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巨頭們在“PC已死”的背景下正在面臨產業變革帶來的轉型陣痛,無法自我革命,就會逐漸被行業淘汰,微軟也同樣面臨類似危機。
內容介紹,新型業務,預期效果,拯救微軟,
內容介紹
微軟轉型病根 甲骨文CEO埃里森對此就曾直言:“羅馬帝國都會垮掉,憑什麼微軟不會?”2013年,微軟將如何在變革中挑戰自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話題分別對話原雅虎中國總裁謝文、《微軟王朝危機》作者姜洪軍、艾媒諮詢創始人張毅、IT評論人士孫永傑,以期在思維碰撞的火花中探尋真相。
新型業務
NBD記者:表面上看,微軟已錯失了移動互聯時代的最佳進攻時機,但實際上卻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狀?
姜洪軍:從公司的發展脈絡看,微軟存在“大公司病”。在大公司中,最賺錢的業務一定是其主要關注領域,如微軟的Windows和Office,而新的業務線在初期都是不賺錢,甚至是砸錢的業務,如移動生態布局。而在大公司內,公司已形成了自己的固有運作規律和管理思維,新業務線未得到特別培養時,就容易被擠壓,且慢慢被忽略掉,從而缺乏創新。谷歌之所以在移動端如此成功,緣於其初期只做網際網路業務,慢慢就做起來了。而相比之下,微軟的搜尋業務比谷歌早開展三年,但內部對其的支持資源有限而未獲得充分發展。
這裡面也存在公司創新基因的問題,小的公司更富有創新的熱情。在蘋果iPad成功推出後,前微軟副總裁迪克・布拉斯在《紐約時報》上分析為什麼這個產品沒有出現在微軟,他認為,儘管微軟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IT科技公司,但微軟從來就沒有形成一個真正鼓勵創新的機制,公司文化讓那些有遠見的思想家的努力一次次化為泡影。
最後是時機問題。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市場是不成熟的,但有時思想是成熟的。”不管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微軟皆先人一步,但在1999年時,整個市場還不成熟,而賈伯斯比較幸運,在市場成熟時適機推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從而助推蘋果終成一方霸主。而微軟則“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預期效果
NBD記者:微軟曾寄予厚望的轉型之作Win8,為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微軟轉型病根 孫永傑:很顯然,微軟Win8的行銷並沒有做到“點”上。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很多人依然認為Win8隻是之前Windows系統的升級產品,市場並不清楚Win8是為體驗PC和平板兩種不同體驗而誕生的創新系統,是微軟希望用一個平台實現多種體驗的多屏戰略產品。
張毅:Win8系統的定位有點樂觀。對於PC端來說,市場對Win8的期待並不強烈,那是因為Windows過去的XP、Win7系統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PC市場已黃昏,導致用戶沒有必要去改變。而在移動端,Win8並沒有將自己行銷出去。
NBD記者:微軟在移動端的表現,帶有強烈的PC味,比如移動作業系統的收費、軟體的收費等,然而在移動互聯時代,免費模式成了谷歌成功地實現後來居上的關鍵,微軟能否在移動端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
張毅:作為傳統PC企業,微軟的傳統PC基因決定了其與網際網路公司不同的行為模式,如授權費、移動作業系統的人性化配置不夠等。相較而言,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的網際網路基因,決定其在構建商業模式想到的就是不向用戶端收費。正是基於企業基因所致,因此在短期內微軟不可能採取免費模式,但微軟必須意識到時代已經改變。
孫永傑:與網際網路公司產生內容消費型的產品類型不同的是,微軟的產品體系對應的是生產力工具,其PC及企業級市場才是核心市場領域。而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微軟應該取消授權費,從而將相關利潤空間讓利給合作夥伴,以營造生態系統。且目前WP平台產品的銷量過低,相關授權費收入對微軟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取消授權費卻可以讓更多的廠商使用該系統。
拯救微軟
NBD記者:如何看待微軟有關重組的轉型計畫?
微軟轉型病根 姜洪軍:在轉型中,與所有傳統PC廠商一樣,微軟也面臨著創新的問題。理論上講,轉型難度比較大。但現在是融合時代,跟著別人節奏玩,可能沒戲,下決心通過重組以整合終端和轉換一個突圍路徑,整體轉型可能更適合現在的市場現狀,問題在於微軟能否具備破釜沉舟的轉型決心。
謝文:上世紀90年代初期,微軟曾說自己是網際網路公司,實際上過了這么多年,微軟在網際網路公司的跟風中仍沒找到網際網路企業的感覺,時下仍在這條跟風的路上做著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只要微軟還不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所有小打小鬧式的調整或重組,本身並不能全面改變微軟身上的PC味。
NBD記者:微軟在爭奪第三張移動作業系統門票中,做得非常艱辛。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官員在5月30日透露:“中國軟體業下一步發展重點,要努力實現在移動智慧型終端作業系統的獲得突破,以此為核心來打造自己的產業生態體系。”為什麼中國非要做手機作業系統,微軟的現狀能為中國軟體業帶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教訓?
張毅:我認為微軟的例子明確地告知我們,用戶和市場份額絕對不是用錢就能砸出來的。這裡面可以舉兩個業內熟悉的企業,一個是很小的移動晶片公司ARM,其核心是分享合作的態度,最終成為全球移動終端晶片老大,另外一個是安卓,谷歌收購它時並沒有花多少錢。安卓的成功不是因為背後有谷歌,而是其開放的體系。兩個例子都證明適合市場的商業模式才是成功的關鍵。中國軟體業運作移動作業系統,比如阿里巴巴等也做了自己的移動作業系統,且並不缺錢,但是都沒有做起來,本質上說就是沒有找到一種革命性的商業模式助推其突圍,因此中國軟體公司做手機作業系統,關鍵不在於做或不做的問題,而在於怎么做的問題。在沒有想清楚此問題前,警惕盲目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