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亞米契斯

德·亞米契斯

亞米契斯(1846.10.31~1908.3.12),1846年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的風潮,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德蒙多·亞米契斯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日期:1846.10.31
  • 逝世日期:1908.3.12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愛的教育》《相打》
  • 性別:男
基本簡介,人物生平,成長,週遊世界各國,寫作生涯,愛的教育,寫作背景,作品評價,馨兒就學記,

基本簡介

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旅生義大利軍活》。
愛的教育愛的教育
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的一個小鎮,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是一位多產作家,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青年時代,他夭志從軍,力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和民主而戰鬥,曾參加一八六六年解放義大利的戰鬥。後來,他擔任軍事刊物《戰鬥的義大利》的特派記者。他寫了不少通訊、報導和短篇小說,把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作為祖國解放和復興的重要力量予以熱情的頌揚。二十二歲那年,他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就是這段難忘的生活的結晶,而膾炙人口的小說《卡爾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人物生平

成長

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的一個小鎮,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是一位多產作家,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青年時代,他夭志從軍,力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和民主而戰鬥,曾參加一八六六年解放義大利的戰鬥。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後來,他擔任軍事刊物《戰鬥的義大利》的特派記者。他寫了不少通迅、報導和短篇小說,把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作為祖國解放和復興的重要力量予以熱情的頌揚。二十二歲那年,他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 ,就是這段難忘的生活的結晶,而膾炙人口的小說《卡爾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愛的教育愛的教育

週遊世界各國

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曾週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遊記,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倫敦遊記》、《摩洛哥》、《巴黎遊記》,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向義大利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許多作品,如《朋友們》、《在海洋上》,特別是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心》(舊譯《愛的教育》,,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博愛的精神,以實現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後,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一體,寫了長篇小說《一個教師的小說》 、短篇小說集《學校和家庭之間》,提倡平民教育,企圖以此協調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係。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五月一日》作於1889年,生前一直不願公開發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義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誕生。

寫作生涯

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義大利小說家。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1866年參加解放義大利的戰鬥。退役後擔任軍事刊物的記者,發表特寫、報導、短篇小說,1866年匯集為《軍營生活》出版。曾週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遊記,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倫敦遊記》(1874)、《摩洛哥》(1876)、《巴黎遊記》(1879),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向義大利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許多作品,如《朋友們》(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別是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 《愛的教育》(舊譯《考萊》,1886),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 博愛的精神,以實現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後,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一體,寫了長篇小說《一個教師的小說》(1890)、短篇小說集《學校和家庭之間》(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圖以此協調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係。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五月一日》作於1889年,生前一直不願公開發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義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誕生。
愛的教育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

寫作背景

《愛的教育》,原名《Cuore》(考萊,義大利文‘心’的意思)。它採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卡通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

作品評價

亞米契斯一九零八年三月十二日去世。《愛的教育》是一八八六年在義大利公開出版的,深受義大利教育界的歡迎,幾乎是在校學生人手一冊,達到了家喻戶曉的普及程度。
到一九零四年,原文版《愛的教育》在僅有兩三千萬人口的義大利已重印近百次,而且先後有大量的外文譯本出現,成為廣受全世界歡迎的文學名著。
就在義大利原文版《愛的教育》重版近百次後的第五個年頭即一九○九年二月,商務印書館創辦的《教育雜誌》月刊自創刊號起,到次年的第一期,連載了一部“天笑生”的“教育小說”《馨兒就學記》。這部名曰創作即“著”的小說,其實是意譯、縮編和改寫了的普及兒童讀物,依據的就是日本文譯本《愛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說,“天笑生”所“著”的這部“教育小說” 《馨兒就學記》是中國最早的《愛的教育》“譯本”。

馨兒就學記

把天笑生的《馨兒就學記》當作“譯本”,有點勉強,加上引號,表明的便是這個意思。“天笑生”即著名的中國新文學通俗小說大家包天笑,他接觸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時剛三十歲出頭。包天笑除了十六七歲在家中私塾設帳授徒外,這回他在山東青州府中學堂又擔任了校長,當年稱之為“監督”。對本職行當的熱切關注使包天笑一見到《愛的教育》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即動手“翻譯”。
沒有找到包天笑當時的有關自述,在其晚年所撰《釧影樓回憶錄》一書中,他是如此回憶的:“這時我每從青州回蘇州,或從蘇州去青州,每次必道經上海。到上海後,必到虹口的日本書店,搜尋可譯的日文書,往往擁取四五冊以歸,那都是日本的作家翻譯歐西各國文學者,我便在此中選取資料了。於是第一部給《教育雜誌》的便是《苦兒流浪記》,第二部給《教育雜誌》的便是《馨兒就學記》,第三部給《教育雜誌》的是《棄石埋石記》。”由於年老健忘,加之時間久遠,在將書名《埋石棄石記》誤為《棄石埋石記》的同時,包天笑還把給《教育雜誌》發表的第一部“教育小說”《馨兒就學記》當成了第二部。包天笑所“著”的三部“教育小說”中,《馨兒就學記》是最暢銷的一部,其單行本的發行量高達幾十萬冊。這個數目,在那時幾乎是個天文數字。到一九四八年,單行本《馨兒就學記》已印至第十八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