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近代戲劇的興起——從巴洛克到啟蒙運動,是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王建研究德國戲劇發展的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國近代戲劇的興起——從巴洛克到啟蒙運動
- 作者:王建
- ISBN:978-7-301-25075-4
- 類別:戲劇
- 頁數:440
- 定價:¥58.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2-1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主要內容,出版背景,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主要內容
書號: | 25075 | ISBN: | 978-7-301-25075-4 |
作者: | 版次: | 1 | |
開本: | 16開 | 裝訂: | 平 |
字數: | 418 千字 頁數:440 | 定價: | ¥58.00 |
瀏覽次數: | 255 | ||
出版日期: | 2015-02-12 | 叢書名: | 文學論叢·北大歐美文學研究叢書 |
出版背景
從巴洛克到啟蒙運動時期是德國戲劇發展的轉折點。戲劇史的轉折時期往往意味著新舊戲劇形式之間的對立、衝突、影響和轉化,每種戲劇形式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會鮮明地凸顯出來。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是德國近代戲劇的開端。 本書以巴洛克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戲劇為對象,從文學文本和戲劇演出雙重視角切入。戲劇本身包含文本和舞台兩個方面,具體到巴洛克和啟蒙運動時期,巴洛克時期常被稱作是戲劇的時代,從廣義戲劇的角度來看,包括歌、舞、戲、各類宮廷和民間的狂歡和慶典,分析戲劇文學時必須關注當時舞台的狀況。從狹義戲劇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的文學劇本和戲劇演出密不可分。啟蒙運動時期戲劇文本和舞台的關係更加密切,從戈特舍德到萊辛都在戲劇創作的同時關注和參與舞台實踐,舞台逐漸從演出中心轉向文本中心。由於戲劇本身的綜合性,戲劇研究的視角應以更大範圍的思想和社會的變遷為背景,擴展到劇院建築、劇場結構、舞台布景、表演藝術、戲班運作機制、演出程式、演員生活和觀眾習慣等各個方面,從而建構起一個立體的戲劇發展過程。本書正是嘗試在這一基礎上梳理髮展線索,勾勒德國戲劇從巴洛克到啟蒙運動時期的總體變遷脈絡。
章節目錄:
導言
引論 巴洛克以前德國戲劇的發展源流
第一部分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戲劇
第一章 巴洛克時期
第一節 作為概念的巴洛克
第二節 巴洛克時期的歷史與社會狀況
第三節 巴洛克時期的思想與文化狀況
第二章 巴洛克時期的戲劇理論與戲劇創作
第一節 巴洛克時期的戲劇理論
第二節 巴洛克時期的戲劇創作
一 藝術劇
(一) 格呂菲烏斯 (二)洛恩施泰因
二 教團劇
三 學校劇
第三章 巴洛克時期的戲劇演出
第一節 宮廷戲劇
第二節 流動戲班
第三節 學校戲劇
一 新教的學校戲劇 二 天主教的學校戲劇
第二部分 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戲劇
第一章 啟蒙運動時期
第一節 作為概念的啟蒙運動
第二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歷史與社會狀況
第三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與文化狀況
第二章 啟蒙運動時期戲劇的早期階段
第一節 戈特舍德
第二節 戈特舍德的戲劇改革
一 戲劇改革前的狀況 二 戲劇改革的過程 三 戲劇改革的理論 四 戲劇改革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戈特舍德及其同時代的戲劇創作
一 戈特舍德和悲劇創作 二 戈特舍德夫人和喜劇創作
第三章 啟蒙運動時期戲劇的過渡期
第一節 過渡期的詩學理論--戈特舍德之外
一 兩個瑞士人--博德默爾和布賴廷格 二 鮑姆加登和邁耶爾
第二節 過渡期的戲劇理論和創作
一 施萊格爾 二 蓋勒特
第四章 啟蒙運動時期戲劇的晚期階段
第一節 萊辛的生平和創作
第二節 萊辛的戲劇理論
第三節 萊辛的戲劇創作
一 萊辛的早期戲劇創作
二 萊辛的悲劇創作
(一)作為體裁的市民悲劇 (二)《薩拉·薩姆遜小姐》 (三)《愛米麗婭·伽洛蒂》
三 萊辛的喜劇創作--《明娜·封·巴恩海姆》
四 戲劇詩《智者納旦》
第五章 啟蒙運動時期的戲劇演出
第一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戲劇舞台體制
一 宮廷劇院 二 流動戲班
第二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戲劇舞台理論
第三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戲劇舞台實踐
一 演員 二 觀眾
結語
參考文獻
跋
作者簡介:
作者王建,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自1990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德語系,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度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語戲劇和戲劇理論以及德語近現代文學。出版有專著《中德戲劇作品中的僕人形象--論戲劇交際模式中的喜劇現象》(德文,1999)、譯著《現代戲劇理論(1880-1950)》(彼得·斯叢狄著,北京,2006),並發表相關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