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處理器與嵌入式系統設計

《微處理器與嵌入式系統設計》,電子科技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閻波、林水生、劉民岷、王剛、陳駿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處理器與嵌入式系統設計
  • 提供院校:電子科技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閻波、林水生、劉民岷、王剛、陳駿蓮等
課程大綱,參考教材,

課程大綱

01
計算機系統的結構組成與工作原理
本章對整個課程的核心知識進行了概括講述,是之後各個章節的紐帶。通過本章學習,可以了解(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演進與發展思路。
課時
1.0 本章導學
1.1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與組成
1.2 計算機系統的工作原理
1.3 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的演進
1.4 計算機分類與性能評測
02
微處理器設計技術
本章介紹了計算機系統核心部件——微處理器(CPU)——的設計思路及工作原理。作為一個複雜的大規模可程式數字積體電路,CPU指令系統的設計體現了計算機系統硬體與軟體的分界面。
課時
2.0 本章導學
2.1 CISC與RISC體系結構
2.2 指令系統設計
2.3 指令流水線設計
03
匯流排技術與匯流排標準
匯流排是複雜系統中眾多部件進行互聯、通信的基本形式。對於目前的高性能計算機系統來說,匯流排性能已成為其中的瓶頸所在。本章對基本的匯流排技術特點進行了介紹,學員可以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現代匯流排標準逐漸“串列化、網路化”的特點。
課時
3.0 本章導學
3.1 匯流排技術
3.2 常見的匯流排標準
04
存儲器子系統
現代高性能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分層子系統可以有效解決速度、容量與價格之間的矛盾。本章也對(嵌入式)計算機系統中常會遇到的主存儲器擴展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
課時
4.0 本章導學
4.1 存儲層次結構
4.2 主存儲器
4.3 主存儲器設計
05
輸入輸出子系統
輸入/輸出子系統不光指接口硬體電路,還應該包括接口的驅動軟體,因此是嵌入式計算機設計與開發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本章與第三章(匯流排技術與匯流排標準)的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區別在於匯流排一般更偏重於通信雙方握手協商方式,而接口更偏重於具體的數據收發電路。
課時
5.0 本章導學
5.1 I/O組織
5.2 常用I/O接口設計
5.3 接口傳輸方式對比
06
ARM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
本章與實驗教學內容一起,對第2-5章的知識給出了一個實際的產品示例,即以ARM CPU為核心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實際上,Intel的產品正是另一個實際產品示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Arm和Intel公司的產品對照學習。
課時
6.0 本章導學
6.1 嵌入式系統硬體設計與開發
6.2 嵌入式系統軟體設計
07
基於Zyqn SoC晶片的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實驗
本章給出了在一個FPGA晶片上搭建出一個SoC系統的實驗示例。通過實驗自己建立一個計算機系統,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本課程的教學思路。
課時
1 ARM基礎編程仿真(Keil)
2 Soc環境平台搭建
3 IO驅動程式設計1-無作業系統的裸機環境
4 IO驅動程式設計2- Linux系統環境

參考教材

微處理器系統結構及嵌入式系統設計(第2版). 李廣軍等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