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醫院 4.0
——議題·分析·潛能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國醫院 4.0》
- 又名:German Hospital 4.0
- 作者:[德] Volker Penter, [德] Christoph Arnold, [德] Stefan Friedrich, [德] Sören T. Eichhorst
- 原版名稱:-
- 譯者:管新潮,楊愛平
- ISBN:9787117242394
- 類別:醫學
- 頁數:172
- 定價:128元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 裝幀:精裝
- 開本:小16開
編輯推薦,作者介紹,目錄,序言,盛大發布,出席嘉賓,獨家發行方,後記,
編輯推薦
《德國醫院4.0——議題、分析和潛能》 全球銷量已超過10萬冊。其實在現實中,並不缺少有關德國醫院的相關文獻和專著。那么,是什麼使得本書在德國如此受人追捧呢?
《德國醫院4.0》 一書展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變遷所不可逆轉的結果。本書沒有抱怨現狀,而是根據病史資料分析了醫院的事實,並給出了具有實踐意義的行動建議。在醫院,總是有這樣的管理者,他們關心一切,但不關注醫療本身。在競爭持續加劇的未來,這是無法走到最後的。唯有能夠根據結構化診療流程最後實現病人預期的那些醫院,才能笑到最後。負責醫療實物的管理者和負責經濟的管理者需要展開密切合作,這是一個緊迫的前提條件。
作為一個與中國同屬於社會型醫療保障體系的國家,德國憑藉著最早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先發優勢,業已擁有較為發達和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其在醫療費用控制、醫療行為監督、藥品議價,以及風險結構補償機制的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產生了許多值得中國借鑑的經驗和智慧。
《德國醫院4.0》 正是對這些經驗的一個匯集與展示。它立足德國醫院未來面臨的挑戰及秉承的變革思路,對德國醫院的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對醫院的潛能以及挖掘潛能的途徑也給出了描述,特別是對德國醫院未來變革所面臨的阻力及如何克服變革阻力,進行了充分的預判與佐證,其展現的未來,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變遷所不可逆轉的結果。這寶貴的經驗將增強中國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信心,更有助於我們審視和理解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產業鏈。
對醫院管理者來說,《德國醫院4.0》 不僅傳達了大量急需的管理基礎知識,更提供了豐富的面向未來的寶貴決策依據。本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其所強調的理念、原則、方法已完全融入到醫院管理日常實務之中,每一個陳述都歷經實證檢驗。直面問題但不抱怨現狀,而是根據病史資料分析醫院發展的客觀事實,給出具有實踐意義的行動建議。可以說,接地氣,講求實操,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閱讀本書,能夠使醫院的管理者獲得紮實的知識基礎,並為醫院的未來做出重要決策。本書對德國醫院的現狀進行了準確無誤的分析,對醫院的潛能以及如何挖掘潛能的途徑也給出了描述。書中的內容也為如何克服變革所面臨的阻力提供了力證。對那些希望自身企業強力實現現代化的人們,《德國醫院4.0》將不愧為你們書桌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作者介紹
Volker Penter 教授博士
Volker Penter 教授博士是位於柏林的畢馬威審計事務股份公司德國衛生保健部主管與合伙人。作為審計師和稅務諮詢師,他既是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榮譽教授,也是德勒斯登國際大學衛生經濟學講師。Volker Penter 以其著作以及各種講座和訪談,躋身德國最受歡迎的行業專家之列。他針對衛生經濟領域的務實分析和說明頗受好評,常有聽友追隨其左右。對他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將複雜的事實進行清晰的描述以及如何將科學的認知轉化為日常的行動。
Christoph Arnold 博士
Christoph Arnold 博士是蘇黎世 AMEOS 集團公司股權收購部主管。他是工程經濟學碩士畢業,博士畢業論文題為“德國醫院企業的戰略性預測模型的研發”。Christoph Arnold 在 AMEOS 集團公司負責私有化收購業務的後續國際發展事宜以及被收購企業的融合問題。之前他曾在柏林的畢馬威審計事務股份公司任職衛生經濟企業審計師和諮詢師。
Stefan Friedrich
Stefan Friedrich 是位於柏林和慕尼黑的畢馬威審計事務股份公司的衛生保健保險服務全權代理人 / 合伙人。他為德國各地的各種服務類型和所有人形式的醫院提供諮詢和鑑定服務,是德國醫院市場上享有盛譽的專家之一。其工作重點是醫院治理、現代化調控和管理以及德國醫院經濟的標桿分析。Stefan Friedrich 現為德勒斯登國際大學衛生經濟學講師,出版並發表了諸多有關醫院管理的學術專著和專業文章。
Sören T. Eichhorst 醫學博士、編外講師
Sören T. Eichhorst 博士是內科醫生,在德國和國際衛生經濟領域擁有豐富的管理諮詢經驗。他擅長於為醫院提供諮詢服務,並以其作為私營醫院職業經理人而積累的經驗對這一領域做出貢獻。Sören T. Eichhorst 在相關醫院和衛生行業的其他機構中擔任多個國際項目的行業專家。他是慕尼黑大學編外講師,承擔著醫院項目管理方面的教學任務;也是《現代化醫院管理》、《醫院日常與工作滿意度》以及諸多專著和專業文章的作者。
目錄
第 1 章 概述
第 2 章 議題
2.1 競爭愈加激烈,醫院數量繼續縮減,醫院所有人結構顯著改變
2.2 質量與價格決定了醫院的未來服務能力
2.3 人口發展改變了醫院的服務內容與範圍
2.4 傳統醫院服務價格在中期內看漲,但與成本不符
2.5 醫院必須按實際情況調整其服務內容與範圍
2.6 以最佳培訓和最優激勵的人員來提升醫院的吸引力
2.7 醫院的人力與物力成本有顯著提高
2.8 醫院的創新與投資力意義更廣
2.9 醫院必須在《醫院融資法》以外逐步獲取投資
2.10 法律規定繼續對醫院產生強勢影響
第 3 章 分析
3.1 德國醫院的出路在何方
3.2 醫院標桿分析法
3.3 企業經濟標桿
第 4 章 潛能
4.1 現代醫院管理
4.2 核心醫療流程的最佳化
4.3 門診就診服務
4.4 二類和三類流程的最佳化
第 5 章 醫院的自我檢查
5.1 我的醫院在哪裡?
5.2 特徵數值一覽表和結果分析
後記
索引
參考文獻
序言
序一
公立醫院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骨幹力量,是建設健康中國的主力軍。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著力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人事編制、收入分配、醫療監管等體制機制改革,已成為深化醫改的一項緊迫任務。
全球視角下,醫改從來都是老大難問題。20 世紀 90 年代起,美、德、日等國家陸續開始了對本國醫療制度的改革,過去的 20 餘年中,各國的醫療制度改革時斷時續,並都在本國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作為一個與我國同屬於社會型醫療保障體系的國家——德國憑藉著最早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先發優勢,業已擁有較為發達和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其在醫療費用控制、醫療行為監督、藥品議價,以及風險結構補償機制的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產生了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
《德國醫院 4.0》正是對這些經驗的一個匯集與展示。它立足德國醫院未來面臨的挑戰及秉承的變革思路,對德國醫院的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對醫院的潛能以及挖掘潛能的途徑也給出了描述,特別是對德國醫院未來變革所面臨的阻力及如何克服變革阻力,進行了充分的預判與佐證,其展現的未來,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變遷所不可逆轉的結果。對醫院管理者來說,本書不僅傳導了大量急需的管理基礎知識,更提供了豐富的面向未來的寶貴決策依據。本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其所強調的理念、原則、方法已完全融入到醫院管理日常實務之中,每一個陳述都歷經實證檢驗。它直面問題但不抱怨現狀,而是根據病史資料分析醫院發展的客觀事實,給出具有實踐意義的行動建議。可以說,接地氣,講求實操,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德國醫院 4.0》來了,它帶來的理念和經驗,將陪伴著中國醫院穩步走進屬於自己的 4.0 時代!
楊愛平
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任
2017年2月22日
序二
作為德國駐江浙滬皖三省一市的官方代表,我深深了解在衛生領域內中國有極大的興趣與德國展開交流。
中國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在醫院行業化進程中走在了前列,形成了一個快速向前推進的醫療服務體系。在提升醫院未來服務能力的過程中,中國與德國一樣,面臨著相似的挑戰:如就醫人口統計學的變遷、高素質人才的短缺、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提高、創新與投資需求的增加、質量和價格的關聯性等,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德國與中國可以相互學習,攜手應對挑戰,共同規劃未來的發展。
例如,上海的 eHealth 領域,與德國類似,占據了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地位。德國與上海之間的創新對話可以拓展 eHealth 領域向前發展的多方潛能並促進本地戰略的升級,雙方的共同目標彼此呼應,使病人從中受益。
由上海品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繫翻譯的這本書,其重要貢獻是因為它支持了中德之間的經驗交流。我衷心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收穫良多,並成為聯合規劃醫院行業未來的行動基石。
Peter Rothen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
2017年3月
序三
中德兩國之間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關係日益密切,實現了全方位的發展。我深感欣慰的是,本書對德國醫院全貌的深度認識,已在衛生經濟領域中產生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
兩國簽署的 2016~2018 年行動計畫構建了衛生領域內中德緊密合作的衛生政策框架。中德兩國共同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是人口統計學變遷,其結果直接反映在社會保障體系、經濟發展、勞動環境、城市與交通發展、教育系統之中。專注於共同的議題以及跨越國界實現合作,將有助於共同戰勝挑戰並抓住機會。
幾年前,德國薩克森州和中國某些地區在遠程醫療領域內就已經抓住了這樣的機會。來自薩克森州的醫生在虛擬世界裡與中國海南省的醫生一起相互交流經驗,並根據需要將相關病人的知識和信息分享給中國的合作夥伴。遠程醫療的網路化不僅使遠距離診療和獲取第二醫學診斷成為可能,而且也確保了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為未來的衛生服務領域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中德兩國之間的衛生對話是我們深深關切的話題,我們構想以本書來實現富有價值的貢獻。
讓我們共同面對衛生行業的挑戰與機遇,為病人的未來幸福出謀劃策。
Georg Milbradt 教授,博士
德國薩克森州原州長(2002~2008)
2017 年 3 月
盛大發布
2017年3月26日,現代醫院管理戰略研討會暨《德國醫院4.0》新書發布會於北京國務院第二招待所圓滿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人民衛生出版社主辦、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繼續醫學教育研究(上海)基地及現代醫院管理研究(上海)基地、上海品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圍繞“聚焦醫改·著眼未來”,解讀兩會熱點新醫改政策,探討未來中國醫院的發展方向。
環球時報、中國經營報、央視網、人民網、新浪網、騰訊新聞、搜狐新聞、中國醫院院長雜誌、健康報、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財新網、經濟觀察報、醫學論壇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等媒體出席報導。
出席嘉賓
本次發布會特邀出席嘉賓有人民衛生出版社總編輯杜賢先生,《德國醫院4.0》主譯、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任楊愛平先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張俊華先生,《德國醫院4.0》主編、德國畢馬威會計事務所KPMG高級合伙人Volker Penter教授,《德國醫院4.0》主編、德國畢馬威會計事務所KPMG合伙人Stefan教授,《德國醫院4.0》主譯、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院管新潮教授,北京市順義區衛計委董其昌主任,北京市石景山衛計委朱昌領副主任,原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慈善醫療陽光救助工程辦公室主任李保忠先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中德醫學會中方主席陳安民教授,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第二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易利華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海潮副院長,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王振常副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陰赬宏副院長,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楊青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張蘇華副院長,愛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延苓女士,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曹健研究員,復旦大學醫學院辦公室主任包江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負責人朱建征副教授,騰邦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李東明先生,費森尤斯中國有限公司總監崔太根先生,上海品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建新先生。
獨家發行方
上海品智作為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的線下面授基地,主營醫療教育培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國際前沿理論、技術與實踐案例的開發、教學與推廣。2016年,上海品智獲得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授權,建立現代醫院管理研究(上海)基地和繼續醫學教育研究(上海)基地。
通過與國際著名的德國夏理特大學醫院、奧地利奧美德醫療集團以及全球知名諮詢公司畢馬威(KPMG)達成長期緊密戰略合作關係,借鑑其在醫學領域中的科研、教學和項目醫院運營實踐中積累的豐富資源和經驗,融合國內高校醫療教學資源、醫院臨床、護理和醫院管理專家資源及社會資源,搭建中國醫療從業人才育成體系,全面助推中國新醫療改革。
品智以主動服務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戰略、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宗旨,圍繞社會發展和學科建設需求,依託國內外優質師資、專業學科體系優勢,積極探索繼續教育的辦學規律,完善教育創新機制和管理制度。
後記
聚焦醫改,著眼未來
新醫改管理開篇之作
德國醫院的未來面臨著競爭愈加激烈、醫院數量繼續縮減、所有人結構改變、人力與物力成本提高、創新與投資需求、數位化從整體上改變服務面貌等趨勢。本書作者在經營和諮詢醫療企業的實踐中所積累的方法和經驗,均源自於高度專業化的住院治療和門診就醫服務領域,具有極高的促進價值。對醫院未來的潛能以及如何挖掘潛能的途徑也給出了描述,為如何克服變革所面臨的阻力提供了作證。借鑑這一改革進程,可以讓中國在這方面的改革和嘗試少走許多彎路。
本書對德國醫院全貌的深度認識,已在衛生經濟領域中產生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德文版已再版印刷,發行量達到 10 萬冊。中文版為全球首家翻譯授權,由國家衛計委、德國駐滬總領事作序,上海品智投資管理公司統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017 年,正值中國醫療改革進入十三五規劃整體推進、健康中國 2030 年戰略布局全面展開之際,將從根本上促進醫療產業戰略布局的全面升級,本書的出版必將在中國的衛生經濟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書中展現的未來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變遷所不可逆轉的結果。本書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尋求醫改突破口、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刺激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醫療產業鏈效能上有重要推動作用。當然,書中勾勒出德國醫院的未來路徑和圖景,相信不同讀者以不同的視角解讀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對於那些希望自身企業強力實現現代化的人們,本書必定是你們書桌上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