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圖書館事業是以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為基礎的。該模式是F.米爾考等在其著名的《圖書館學手冊》中提出的。該書作為建館指南指導了學術和研究圖書館長達40年。公共圖書館則按美、英方式重建,短期內便取代了“人民圖書館”。始於 7 ~8世紀的修道院圖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圖書館事業
- 外文名:無
- 性質:以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為基礎的
- 人物:F.米爾考
- 書籍:《圖書館學手冊》
正文
18世紀前,宮廷圖書館在德意志占支配地位,這類圖書館以藏書豐富、借閱慷慨而著名。19世紀,大學圖書館取代了宮廷圖書館的地位。1875年,哥廷根大學、海德堡大學、萊比錫大學、布雷斯勞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等 5所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分別達到了30~40萬冊。德國的公共圖書館是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第一所國家圖書館1912年在萊比錫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很多圖書館遭到了毀壞。1949年德國分裂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簡稱聯邦德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簡稱民主德國)兩個國家,它們分別重建和發展了自己的圖書館事業。
聯邦德國的圖書館事業 聯邦德國重建圖書館事業是以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為基礎的。該模式是F.米爾考等在其著名的《圖書館學手冊》中提出的。該書作為建館指南指導了學術和研究圖書館長達40年。公共圖書館則按美、英方式重建,短期內便取代了“人民圖書館”。由於聯邦政府十分重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到了1968年,80%的居民已能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80年代中期,公共圖書館的總數超過了1.4萬所。50~60年代,為了重振德國科學,德國研究協會在德國學術和研究圖書館中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文獻收集體系,約40個圖書館合作收集新出版的國外文獻以滿足科研的需求 (見跨地區文獻保障體系)。70年代後期,大學圖書館和專門圖書館都加強了集中統一領導,各類圖書館開始實行計算機編目,普遍開展了參考諮詢服務,並向圖書館自動化方向發展。
國家圖書館 1990年10月以前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的功能是由 3個圖書館共同完成的。它們是:德國圖書館(設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普魯士文化遺產州立圖書館和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此外,聯邦德國還有 4所中央專業圖書館。它們是1959年後仿照美國模式建立的,其作用相當於專業領域的國家圖書館 (見聯邦德國中央專業圖書館)。
州立圖書館 聯邦德國有30所州立圖書館,最著名的有兩所:一為普魯士文化遺產州立圖書館(設在西柏林),藏有豐富的樂譜和音樂史料,注重東方學資料的收藏;一為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設在慕尼黑),是聯邦德國最大的圖書館,藏有豐富的古版圖書和手稿。 高等學校圖書館 在聯邦德國,高校圖書館的作用僅次於大城市的公共圖書館。20世紀60年代聯邦德國大學的發展(1960年後建立了20多所大學)對大學圖書館的數量和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到1984年,聯邦德國高校圖書館(綜合性大學圖書館和學院圖書館)的數量達到 500餘所。在這些大學圖書館中,有不少是歷史悠久、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海德堡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386年)、弗賴堡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457年)、蒂賓根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477年)和哥廷根大學圖書館 (創建於1737年)都有豐富的古籍收藏。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和法蘭克福大學圖書館藏書最豐富 (300萬冊以上)。館藏100~200萬冊的有康斯坦茨大學圖書館、奧格斯堡大學圖書館、維爾茨堡大學圖書館、美因大學圖書館、波鴻大學圖書館。藏書在50~100萬冊的有17所大學圖書館。其餘大學藏書都在10~50萬冊之間。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期刊大都在5000~10000種。一些哲學和神學院的圖書館也有豐富的古籍和手稿收藏(如帕德伯恩大主教學院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除為本校師生服務外,還向社會開放。有4 所大學圖書館同時也是中央專業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普遍實行開架借閱制,借還書大都實現了自動化。大學圖書館除總館外,在各個學院、系、研究所(室)都設有分館,近些年為便於採用計算機,普遍採用了統一管理、集中采編、分散利用的管理方法;重視開展參考諮詢工作,普遍設有參考諮詢中心。 專門圖書館 據1985年統計,聯邦德國約有1600所專門圖書館。它們的藏書從幾千冊到數十萬冊不等。這些專門圖書館分屬於政府機構、公司企業、研究機構、博物館和私人所有。屬政府所有的專門圖書館大都是1870年後建立的,其中最大的是議會圖書館。其他著名的專門圖書館還有德意志博物院圖書館(在慕尼黑)、於利希核研究院中心圖書館(在於利希)、中央藝術史研究所圖書館(在紐倫堡)、現代史圖書館(在斯圖加特)、大主教區和大教堂圖書館(在科隆)等。 聯邦德國的專門圖書館一般都實行開架閱覽,文獻分類有的採用《國際十進分類法》,有的建立自己的主題分類體系。為加強合作,專門圖書館組織了一個“專門圖書館工作討論會”;有的專門圖書館還在同類館中建立了合作關係(如藝術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的公共圖書館有了進一步發展。80年代中期,在8500多個社區中,共建有公共圖書館 1.4萬所,基本上縣縣都有圖書館。聯邦德國公共圖書館的規模都不大,藏書超過 1萬冊的只占五分之一。據1986年統計,聯邦德國公共圖書館共收藏圖書8810萬冊,視聽資料 260萬件,登記註冊讀者660萬。人均購書經費15~200馬克。每人每年借書量為2~8冊(件)。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主要由地方政府負擔。為了便利邊遠地區讀者借書,還建立了 200個汽車圖書館。
除了普通的公共圖書館外,還有一些專門的公共圖書館,如青年圖書館、老年圖書館、盲人圖書館、監獄圖書館等。最著名的有慕尼黑國際青年圖書館,世界上1000多個出版商將最新出版的青少年圖書贈送給該館,1986年藏書45萬冊,年進書量1.5萬冊,另有國內外期刊230種,參考工具書2000餘種。 屬於公共圖書館範疇的還有州立圖書館和城鎮圖書館。州立圖書館(有30所),一般設於州的首府。城鎮圖書館指人口在 2萬以上的市鎮的圖書館,多由一個中心館和若干分館組成(如漢堡公共圖書館有 57個分館,慕尼黑市圖書館有61個分館),由市政府撥款維持。
圖書館學教育 聯邦德國有很多大學設有圖書館學情報學院,20多所大學設有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還有獨立的圖書館學專科大學、學院和專科學校。圖書館學教育由各州文化部管理,聯邦政府通過制定規則進行協調。有的學校專門培養中級圖書館館員 (如斯圖加特圖書館學專科大學),有的則專門培養高級圖書館館員(如巴伐利亞圖書館學院)。80年代中期,聯邦德國的圖書館學和情報學教育趨於一體化,情報學課程的比重加大,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圖書館協會 主要有以下幾個:①德國圖書館協會。在1978年德國圖書館研究所(DBI) 建立前主要負責聯邦德國所有圖書館的研究與發展工作。②德國圖書館員協會、研究圖書館證書級館員協會。出版《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學》雜誌。凡研究圖書館的館員均可成為這兩個協會的成員。前者主要負責研究圖書館的對外聯絡工作,並曾發起制定了德國新編目條例(RAK) 和館際互借條例,定期組織“德國圖書館員論壇”會議。③公共圖書館館員協會。約有4000名會員,主要從事一些專業性工作,出版《圖書與圖書館》雜誌。④德國專門圖書館協會。是一個較鬆散的組織,每兩年召開一次大會。
1971年,德國圖書館聯合會成立,它是上述幾個圖書館協會的總協會,主席由成員協會之一擔任,任期一年。
在促進聯邦德國圖書館學的研究中,除上述協會外,還有德國圖書館研究所、德國研究協會、德國情報與文獻工作協會等。它們在收集、評價與分析德國圖書館統計資料,發展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研究讀者服務工作的理論與方法,制定學術與研究圖書館領域各種計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民主德國的圖書館事業 民主德國政府十分重視圖書館事業,1949年建國後便著手分階段地在全國建立合理的圖書館系統。1949~1957年在所有城鎮和村莊、大型企業、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都建立了圖書館網;同時開展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1954年政府頒布了一項法令,規定人口在2 萬以上的城鎮需設定有一定預算並配備一定工作人員的兒童圖書館。1966年政府發布《公共圖書館情報服務條例》。1964年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圖書館協會。1968年部長會議頒布民主德國圖書館法,1971年又重新頒布經過修訂的《圖書館法》。此後又制定了館際互借、出版物呈繳、圖書館利用等一系列法規和條例。到80年代末全國已有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圖書館 3.2萬餘所(絕大多數是1949年後建立的),總藏書量1.2億冊,人均 7.2冊。形成了布局合理、專業配套的圖書館網路。70年代以後,在開展館際互借、採用新技術、利用計算機進行編目、開展參考諮詢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
國家圖書館 民主德國有兩所國家圖書館,它們都歸高教部領導。①德國國家圖書館(設在東柏林)。1946年創建時稱公共科學圖書館,當時即享有接受呈繳本的權利,1954年改現名。1988 年擁有藏書700萬冊和大量珍貴手稿、初版古籍等。該館是聯合國出版物的版本圖書館。出版物以《古印本聯合目錄》最為著名。該館在東柏林、德勒斯登、波茨坦分別設有舊科技文獻館、德國圖書資料館和特奧多爾·馮塔納檔案館。②德意志圖書館(設在萊比錫)。1912年由德國書業聯合會創建於萊比錫。1913年起收藏所有的德國出版物。1988年藏書為850萬冊,期刊3萬種。
學術圖書館 在民主德國,學術圖書館包括大學圖書館、學院和技術學院圖書館和研究院圖書館。它們均歸民主德國高 教部領導。①大學圖書館。民主德國有7所大學,它們歷史悠久,圖書館收藏豐富。最古老的大學圖書館是卡爾·馬克思大學圖書館(即萊比錫大學),創建於1543年,館藏 330萬冊。著名的柏林洪堡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831年,1833年正式對外開放,該館除中央圖書館(總館)外,還有29個分館和 3個宿舍圖書館,全部館藏達420 萬冊(總館為200多萬冊)、期刊1.3萬種,從1831年起收藏博士論文,20世紀80 年代中期已達130萬件,是民主德國博士論文的收藏中心。其他如技術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828年)、威廉·皮克大學圖書館 (原館創建於1569年)、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858年)、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604年)和馬丁·路德大學圖書館 (創建於1696年),館藏都在百萬冊(件 )以上,大 學圖書館在各系、研究室(所)設有分館,總館對人員和經費實行集中管理。20世紀80年代重視利用計算機進行資料管理,在採用新技術、積極開展諮詢服務等方面取得了成績。②學院和技術學院圖書館。民主德國的學院圖書館主要是在建國後發展起來的。80年代後期共有 200多所學院圖書館。比較重要的有技術學院圖書館(館藏58萬冊)、運輸學院圖書館(33萬冊)、經濟學院圖書館(24萬冊)、建築和民用工程學院圖書館(21萬冊)等。學院圖書館的組織管理體制與大學圖書館相同。③研究院圖書館。民主德國有 6所研究院圖書館:教育學研究院圖書館、建築研究院圖書館、藝術研究院圖書館、農業研究院圖書館、高級醫學培訓研究院圖書館和科學院圖書館。科學院圖書館 (設在東柏林)創建於1700年,18世紀是德國科學院的輔助圖書館,從 19世紀開始收集科學院出版物,目前館藏為 33萬冊(件),除總館外還在學院設有70個分館。
屬於學術圖書館範疇的還有薩克森專區圖書館,該館歷史可追溯到1556年,1988年藏書150萬冊,期刊3000種。
專門圖書館 民主德國的專門圖書館遍布於國家機構、政府部門、工礦企業、社會團體中。在國家和政府部門中,重要的專門圖書館有人民議院圖書館、民主德國最高法院圖書館、發明與專利局圖書館等。其他比較著名的專門圖書館有魏瑪德國古典文學圖書館 (館藏85萬冊)、 萊比錫音樂圖書館、萊比錫的德國中央盲人圖書館。還有眾多的音樂圖書館、80年代在工業聯合體和生產企業中發展起來的科技專業圖書館、博物院圖書館等。民主德國的專門圖書館數量眾多。建國後,在很多領域建立了文獻情報中心和圖書館網路,一些專業領域(農業、教育、醫學、採礦和冶金、化工等)的網路得到了發展。大多數專門圖書館網有一個中心圖書館,負責協調工作和發揮文獻收藏中心的作用。它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從屬於有關的部或機構。例如,與醫學情報中心在一個專業網路的 400餘所醫學圖書館就從屬於醫學科技情報研究所。
公共圖書館 民主德國建國後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十分迅速,1988年全國有公共圖書館1.42萬所,館藏總量達4930萬冊,人均3冊;1988年公共圖書館經費達1.72億東德馬克,人均80馬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是1900年創建的柏林市圖書館。該館是在普魯士王國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的,80年代中期前藏書達120萬冊。
民主德國的公共圖書館分為區圖書館、公共研究圖書館、城市中心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等。除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外,還有一些專門的公共圖書館。工會圖書館約5000多所,中央工會圖書館設在東柏林,是德國工會聯合會中央委員會的圖書情報中心,負責制定工會圖書館的計畫和確定任務。在職工超過1000人的企業中,工會圖書館由專職人員管理,不足1000人的企業,圖書館由兼職人員管理。此外還有軍事圖書館、養老院圖書館、監獄圖書館、醫院圖書館、病人圖書館等。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提供免費服務;對照像複製、提供書目信息則只收少量費用。
圖書館學教育和圖書館協會 民主德國專門培養各級圖書館員的學校主要有宗德斯豪斯圖書館助理員學校、埃里希·魏納特圖書館員專科學校、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專科學校、科學圖書館學中等專業學校、圖書館學和情報科學學院、洪堡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院等。學校的教學計畫和課程由文化部制定和設定,各種成人圖書館學函授學校的教材也由文化部編寫。
民主德國的圖書館員分為 3級: 圖書館助理員、圖書館員、科學圖書館員。有的學校專為大學培養中級圖書館員(如東柏林的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專科學校),有的專門培養圖書館學專家(如圖書館學和科學情報學院),有一部分專科學校如萊比錫圖書館專業學校除培養正規畢業生外,還在全國若干城市設立成人函授培訓點。一些圖書館專業學校還為書店和出版社培養少量人才。到1988年底,民德公共圖書館系統專職工作人員已達6700人。
民主德國圖書館協會成立於1964年,是一個面向各個領域和各種類型圖書館的社會組織,80年代中期有團體會員2200餘個,最高機構是全體大會 (每五年召開一次)。按專業和地區分為5大分會和15個地區分會。其出版物有《圖書館協會情報雜誌》(雙月刊)。
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實現了統一,圖書館事業進入了另一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