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衝突理論

從微觀層面,即從人類本性和行為的層次上對衝突與戰爭的爆發原因進行分析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觀衝突理論
  • 外文名:microcosmic theories of conflict
西方學者提出的一種國際安全理論。該理論從個人心理出發來解釋爆發戰爭的原因,把戰爭看成是個人精神緊張達到爆發的程度,以致演化為大規模的衝突。微觀衝突理論認為衝突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機能失調的甚至是反常的現象。代表人物主要有W.詹姆斯、J.多拉德、P.克寧等。
微觀衝突論主要有:①攻擊本能論。詹姆斯提出的攻擊本能論認為攻擊傾向是人類一種天生的本能的和隨時可以表現出來的本質。②挫折-攻擊論。多拉德提出的挫折-攻擊論指出,好鬥本能只有在受到挫折的刺激時才會起作用,故認為攻擊是挫折的結果,開發中國家所以存在著極大的衝突潛力,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的挫折感所致。③社會學習論。社會學習論認為,人類學習的潛力比天生的習性更重要,人類的攻擊侵犯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人們總是根據他們過去經歷中形成的觀念對各種刺激或衝突情況作出反應。④意象論。意象論認為,複雜政治組織的決策取決於決策者的意象,這種意象是其過去接受的各種信息的綜合產物,集團間的緊張狀態和導致集團間衝突或國際衝突的決定出自於個人心理,特別是與歪曲了的認識有關係等。此外,還有學者用生物學和心理學理論解釋衝突,如克寧認為,由於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通常超過供給,就產生了人類社會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競爭和衝突。
隨著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微觀衝突理論已逐漸得到修正,較普遍的趨向是綜合運用上述多種理論觀點探討衝突與戰爭的原因。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