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紅樓(中國古韻)》是2010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寇秀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觀紅樓(中國古韻)
- 作者:寇秀蘭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 定價:2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1157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眾所周知的文化範疇內,一層層熱浪已經把紅學推向了高潮,人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值得推敲的東西,因為《紅樓夢》是一本歷史上不可超越的小說,它所觸及的每一個信息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微觀紅樓》,在某種程度上呈現給我們的,正是充當一把金鑰匙,為我們解開謎底,讓我們恍然大悟。所謂微觀紅樓,正式從細微之處把握《紅樓夢》透視出的社會、文化、歷史,並感悟在這一大背景下的人生命運。
《微觀紅樓》, 開篇從石頭的寓意、警幻對寶玉的教育,繼而寫到故事人物的關係、人物心機,又逐漸延伸到更具有思考的問題,比如黛玉的人生,愛情的真正含義……作者的構思巧妙,真正是從一種微觀的角度來探究《紅樓夢》,他把那些為人之道、待人之禮用簡明的語言刻畫得淋漓盡致,趣味十足。
圖書目錄
1當石頭的寓意
2禮儀中的傳統文化
3仙界的警示教育
4紅樓夢講的是地位身份
5賈府的薪酬
6高貴的飲食
7大家子氣
8貴族之家的文化品位
9懲罰
10賞心悅事誰家院
11留夢畫中人
12賈府的排場
13文人的詩意棲居
14被環境毀了的孩子
15探春之怒
16賈府女兒性格缺陷
17薛家兄妹的性格差異
18抵擋不了的寂寞
19最後的尊嚴
20孤絕的聰慧
21彩雲易散
22被位置害了
23襲人之諫
24雙呆
25父子關係
26兩兄弟的笑話
27誰來當家
28靠誰
文人的詩意棲居
林黛玉是大觀園的首席詩人,她的居處也自不同。賈政第一眼看到時,便喜歡上了。賈政本來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只是因為聖上憐其祖上的功勞,對子孫很是看顧,照顧了一個為官的指標,這樣,賈政沒有任何懸念地走上仕途。這對於一向好學上進的賈政來說,這樣的順利也留下了人生的遺憾——從小立志於學的滿腹八股文章無緣於科場一試鋒芒,從而失去了從極緊張到極快樂的金榜題名的超級體驗。不過,那一段學習過程,還是為賈政積累下了一些文學修養。雖然寶玉不肖自己不讀正經書不求上進讓賈政惱火,但他還是肯定了寶玉寫詩作對的“歪才”。作為文人胸中的大丘壑用來憂國憂民報效國家自然不可少,那一份曲徑通幽的文化心理狀態也難消失。賈政喜歡與黛玉的老師賈雨村來往,看中的便是雨村的文人氣質與不凡風度。賈政未曾有過的吟風弄月吟詩作賦機會,蠢蠢欲動而又功力不逮的文人情懷,在大觀園的詩意景觀中,被賈寶玉的少年風姿與吟詠喚醒了青春的記憶。
大觀園就是這樣一個所在,它的山水花草風情與人青春萌動的詩情相配,正如元春的對它的理解:那園中的景致,若是敬謹封鎖,不叫人進去,豈不辜負此園?而家中幾個能詩會賦的姊妹住進去,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無顏。不僅彼此不辜負,而且還可以療傷。賈寶玉因思念秦鐘,憂傷不已,賈母常命人帶他到新園子裡來玩耍,緩解沖淡了寶玉的傷感。
大觀園中景致各有不同。林黛玉心無旁騖,是一純粹文人。當元妃要眾姐妹住到大觀園去時,黛玉與舅舅賈政見解不約而同,“心裡想著瀟湘館好”,她的理由是:“我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幽靜些。”竹子似乎是文人居處的首選,鄭板橋畫竹自成一絕,別的文人也多喜歡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竹的那一份喜愛已經不是單純的視覺享受了,寧折不彎,空虛有節,已成文人的心志表達。賈政帶著一幫幫閒文人游攬時,看到一帶粉垣,數楹修舍,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心皆嚮往地大讚:“好個所在!”賈政更進一步,生了“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讀書,也不枉虛生一世。”的想像。賈政沒能在此讀書,卻做了他的外甥甥女兒黛玉的書房。劉老老看見時,便說,這哪裡象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呢!再看寶玉在此的題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簡直有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境界。
大觀園裡不是沒有喧鬧的,但瀟湘館顯然比別處更“幽靜些”。襲人嫌寶玉窩在家裡又要睡覺,便要他出去轉轉。結果寶玉看到“鳳尾簫簫,龍吟細細”,順路就到了林妹妹的蕭湘館。寶玉挨打後,黛玉立於花蔭之下遠望怡紅院出出進進探望的人,回到自己的院內,則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黛玉的住處顯然寓示著少人行的幽僻。但林黛玉有自己的世界,她的房間的特點是“窗下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想夜月無人之時,黛玉無眠,看窗上虛窗竹影,聽窗外蕭蕭竹聲,竹聲與竹影營造出的詩意與淒涼,定是引出黛玉詩情如涌之源。
與黛玉不同的,探春的房間裡是闊朗的,三間屋子不曾隔斷,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一書一筆,兩位女孩的愛好與性格立見。探春是外向發展的,她是詩社的發起人。這一結社的倡議,非探春不能發出。李紈事後說自己也想過這事,可這事到底她也沒做。李紈的顧慮在於她是一位寡婦,雖不用相夫了,教子與針鑿才是她的本份,那點活躍的想法是有悖於大家對她的印象的,於是她寧肯放棄這一想法。寶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況她本拿做詩當做閒情逸緻,並不太重視。黛玉雖然愛詩,卻沒有精力和閒情管事。有了詩情是可以做給自己看的,那一腔詩情也可以化為哀怨的愛。
黛玉不止聽竹聲,還喜歡聽雨聲。數竿煙雨,與半榻琴書才能相映成趣。游大觀園時,寶玉要把枯荷砍去。黛玉便說自己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明代詩人李東陽與林黛玉的愛好相同,因為喜歡荷花,便在園中挖了兩個池子,種滿荷花,可觀賞,還可聽雨,頗有情致。他《聽雨亭記》中寫他聽雨時的心境:“雨至眾葉,交錯有聲,浪浪然,徐疾疏密,若中節會。靜觀子閒居獨坐,或酒醒夢覺,憑几而聽之,其心冥然以思,蕭然以游,若居舟中,若臨水涯,不知天壤間塵鞅之累為何物也!”林黛玉倒無物累,卻為情累一生。
林黛玉做詩,她願別人也詩意一些,於是盡心盡力地教香菱。薛寶釵做人,把香菱領到大觀園裡,並讓香菱去拜拜街坊鄰居去,教她人情世故,然後把教詩的工作交給黛玉,捨近求遠地讓香菱跟黛玉學做詩。做詩的日益沉浸到狹窄與深刻裡面去,做事的越來越開拓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寶釵的居處被一塊巨大的石頭擋住,賈政遊園到此時,曾經怪這一處房子“無味的很”,及至當他走入這所院落時,卻為裡面的花草所吸引,極贊“有趣”。一塊玲瓏大石,阻隔出一方天地。雖然沒有一棵樹,但那些來自《離騷》《文選》里香草,依然遮不住它的芬芳氣息。或者,寶釵之賢,正是在冷漠的淺表下散發出來的芬芳體現,她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精神空間。
寶玉娶誰會幸福
寶黛如果成婚會不會幸福?有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會。問為什麼?答曰:他倆還沒結婚就整天小吵小鬧,結了婚若有家事煩惱豈不更升級為大吵大鬧?
那么金玉真是良緣了。寶釵人大度,會為人處事,上上下下沒有不說好的,連襲人也從心裡擁護寶釵做寶二奶奶。娶了寶釵,定是寶玉的造化。
果然如此,暫且不論寶玉是不是愛她,只說兩人婚後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便是婚姻的典範,只是不知這樣能不能確保幸福。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舉案齊眉故事中的主人公梁鴻,據說後來在孟光妻子的勸說下到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