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冷戰期間,相對弱小的德國海軍只需要協助
北約各國海軍保衛北大西洋到波羅的海的交通線。冷戰結束後,隨著國際地緣戰略格局的變化,其任務定位也發生變化。德國認為眼下最大的安全威脅來自走向失敗的國家、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以及對有限資源的爭奪。
因此,德國海軍按作戰使命分為三類:負責在世界各地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的快反部隊;負責國土防禦、國際維和之類中等/低強度任務的穩定部隊;負責後勤和國內安全的支持部隊。F125型護衛艦便屬於穩定部隊的一員,簡而言之,德軍給該艦的定位主要是在歐盟或北約框架下,在瀕海地區應對非對稱威脅,這樣的定位,對武器裝備的要求自然有限。
不過,環顧世界各國裝備的海軍艦艇,類似F125定位的艦艇一般都裝有大量對地攻擊武器,可隨時對敵方縱深進行打擊,並可搭載一定數量的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艦艇有獨立的投送手段(一般使用直升機或快艇)將這些部隊送到敵方縱深執行特種任務。
1997年德國在F124型“薩克森”級防空
護衛艦的設計研發告一段落時,
德國海軍即開始著手在F124型護衛艦基礎上規劃新一代多用途水面戰艦,以計畫2010年後取代8艘F-122型“不萊梅”級護衛艦(1982~1990年服役),繼續使德國海軍維持2支能夠在藍水海域行動的特遣編隊。該計畫後來即演變成為F125型護衛艦計畫。
F125型護衛艦,是德國海軍未來的護衛艦。F125型護衛艦將取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服役的8艘F122型護衛艦,執行防空、反艦、反潛、火力支援、
戰區彈道飛彈防禦以及維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支持多國聯合行動等多種任務。因此,F125型不是之前的F122、F123和F124型的改進發展型號或後續型號,而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滿足當前及未來若干年海上威脅環境需求的多用途
飛彈護衛艦。
研製歷程
2004年,德國海軍發布了F-125型護衛艦建造計畫徵求書,2007年,德國海軍正式簽訂4艘F-125型護衛艦的建造契約,總造價22億歐元(一說20億歐元)。
2013年12月12日,首艘F-125型護衛艦“巴登·符騰堡”(Baden Wurttemberg)號在漢堡的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舉行下水暨受洗命名儀式。本次命名儀式是F-125型護衛艦研製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根據德國海軍計畫,該艦於2016年交付。
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為海軍建造的4艘F125型護衛艦首艦將延期交付。該艦耗資8.85億美元,將於2017年交付,而非原先計畫的2016年。
F125型護衛艦是德國現役最大的護衛艦,它將同
布蘭登堡級護衛艦(F123)和
薩克森級護衛艦(F124)一起構成德國的主力艦群。F125型護衛艦的二號艦“北萊茵-威斯伐倫”(F223)計畫於2017年10月15日正式服役。三號艦“薩克森-安哈特”(F224)於2016年3月份下水,計畫在2019年春天交付。四號艦F225,也就是“萊茵蘭-普法爾茨”號,計畫於2019年4月18日交付,但真正投入使用要到2020年的春季。該型艦可在海上停留24個月,極大提高了在部署海軍執行任務的能力。該艦配備了2套船員,且船員熟練較以前有大幅削減,可滿足在部署期間全員輪換執勤。
2017年12月22日,德國國防採購局(BAAINBw)宣布,“巴登·符騰堡”號無限期停航維修開始。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F125型護衛艦採用傳統的單體艦型,艦長約139米,寬18米,吃水5米左右,滿載排水量為55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間,續航力達到4000海里。與F124型(總長143米,寬17.4衣.吃水4.4米,滿載排水量56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續航力4000海里)相比F125型雖然在尺寸、排水量與其相差不大,而且也採用了F124型上的部分技術和系統,但在更多方面體現出了不同。
隱身設計
F125型護衛艦隱身設計方面,外形上類似美國DD21驅逐艦設計方案(美國下一代驅逐艦最初稱為DD21,後取消,重新研製DD(X),並於2006年4月7日定名為DDG-1000),即小雷達截面、內傾式上層建築以及內置有集成式孔徑天線的全封閉式桅桿,而且在高度上比DD21更低。為儘量減少艦體的雷達截面積,達成全面隱身的目的,F125儘可能地將各種武器、系統置於甲板面以下的艦體內。很明顯,設計人員追求的是將聲、熱、電磁等信號特徵降低到可能達到的最低限度。作為全隱身戰艦,F125型採用了集成式全封閉式桅桿,也稱為“集成多探測器桅桿”(IMSEM),進一步實現了將全艦探測、通信系統有機整合的“孔徑集成”,這樣做的好處是將散落於艦體各處的探測器、天線集中起來,即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又較好地解決了電磁兼容問題。
動力系統
F125型護衛艦則將成為德國海軍首個裝備“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CODLAG)水面戰艦。從設計方案看,該系統包括2部電動機、1台燃氣輪機和4台柴油機。2部電動機分別可以使艦艇達到20節的速度;只需啟動燃氣輪機,就可以使艦艇加速到最高航速;1台中速運轉的柴油發動機即可提供巡航期間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F125型護衛艦採用的是變距螺旋槳,可實現艦艇主軸旋轉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緊急減速,甚至轉換到倒車工作狀態,保證艦艇本身良好的機動性。“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與“柴或燃聯合動力裝置”、“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相比,提高了動力性能和經濟性,減少了維修費用。另外,該艦還安裝艏推進器,以增強艦艇在狹窄海域內的機動控制能力,進港靠泊碼頭和啟航離港等也可自行完成。
F125型護衛艦上配備4台MTU 20V 4000 M53B柴油機,總功率11.6兆瓦;1台LM 2500燃氣輪機,功率20兆瓦;2台推進電機,總功率9.4兆瓦。巡航時,4組柴油發電機組供電給推進電機,後者通過2套減速齒輪箱連線2部可調螺距螺旋槳,推動艦艇以20節速度巡航;高速航行時再併入1台LM 2500燃氣輪機,可使艦艇航速提高到26節以上。
武器系統
F125型護衛艦配備有一門127毫米的奧托·布瑞達艦炮,可配備制導炮彈,能夠對100千米以外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該艦雖然劃分到護衛艦級別,但其艦炮的威力比現役很多國家的主力驅逐艦都要強。輔助武器裝備包括2門27毫米的MLG 27型遙控機關炮,5挺12.7毫米遙控機槍,2挺12.7毫米採用手動控制的機槍。防空火力方面依靠於2部21單元的“拉姆”Block II型
艦空飛彈裝置,反艦武器則是8枚RGM-84型
魚叉反艦飛彈。此外,具備發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的能力。
該艦的127毫米/64倍徑輕型艦炮,可使用“火山”系列增程彈藥以滿足遠程對陸打擊和反艦火力需求。F-125型定位為對陸攻擊護衛艦,本身設計並沒有很強的防空能力,其在艦首主炮後預留了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安裝平台,並沒有安裝計畫。艦艇艏艉各裝備1座“拉姆”近防飛彈發射裝置,發射滾體飛彈防禦反艦飛彈、直升機和固定翼戰機。艦尾機庫兩側裝備有2座27毫米MLG27遙控武器戰、艦上裝備7挺12.7毫米機槍,其中5挺是奧托·梅拉臘公司的“海特勒”遙控武器站(RCWS),其餘為人工操作,主要用於應對靠近艦艇的非對稱威脅。
直升機
F125型護衛艦的艦尾設有直升機庫和飛行甲板,飛行甲板面積不小於490平方米,可搭載2架MH-90多用途直升機(
NH-90直升機的德國版),這也是該艦僅有的反潛武器系統。利用艦上的MBBFHS直升機作業系統,MH-90能在惡劣氣候和6級海況下安全起降。艦上飛行甲板和機庫也能夠搭載EH-101那樣的15噸級大型直升機。此外,未來F-125型也能夠部署
UAV無人飛行器,以增強戰場情報收集能力和目標識別能力。
電子系統
F125型護衛艦上裝備EADS公司“戰術雷達系統”(TRS)相掃三坐標多功能雷達的非旋轉改進型號,在位於艦艇雙“島”的前後桅桿之間進行孔徑分離,艦艇上預留了未來裝備戰術X波段雷達空間。艦上共有4部小型導航雷達,艦橋和機庫頂部分別裝備1部X波段雷達和1部S波段雷達,保證360°全覆蓋。
艦艇將裝備多種光電系統進行遠程目標跟蹤,並持續更新艦艇周圍的安全態勢圖像。前幾艘F125護衛艦將裝備萊茵金屬公司的MSP 600型光電跟蹤儀,後幾艘則將採用Diehl BGT防務公司的SIMONE態勢感知攝像融合系統。SIMONE系統將融合艦上16部廣角攝像機的信息,形成360°艦艇周圍態勢實時圖像,並可以深入水線以下1~2米。融合圖像可以在艦上4個位置顯示。SIMONE系統將實現高度自動化,操作人員可以設定搜尋和報警參數,從而使F125型艦能自動探測和警示水面和低空潛在威脅。
F125護衛艦暫不打算安裝反潛戰設備,但將攜帶舷外探測聲吶,能在艦艇停靠或錨泊在敵方港口時放入海中,協助繪製水下威脅圖像。另外,艦艇為安裝“海狐”水雷對抗系統預留了空間和排水量,該系統可能採取與艦上小艇相同的方式進行收放。
為滿足參加多國聯合行動的需求,艦上將配備各種通信設施,包括11、16、22號數據鏈、衛星通信設備、高頻作戰部隊郵件系統等。
特種作戰
德國海軍還賦予了F125型護衛艦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使命。為此,F125型編制中將增加50人規模的特種部隊,艦上專門設定了獨立的指揮室和彈藥艙,並預留了可以放置2個20英尺長貨櫃的空間供特種部隊使用,且艦載直升機也可用於支持特種部隊的行動。F125型還可搭載4艘長度33英尺(10米)、速度超過40節的快艇,使特種部隊能迅速前往作戰地點。該艦還增裝了4部用於防禦保護的高功率探照燈和定向擴音器,主要用來警告或照射潛在威脅目標,這些設備均可在作戰信息中心(CIC)或艦橋上控制。而原本準備用於近程防護的4門高能水炮(高壓噴水裝置)由於射程太近已被取消,僅剩2門水炮用於滅火。艦上還有2座27毫米輕型艦炮、5挺12.7毫米機槍等,而且配備了高壓水槍和強光燈等非致命打擊手段。
性能數據
F125型護衛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長度 | 149,60 米
|
寬度
| 18,80 米
|
吃水
| 5.4米
|
滿載排水量 | 7100噸
|
全艦艙容
| 190人
|
艦員
| 120人
|
性能參數 |
最大航速 | 高於26節
|
動力系統 |
主機 | 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CODLAG)1台LM2500型1萬千瓦的燃氣輪機
|
輔機 | 2台MTU 20型柴油機,每台功率4500千瓦 |
發電機
| 4台柴油發電機,每台功率2900千瓦
|
艦艏側推裝置 | 1000千瓦
|
該級各艦
F125型護衛艦各艦概況:
舷號
| 艦名
| 建造廠
| 開工建造
| 下水時間
| 交付服役
| 備註
|
F222
| Baden-Württemberg 巴登·符騰堡
| 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 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
| 2011年11月2日
| 2013年12月12日
| 原計畫2016年11月30日,已推遲
| 返廠維修
|
F223
| Nordrhein-Westfalen 北萊茵·威斯伐倫
| Lürssen 呂爾森造船廠
| 2012年10月24日
| 2015年4月16日
| 計畫2017年10月15日
| -
|
F224
| Sachsen-Anhalt 薩克森·安哈特
| 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 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
| 2014年6月4日
| 2016年3月4日
| 計畫2019年春季
| -
|
F225
| Rheinland-Pfalz 萊茵蘭·普法爾茨
| Lürssen 呂爾森造船廠
| 2015年1月29日
| 2017年5月24日
| 計畫2019年8月18日
| -
|
總體評價
德國護衛艦的發展一向走在世界前列。伴隨著現代海上多種威脅的出現,在各國防空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日趨完善或接近尾聲的同時,又有一些國家開始研製全新一代多用途戰艦,並逐漸成為水面艦艇發展的主流,如美國海軍的DD(X)驅逐艦計畫,法國和義大利推出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聯合項目,俄羅斯海軍的1135.6型護衛艦項目。無疑,德國的F125型多用途飛彈護衛艦項目也是這一潮流的“先行者”。(
《兵器知識》評)
F125型護衛艦作為德國海軍應對21世紀威脅的新型艦,存在某些問題,而軍費的縮減進一步限制了其的改進前景。該艦分系統設計複雜,加上糟糕的項目管理,導致首艦出現問題回場維修的尷尬。“七千噸排量,兩千噸戰力,理念超前,首艦跑偏,但德味依舊”。(《現代艦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