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進化論,顧名思義,是指在分子原子級別和細胞級別,研究物質演化,特別是生命物質演化的過程,與微觀進化要區別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觀進化論
- 外文名:The Microcosmic Theory of Evolution
定義,例子:性別是如何產生的,環境因素,減數分裂的相對穩定形成,自然生命體 生殖器官外形和功能的相對穩定,性別如何只剩下兩個,
定義
微觀進化論指的是在分子原子級別 和 細胞級別,研究物質演化,特別是生命物質演化的過程。
例子:性別是如何產生的
下面是一個 利用 微觀進化論解釋的 “性別是如何產生的”的思路
HOW:性別是如何產生的?
環境因素
生命體發展到原生生命體以後,出現的環境是這樣的:
1、自然的(非生命環境) :光,電,力,熱,射線,氣壓,溫度,濕度,密度,酸,鹼,鹽,地球運動的周期變化
2、自然的(進化後的生命環境):天然有機體,無生命現象的活性、高能蛋白,核酸,以及類似物,自生病毒體,自生細胞體,原生病毒體,原生細胞體,原生多細胞體,原生穩定的多細胞體,具有簡單細胞功能分化的原生穩定多細胞體,具有穩定形狀和基因的、具有定向接受刺激和能夠定向移動的原生多細胞體。
3、自然環境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隨機的,又是受自然力和規律的規則;隨機性表現在統計上,規則性表在局部現象與整體現象。
1.2.3.的運動變化重複又重複,表現為時間的積累,就是所謂的地球上億年的歷史演化(不是隨時間的積累,而是隨變化過程的重複與積累)。所有的變化都是全向的,不是定向的。
一個重要的變化出現:同類的細微差別(全向的細微差別),這個變化使得無性生殖的生命個體,在維持自身穩定基因的同時,(以個體整體的大部分內穩定)面對一個具有全向細微差別的生命外環境,使得生命個體之間可能產生的結合或者排斥的可能性增大(因為有物質結構和性狀差異作為物質基礎)。再經過一番與環境的協調與適應,中間狀態(平滑過渡)逐漸縮減,生命的生殖性狀邊緣慢慢形成並穩定下來形成穩定生殖基因的一部分。
減數分裂的相對穩定形成
最初,生殖性狀的出現並表現出明顯的或是不明顯的差異,只是生命體自然變化的結果,在這個自然變化過程中,形成了物種的差異(同相與否、同向與否、同源以否,近源與否,互斥與否)。此時的生殖性狀還不是性別性狀,更不是兩性性狀,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沒有穩定下來,那就是細胞的減數分裂,也即現在所謂的生殖分裂。
面對群體宏大的原生多細胞體生命,有理由相信會出現細胞分裂中的減數現象,而且,原始的減數分裂現象也是全向的,即:基因不但有減少半數,而且會出現減少任何數量,甚至減少全部(導致細胞分裂變化中解體:死亡),甚至減少零(標準的體細胞出現,而不是做減數分裂,依然維持無性生殖)。基因減數從零到全部,是隨機的,是全向的。而只有能夠維持的住生命整體的減數分裂才會被提高出現的機率,才會在生命變化中脫穎而出。這個數字的出現還依賴與另外個體的配合,才能是生命體得以維持。這個配合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最初的全向到定向的穩定的過程。奇怪的是:減半數分裂能夠存在,而減少其他數卻不能有效維持和繼續。這個問題,大概可以從數學上得到解釋,簡單的分析應該是這樣的:
A個體發生基因隨機全向分裂,分裂後的殘缺細胞與其他同類個體的殘缺細胞相互作用(集結)
隨機全向殘缺細胞的集結是兩兩作用的,“二”在這裡起到了關鍵因素,
在2的規則下,隨機全向殘缺細胞重組為正常細胞。能重組為正常體細胞,則依然能夠繼續維持A的穩定性;不能重組為正常體細胞,則不能維持A的穩定性(不穩定的組合如果再通不過環境的破壞力,只有死路一條,能通過則出現另外相對穩定的新個體)。
2.3共同原則下,還不能出現穩定的減半數分裂,這種情況下 減0.5 的機率與減0.K(0<K<1)的機率在重組正常細胞方面,效果是一樣的,機率是平等的,是沒有區分的。
重複發生,重複1234的過程,0.5的性狀(減半數分裂)使得生命個體數量不發生減少;而0.K(0<K<1,K!=5)的性狀使得生命個體數量一直減少下去(不是直線下降,是基數下降),以致於消失。如此,減半數分裂形成穩定性狀保存下來(不是直線增加,是基數增加)。
有了這個減半數分裂性狀基因後,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位置,就是這個減半數分裂性狀基因穩定的在多胞體生命體的固定位置發生作用,把性狀表現出來,這個位置就是生命體的生殖組織器官位置。
此時已經是有性生殖(同時也存在無性生殖,兩種生殖形式並存),而此時的性別是多種多樣的,是豐富的,是簡單自然的,是只不過在過去自然的體細胞整體分裂複製運動變化中形成並相對穩定下來的另一種分裂複製運動變化。
自然生命體 生殖器官外形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在能夠具備相對穩定發生減半數分裂的的生命個體群體中,最初生殖器官外形是全向的,即任何可能的形狀,生殖的形狀對減數分裂不造太大的影響。生命的演化過程是全向的(一切可能的形式),這個全向不單單對生命體的整體而言,也對於生命體的局部而言。生殖器官的局部演化造成了其器官自身的平衡機制,護理機制,內循環機制,慢慢的這些性狀又都被保存下來,形成穩定的基因,其中包括生殖器的外形性狀基因。而這時的生殖器官外形是多樣的。
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了一些可能性提高了發生機率:多繁殖形式生物(具備減半數分裂繁殖和無性繁殖)的無性生殖幼體解體,不斷刺激,抑制無性生殖行為,與此同時減半數分裂繁殖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得以繼續。生命體自身的演化,穩定了這個變化形式,形成並保留了相應的基因,並不斷的選擇保留可能機率高的基因,這個基因是能夠使減半數分裂順利完成的一切有利的基因組合。選擇的規則是這樣的:減半數分裂完成、半倍體細胞重組的過程環境要不發生突變或者儘可能的小的突變。其他形式的變化和規則都使得同性狀生命體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重複這個運動變化的結果就是護理機制不健全的個體物種被淘汰,生殖器官多樣性遭到選擇而消失掉不適應的形狀性狀基因。按照這一輪的選擇規則,生命體內部是最佳的環境,最符合的環境,於是毫無例外:減半數分裂全部發生在生命體的體內環境中,而完成再重組這一過程的環境也大部分發生在生命體內環境中(當然以後的最初發育也存在這個類似的環境中)。(水體以其特殊的穩定性可以使得某些生命個體完成這樣的行為過程)。這樣,就只留下具備這種性狀和能力的生命體(進而物種慢慢開始形成)。圍繞“需要在體內完成減半數和重組過程這個結果”,個體生命又演化出了有利於完成這個需求的性狀和基因,包括生殖器官的形狀和功能。至此,生殖器官形狀和功能相對穩定,隨環境的演變,穩定性加強,隨環境的演變,做相應的適應性演變(包括身體個方面的配合)。
性別如何只剩下兩個
性別演化只剩下兩個的過程,是與物種分化的過程是統一的。
自然規律面前,沒有神秘。下面兩個原則:
“最”是“唯一”:自然現象中講到“最”的時候,就變成了唯一:最能與一種器官外形配合的器官外形,是一個唯一的外形,不可能是多個外形;最能穩定的完成減數分裂並完成重組的不同生殖器官的搭配只有一對、兩種(兩個),而不可能是一組(多組)、多個。這個原則就決定了性別搭配,最後只剩下兩種性別(在同一個物種中)。
維持性別配合度而做的其他性狀調整:在最初配對的過程中,受減半數原則的限制,也還是能存在具有外形差別的生殖器官的配合度相近的現象,而自然環境別沒有使得這些生命體解體掉,生命體自身做了性狀調整,使得這樣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適合了環境。而這樣做的結果是把這個形狀形狀保持相對穩定下來並相對穩定形成其他適應性狀,這樣,完成了另一個物種的形成(新物種)。在新的物種中,適用第1個原則,使得性別依然保持兩種。
性別就這樣產生並穩定下來了。
性別 的出現為生命演化提供的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