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木板大鼓

德州木板大鼓

德州木板大鼓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民間音樂。屬於夏津縣及整個魯西北地區老百姓喜聞樂見,不可缺少的文化娛樂形式,據考證德州木板大鼓很早發源於魯西北一帶農村,以後流傳中國北方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州木板大鼓
  • 所屬地區山東 ·德州 ·夏津縣
  • 遺產編號:Ⅱ-19
  •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基本信息,藝術特點,主要劇目,表演藝人,傳承意義,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德州木板大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夏津縣文化局
遺產級別: 市
是由明朝年間的鼓詞、運河號子、民間小調演變而來,距今已近300多年的歷史。清朝光緒年間,夏津縣民間藝人呂廉山自幼聰慧過人,喜歡在鄉鄰鄉村唱些民間小調及演講傳奇故事,又請教當地老藝人,形成德州木板大鼓雛形並在各地演出,在濟南一帶很有名氣。並收有范其風等許多徒弟。第三代傳人王長志在第一屆山東省曲藝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958年在懷仁堂受到周恩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藝術特點

德州木板大鼓原來是有一人持三弦伴奏,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楗擊鼓演唱,二人或三人表演形式。上世紀20年代末,由於說書藝人受場地和經濟收入制約,為了演出方便又迎合觀眾的欣賞需要,以第四代弟子張振武為主和陳立江、劉振清,共同創建發展成為單人演唱形式,去掉了三弦伴奏。演員利用手中的板和鼓,擊打出豐富多彩、起伏跌盪的鼓套子,形成優美的旋律,配合自己的演唱,可謂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此曲種唱念結合,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念白以當地口音為主,稍帶有國語。女曲調悲壯時蒼勁高昂,幽默時滑稽可笑,抒情時悲怨纏綿,頗具地方特色。

主要劇目

經常演出的劇目有《隋唐演義》《包公案》(施公案》《楊家將》《秦香蓮》《劉公案》《響馬傳》《小英節烈》《雙逛燈》《郭三元偷拱》《朱賣臣休妻》等。

表演藝人

夏津縣說書藝人張振武在德州木板大鼓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新並創作出大量藝術作品,使德州木板大鼓這一古老曲目既保留了傳統風格,又更加接近生活,貼近民眾,深受當地民眾的歡迎。1957年,在首屆山東省曲藝大賽中,張振武表演的木伴大鼓《宋賣臣休妻》,榮獲三等獎,並獲“山東省曲藝家”稱號。

傳承意義

德州木板大鼓的形成,對西大鼓、京韻大鼓、快板書等形式的產生,起到重要的影響。 德州木板大鼓這—曲種,在夏津這片土地上,經過幾代說書藝人的發明、創造和改革,成了當地文化的縮影,確實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和精神享受,對提高人 民群的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