朝佐、林作、林贄、林關、林辟、林宋恭、林誼(十二代孫)、林逢、林岊、林岳、林崈、林凳、林冠英、林士瞻、林直之、林晉之、林翥(十二代孫)、林旟、林夢鑒、林仲翼、林應龍、林京龍、林一龍、林震龍、林士龍、林用國、林開先、林惠輔、林岳輔、林絳、林彩、林震、林文驥、林縉、林開儒、林衢、林豐、林經、林寅、林宗、林百順、林可久、林坤載、林文渙、林繼祖、林震祖、林起崧、林起炎、林龜、林翥(十四代孫)、林浩、林夢龍、林鑒、林鏜、林子同、林子先、林桂榮、林懋(十四代孫)、林鈴、林錡、林肖翁、林半千、林煥、林鎮、林德明、林虎臣、林大獻、林永、林棠、林淼、林森、林壽、林特、;林特、林舜孫、林元復、林義、林茹、林輔、林永齡、林熊、林鈞、林伯琛、林慈、林錫、林琚、林琦、林珍、林璋、林璿、林正、林泉、林錦、林憲、林實、林恩、林文壽、林源、林繹、林術、林緒、林應。
作者:林玉琰
住持介紹
2015年崇聖寺理事會及兩序大眾護法居士誠邀釋覺定法師前來主持道場,釋覺定法師本著“以教育弘揚佛法,以慈悲利益社會,以真誠增進交流的精神”,深得當地信眾護法居士的擁戴與敬重。 覺定法師為了寺院的發展和眾弟子修行得解脫而日夜操勞,短短的時間內寺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人都在驚嘆崇聖寺發展的速度不可思議,因為殊勝的發心,因為有正法在,所以深得當地信眾護法居士的擁戴與敬重。
覺定法師本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以及在愛國、愛教、愛眾生的前提下,覺定法師積極投身於弘法利生事業。法師天性好學,公餘之時研讀經史古文,勤奮刻苦,努力不懈!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為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法師教化宏廣,信眾不計其數;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倡導「地球人」思想,對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覺定法師特彆強調以教育及服務來弘法。
法師的弘法理念:
覺定法師推崇星雲大師的佛教弘法理念:推動人間佛教,提倡“五和”:一是自心喜悅,自己的心裡要喜悅、和平;二是家庭和順,一個家裡有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大家要和順,如果你看不起我,我也不歡喜你,這個家,有什麼溫暖?有什麼快樂?三是人我和敬,兩個人不是對立,你和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要和氣一團,要互相尊敬,要互相包容;四是社會和諧,不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都守道德、守法治,互相給你歡喜,與你結緣,給你希望,能這樣做到,最後才能“世界和平”。現在倡導世界和平的人很多,但是你要有步驟,不能憑空說世界和平,哪裡那么容易?從自己先歡喜、快樂開始,慢慢推廣到世界大眾、世界和平。
覺定法師常說“作為一個出家人,主業就是內修和外弘”。內修,即通過修行完成生命自身的覺醒和解脫;外弘,即幫助大眾達到同樣的目標。換言之,就是自覺覺他。如何才能抵達這一高尚的人生目標?首先要聽聞佛法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念,其次是以佛法觀念重新認識人生,然後通過戒定慧的修行消除生命的迷惑與煩惱,從而完成生命的覺醒和解脫。作為出家人,我們不僅要關心自己,還要看到芸芸眾生也深陷於迷惑和煩惱中。所以,要在自己自覺的基礎上,發起幫助一切眾生的願望,並將之作為盡未來際的使命。
作為寺院的方丈,首先是一個出家人,自然也離不開內修和外弘兩大任務。當然,應該比普通僧眾做得更出色,因為他們還肩負著領眾修行的責任。至於在社會上,則應擔當精神導師的角色,起到化導社會、淨化人心的作用。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溪上村後籌峰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