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學》是2005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馬漢茂。
基本介紹
- 作者:(德)馬漢茂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1月
- 頁數:691 頁
- 定價:49 元
- ISBN:9787534740213
- 副標題:歷史、發展、人物與視角
- 叢書: 當代海外漢學名著譯叢
《德國漢學》是2005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馬漢茂。
《德國漢學》是2005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馬漢茂。內容介紹德國漢學隨著德國歷史的變遷經歷了不同凡響的發展歷程。20世紀初,首先受到帝國擴張主義的影響。在希特勒的納粹時代,部分學者被迫流亡。而二戰後東西德的...
《漢學》雜誌是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厲麟似博士1921年在德國創辦的學術期刊,是首個專門研究漢學的專業學術期刊,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期刊簡介 《漢學》雜誌是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厲麟似博士1921年4月在德國創辦的學術期刊...
《德國漢學研究史稿》是一本2022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漢學研究大系”之一。 德國漢學史的研究,是以德國漢學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為對象的“研究之研究”。本書中所選的十九篇文章所揭示的是德國漢學研究史的...
《日耳曼學術譜系中的漢學:德國漢學之研究》是2012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除了包括對德國漢學史的縱向鋪陳之外,同時也涵蓋了橫向的對當代德國漢學(中國學)的研究。內容簡介 《日耳曼學術譜系中的漢學:德國漢學之研究》的...
歐洲三大漢學家,是指歐洲國家中三個漢學家的總稱。分別為:顧彬,施寒微,施舟人。代表作品有北島《太陽城札記》等。顧彬 顧彬(Wolfgang Kubin),1945年12月17日出生於德國下薩克森州策勒市,是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教授、翻譯家、作家、...
《德國漢學視野下中國當代文學的譯介與研究》是2017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淼。內容簡介 本書以“德國漢學視野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譯介與研究”為研究對象,討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國的譯介成果、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通過對...
德國漢學 蕭瑟,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隸屬於東方學和古代文化研究學院的漢學系,是一個年輕的系科。它的古代漢學專業建立於1962年秋冬學期。根據德國的大學體制,教授是一切教學和行政活動的中心。任...
《德國漢學家福蘭閣論中國》是2017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怡容。內容簡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漢學作為一個學科在德國大學正式建立,一大批著名漢學家脫穎而出,福蘭閣(Otto Franke,1863-1946)便是其中的一位...
《德國當代漢學視閾中的絲綢之路研究文獻譯介》是一本2022年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悅,常璇璇。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當代德國漢學家絲綢之路研究的德語文獻進行譯介和分析,一方面有助於為國內學界打開新的思路與材料渠道,為...
夏德(Friedrich Hirth 1845年—1927年)德國漢學家。清同治八年(1870年)來華,在廈門海關任職,此後27年在中國各地海關執勤,歷任副稅務司、稅務司等職。1900年,德國政府曾就中國支付庚子賠款事項諮詢其意見。曾任慕尼黑大學教授。1902...
德國漢學的回顧與前瞻 《德國漢學的回顧與前瞻》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西平,朗宓榭。
以此為標誌,漢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確立。發展期(19世紀中後期) 這一時期正是西方試圖將中國殖民化,與中國政府發生政治、軍事衝突的時期。西方各國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研究,改變了法國壟斷漢學的局面 。英國、荷蘭、德國、瑞典、奧地利、...
《朗宓榭漢學文集》是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朗宓榭 (Michael Lackner)。內容簡介 在海外漢學的譯介方面,德國漢學因為語言等方面的限制,引入較少,讀者可通過本書了解德國漢學研究的視角與方法。本書為德國著名漢學家...
德國特里爾孔子學院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3日,德國特里爾孔子學院啟動儀式在位於特里爾市中心的辦公新址舉行揭牌儀式。德國特里爾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由榮休漢學系教授卜松山擔任,中方院長為李毅博士。
在世界文化地理的版圖上,漢學(Sinology,或稱中國學)是一個頗為古老、且仍然發揮著重大文化功能和深遠影響力的學科。大會緣起 國際學界關於漢學之性質和範圍的定義,歷來難以統一。德國漢學家、德國第一個漢學教席擁有者奧托.弗蘭克的...
第一節 義大利漢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義大利的漢學名家 第五章 葡萄牙和西班牙漢學 第一節 葡萄牙漢學 第二節 西班牙漢學 第六章 法國漢學 第一節 法國漢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法國的漢學名家 第七章 德國漢學 第一節 德國...
漢學家是個翻譯名詞,是指從事中國古代、近代或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外國學者。本應譯為中國學家。近代最有影響的漢學家有美國的費正清、龍夫威、宇文所安、史景遷、顧立雅,英國的李約瑟,德國的顧彬等。簡介 漢學家是專門從事漢學...
福蘭閣是漢堡“德國學者聯盟”主席,柏林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23年至1931年任柏林大學漢學教授兼所長。軼事典故 1908年5月,德方聘請奧托.福蘭閣(Otto Franke)到帝國海軍部與清政府談判。福蘭閣是德國卓越的漢學家,早年曾在哥廷根大學學習...
鮑吾剛(Wolfgang Bauer)德國著名漢學家。1930年2月23日生。高中畢業後進入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學習漢學。日本學、蒙古學和哲學。人生生平 鮑吾剛(Wolfgang Bauer)於1930年2月23日生於德國薩勒河畔的哈勒(Halle)城。雙親過早去世後,...
顧路柏也稱顧威廉,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世界著名漢學家之一。早年曾師從於另一位德國漢學大師嘎伯冷茲。顧路柏精通漢語,蒙語,滿語。1883-1892年間在嘎伯冷茲的幫助下,他在德國柏林開辦了東亞文化博物館並任館長,同時在柏林大學...
敏怡(MichaelFriedrich),當代德國漢學家,現任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院長。德國漢學家做學問的特點,一是通,一是廣。之所以會如此,與德國漢學發展的路徑有關:漢學誕生之前,它被包含在東方學(Orientalistik)的範疇里,而東方學範圍之...
1912年生於德國漢堡。1930年至1935年肄業於柏林大學及漢堡大學,專攻漢學/日語及古和近代史。1935年獲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7年赴上海,任北平中德學會秘書,幹事,總編輯等職。傅吾康在50-70年代還先後擔任了美國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
當時,隨著漢學在世界各地的存在與發展,有關中國文化的各方面研究不再只是中國學術的一部分,而是逐漸進入了世界性學術語境之中,也使得中國文化獲得了世界性的意義。 評價 於1943年向駐北京的德國人作學習《易經》的輔導報告,1944年...
1993年,施寒微被聘為哥廷根大學教授,同時就任位於沃爾芬比特爾的奧古斯特公爵圖書館館長。此外,他目前還擔任著德國漢學協會主席。學術成就 出版著作 學術成果 施寒微教授對於漢學史做過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漢學研究的主題隨著中國的身份變化而...
1951—1952年在劍橋大學漢學系做研究工作。1953年任慕尼黑大學東亞系漢學專業主任教授,長期主持慕尼黑大學的漢學講座,還擔任巴黎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獎金評定委員會(亦稱為儒蓮漢學獎評定委員會)委員。自1958年起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
魯道夫·華格納(1941年-2019年)魯道夫·華格納是德國著名漢學家,曾獲1993年萊布尼茨獎。他的研究涉及王弼與《道德經注》、近代上海研究等。人物生平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25日,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教授魯道夫·華格納(Rudolf G. Wagner...
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女,德國漢學家。畢業於德國波鴻大學,獲漢學博士學位,1978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2004年起為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唯一的漢學教授。她是《北大史學》《中國研究》等多本雜誌的編委會成員,《柏林中國...
1977年至1985年間任柏林自由大學東亞學系講師,教授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及藝術。1981年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得漢學教授資格,其教授資格論文題目為《空山——中國文人的自然觀》 。1985年任德國波恩大學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現代漢學方向)教授,其後任...
和《中國的宗教與世界觀》(1929)等等。此外,他還在德國和歐洲各地舉行了數不清的演講和學術報告,籌備了多次關於中國音樂、戲劇、繪畫、書籍等方面的演出或展覽,為促進中德之間的學術與文化交流也做了不少工作。這一階段是衛禮賢漢學生涯...
現任德國特里爾大學教授、德國特里爾孔子學院外方院 長 。人物經歷 曾任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文學與哲學教授,特里爾大學文學與媒體學院前院長、漢學系主任。現任德國特里爾大學教授、德國特里爾孔子學院外方院 長 。個人作品 著有《中國美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