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明與工業4.0---華人在德國學到什麼

德國文明與工業4.0---華人在德國學到什麼

《德國文明與工業4.0---華人在德國學到什麼》是2020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亞兵。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國文明與工業4.0---華人在德國學到什麼
  • 作者:段亞兵
  •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 ISBN:978755072872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研究外國文明的第六本書。作者到德國考察有七次之多。本書主要反映工業4.0先行者的德國,如何創造了工業4.0,在工業製造等方面如何創造出了很多世界第一,並審視了這個國家在哲學、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歷史與成就。本書還緊密結合中國現實情況,進行了中德比較分析,指出了如何向德國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圖書目錄

總序:文明在接觸交流中進步
序言:為什麼寫德國
上篇:工業4.0的驚雷
世界第一展館
漢諾瓦建立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漢諾瓦”這個詞的含義是“高高的河岸”,說的是最早的漢諾瓦建造在萊納河( Leine)的岸邊上。幾百年後的1636年,有一位名叫卡倫伯格(Calenberg)的公爵搬遷到了這裡,建起了一個公國,名字就叫“漢諾瓦公國”。
西麥克是引路人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而張力和孫利兩個女人就唱出了一台頗為精彩的戲。一位作為央企的領導,身後有強大的力量,但是含威而不怒;另一位既然鋒利,鋒芒就外露,但實際上是刀子嘴、豆腐心,心底十分善良。這兩位精彩的女人,親切握手,有力聯手,1+1﹥2,沒有切不開的亂麻,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全球工業第一展
從這幾個沙盤可以直觀地看到漢諾瓦城市幾百年間的變遷,規模從小到大,建築由疏到密,樓房從低到高,市容從毀滅到繁榮。民族浴火重生,城市鳳凰涅槃,生命代代延續,文化薪火傳承。漢諾瓦是德國歷史變遷的縮影,這個民族的歷史值得咀嚼,德意志民族的特性需要不斷地思索。
善於學習的深圳企業
好比習武之人,自己的武藝高不高、功夫深不深,只有與高手過招才知道。只有來到打擂台,才能見到武藝高強的對手,才能摸到武林秘籍的門道。參展工博會,才能見到榜樣、標桿和對手,才能了解國際最新技術發展的動向和趨勢。
德國現代製造業先行一步
這是世界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4月的漢諾瓦已進入初春,如果說德國提出工業4.0是在春天裡響起的一聲驚雷,那么這個說法並不誇張。因為這個行動,德國人可以被譽為“製造業的工匠人”“智慧型製造業的先行者”工業4.0的報春鳥。
《中國製造2025》引爭議
如果我們用千年的歷史眼光來看,古代中國一直是世界上製造業最強的國家。可以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例,活字印刷術發明於北宋,火藥、印刷術發明於隋唐,造紙術發明於漢朝,指南針更是早於戰國時期就發明了。四大發明,晚的有千年,早的已有2000多年歷史。建國只有200多年的美國,與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文明始終沒有中斷的中國相比的話,不應該有失落感。
“德國製造”的魅力
忍無可忍的英國人不僅發起了抵制德國貨的運動,而且使用法律武器進行反擊。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對《商標法》的修改,要求所有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市場的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 “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在當時是一個帶有侮辱性色彩的符號。
德國汽車的傳奇
汽車博物館裡為什麼會放一匹馬呢?仔細一想有道理。駿馬與汽車,共同點是速度。這是從慢速到快速的進步,是畜力向機械力的飛躍,這是內燃機爆發力對肌肉拉伸力的勝利。人類一直在追求速度的加快,從徒步行走,到騎馬奔跑,再到駕車飛馳,前進的步伐越來越快。
最優秀的工匠
德國產品的質量標準只有兩級:合格,或者不合格。賓士汽車的口號有代表性:“要么最好,要么沒有。”(Best or nothing.)他們認為:沒有質量的數量毫無意義。不合格品就是廢品,是對資源最大的浪費。
中篇:德國的崛起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
在萊茵河畔發生的事情說明,文明與野蠻,實際上是共生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你打過來,我打過去。人們爭的是土地和財富,搶的是生存空間和利益。奇怪的是,在這種力量懸殊的戰鬥中,許多時候失敗的不是野蠻族群,而是文明族群。羅馬帝國與日耳曼民族你進我退、你搶我奪,鬥爭延續了幾個世紀,最後崩潰、滅亡的是強大的羅馬帝國。
法蘭克人統一歐洲
查理曼盯著母鹿看它往哪裡走。母鹿在河流中的一處河灣里涉水過河了。見此情景查理曼大喜,指揮軍隊跟隨著母鹿過河,全軍轉危為安。為這件事,查理曼大帝下令在此地建造一座城市。“法蘭克福”的含義是“法蘭克人的渡口”。
德意志艱難的統一路
歷史名城裡,數不清的文物古蹟引人抒發懷古情思;古代戰場上,古堡城牆上留下的槍眼炮痕提醒人們當年的紛飛戰火;人文風俗中,連結著德意志民族的文明傳承密碼;綠水青山里,建造出一處處人們安居樂業的舒適家園。
普魯士帝國的崛起
雖然到過德國許多城市,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城市,一是柏林,一是慕尼黑。一北一南,景象大不一樣,論地位,大概可以比作中國的北京和上海。柏林範圍很大,大家閨秀,帝王氣象;慕尼黑規模較小,小家碧玉,貴族形象。
慕尼黑:希特勒演講的啤酒館
慕尼黑人說:“世界各地只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然而,慕尼黑多了一個季節:啤酒季。”慕尼黑的市長自豪地說:“慕尼黑是一座啤酒之都,這是城市的主題文化。” 人們誇張地說,慕尼黑人體內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金色的啤酒。
下篇:德國人的文明貢獻
哲學家輩出的國家
德國出能工巧匠,“德國製造”是全球製造業的一塊金字招牌。然而,如果要論德國對人類文明寶庫的貢獻,排第一的可能還算不上“形而下”的器物,而是“形而上”的思想。德國出哲學家,德國人的哲學思想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新教與工匠精神
如果我們對信仰新教和天主教國家的發展情況觀察一番,事實證明韋伯的理論是有道理的。比如說,歐洲的德國、北美洲的美國等,以信仰新教為主,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好;而許多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經濟發展情況普遍不如前者。
教育是德國實現現代化的基石
哥廷根大學學生們在重要考試前和獲得博士學位時,都要來到雕像前在銅少女的臉上獻上一吻。幾百年里哥廷根大學培養了眾多大學生和博士生。因此,不誇張地說,這位牧鵝姑娘可能是世界上得到“學子之吻”最多的女孩。
音樂家的故鄉
德國音樂家,如夜空中的繁星,明亮璀璨。他們的作品,流傳天下,膾炙人口,其中的許多作品經歷了時代的考驗成為經典,在各種音樂會上演奏,還成為音樂學院選用的教材。
幸福或者無味的愛情故事
從眼前繁花似錦的景象中,可以體會到一個男人對女人深藏多么深情的熱戀,願意付出多么細心的呵護。也許男人是複雜的,在某些情況下他可以成為權力的追逐者;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他又可以成為追求愛情的多情種,像瑞典的這位王子。
華人在德國的工作、生活
這些小故事給我的感覺是中國留學生在國外進步真快,頭腦里一下子冒出來兩句話:庭院裡養不出千里馬,溫室里長不出萬年松。中國家庭里喜歡寵愛的小寶寶,只要走出門、闖世界,經風雨、見世面,就能茁壯成長、有所作為。
尾聲:
德國文明對全人類文明的貢獻

作者簡介

段亞兵,武漢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9年12月入伍,1982年隨部隊調入深圳。曾長期供職於深圳市委宣傳部。個人著作十幾本。其中,有理論專著《深圳精神文明之路》《文明縱橫談》《小巨人崛起——中小企業發展之路》;有深圳紀實《祖國叢書?開放之窗深圳》《文化深圳》《創造中國第一的深圳人》《深圳財富傳奇?占領華強北》《深圳財富傳奇?品牌定輸贏》《深圳拓荒人?基建工程兵創業紀實》;有散文遊記《行走中東》《行走北歐》《行走西歐?富人為何喜歡住倫敦》《行走美國?美國會是永遠的帝國嗎?》《以色列文明密碼》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