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米顆粒複合與功能化設計

微納米顆粒複合與功能化設計

《微納米顆粒複合與功能化設計》是一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蓋國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納米顆粒複合與功能化設計
  • 作者:蓋國勝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碼:456頁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 ISBN:9787302163220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
將某種微納米尺度的顆粒包覆於另一種較人尺度的顆粒表面或彌散分布其中就可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動性、表面化學活性和特定的電、磁、熱、光學等性能的複合顆粒,這種複合顆粒是合成、製造新型材料的基本原料。從顆粒複合的工藝入手,還可以實現對材料的結構及功能的設計與調控。本書就是介紹在不改變粉體顆粒的化學性質的前提下,採用物理或者足物理化學方法對粉體顆粒進行上述技術處理的學術專著。本書內容共有10章,包括微納米顆粒的理化特性與表面修飾、無機礦物顆粒表面有機改性技術、非金屬礦物顆粒表面的納米化修飾、複合微珠的製備及其性能、球形化金屬基複合顆粒的製備與性能表征、無機聚合物複合粉體的製備、超微細顆粒整形技術、顆粒表面形貌的分形表征、複合粉體的填充特性。
本書可供複合材料、粉末冶金、化工物醫藥等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上述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參考。
目錄
序1
前言3
第1章緒論
1.1粉體與顆粒
1.1.1粉與粒的概念
1.1.2粉與粒的關係
1.1.3介觀顆粒物性
1.2顆粒的複合設計
1.2.1顆粒複合
1.2.2顆粒複合的要素與套用
1.3複合顆粒的製備
1.3.1化學反應
1.3.2機械力加工
1.4顆粒複合與材料多尺度設計
1.4.1混合與複合的差異
1.4.2套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2章微納米顆粒的理化特性與表面修飾
2.1顆粒的物理性能
2.1.1粒度與粒度分布
2.1.2顆粒的形狀
2.1.3顆粒的比表面積
2.1.4顆粒的堆積特性
2.1.5顆粒的電性能
2.1.6顆粒的熱性能
2.2顆粒的化學性能
2.2.1顆粒的表面能與表面活性
2.2.2界面的吸附特性
2.2.3表面的潤濕性
2.2.4凝聚與分散
2.3微納米顆粒的表面修飾方法
2.3.1表面有機改性
2.3.2表面無機包覆
2.3.3顆粒整形技術
參考文獻
第3章無機礦物顆粒表面有機改性技術
3.1概述
3.1.1礦物粉體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
3.1.2研究現狀
3.1.3典型的礦物粉體及其套用
3.2表面改性工藝及技術路線
3.2.1顆粒的分散性
3.2.2典型礦物粉體的表面改性
3.3三轉子連續改性裝置
3.3.1筒體
3.3.2分散、改性部件
3.3.3轉子和定子
3.3.4工藝及輔助系統設計
3.4表面改性的性能試驗
3.4.1試驗條件
3.4.2檢測與表征
3.4.3結果與分析
3.5不同改性方法的對比
3.5.1高速混合攪拌機改性試驗
3.5.2振動磨改性試驗
3.5.3高速衝擊式粉體表面改性機性能試驗
3.5.4濕法改性試驗
3.5.5試驗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非金屬礦物顆粒表面的納米化修飾
4.1概述
4.2非均勻形核法
4.2.1反應機理
4.2.2原料與輔助材料
4.2.3實驗裝置
4.2.4製備與表征方法
4.3重質碳酸鈣表面的納米化修飾
4.3.1小型實驗系統與影響因素分析
4.3.2中試系統試驗
4.3.3性能表征
4.3.4包覆層厚度
4.3.5複合顆粒包覆層與基體結合強度
4.3.6表面納米化結構的形成過程
4.3.7工業性試驗
4.4矽灰石表面的納米化修飾
4.4.1小型實驗系統的影響因素
4.4.2中試系統試驗
4.4.3複合矽灰石性能表征
4.4.4包覆層厚度
4.4.5複合顆粒包覆層與基體結合強度
4.4.6表面納米化修飾過程
4.5白雲石表面的納米化修飾
4.5.1影響因素
4.5.2性能表征
4.5.3包覆層厚度
4.5.4包覆層與基體結合強度
4.5.5體系溫度的變化
4.6礦物粉體表面納米化修飾機理
4.6.1生成物形核機制
4.6.2表面納米化修飾過程的模擬
4.6.3機理分析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5章複合微珠的製備及其性能
5.1微珠填料的特性
5.1.1概述
5.1.2純化粉煤灰的表面改性
5.2粉煤灰的基本特徵
5.2.1粉煤灰的化學組成
5.2.2粉煤灰的結構特徵
5.2.3微珠的物理性能
5.2.4粉煤灰的活性
5.2.5微珠作填料的套用
5.3表面修飾技術
5.3.1表面有機化改性
5.3.2表面包覆
5.4複合微珠的製備與性能
5.4.1實驗條件
5.4.2複合微珠製備工藝
5.4.3性能與表征
5.5粉煤灰表面改性的機理
5.5.1影響白度的因素
5.5.2反應機理
5.5.3複合粉煤灰微珠界面的結合特徵
參考文獻
第6章球形化金屬基複合顆粒的製備與性能表征
6.1概述
6.1.1球形化金屬基複合顆粒產生的背景
6.1.2金屬基複合粉末的製備方法
6.1.3微細顆粒的形貌處理
6.1.4研究的內容
6.2顆粒複合化系統
6.2.1顆粒複合化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6.2.2PCS的操作條件
6.2.3PCS的功能及套用
6.3球形Al2O3/Cu複合顆粒的製備
6.3.1原料
6.3.2工藝最佳化
6.3.3混合粉末的機械分散
6.3.4用PCS實現顆粒複合與球形化
6.3.5MD與PCS組合工藝
6.4SiC/Al複合顆粒的製備
6.4.1原料
6.4.2製備工藝
6.4.3參數最佳化
6.4.4結果與分析
6.5球形Al2O3/Cu複合顆粒的燒結性能
6.5.1成型與檢測
6.5.2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無機聚合物複合粉體的製備
7.1概述
7.2導電複合粉體的製備
7.2.1原料與設備
7.2.2包覆與成型
7.3導電複合粉體的製備實驗
7.3.1特導電炭黑包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形貌
7.3.2乙炔炭黑包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形貌
7.3.3碳納米管包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形貌
7.3.4乙炔炭黑包覆高密度聚乙烯的形貌
7.3.5導電複合材料的滲流閾值
7.3.6導電複合材料的阻溫特性
7.3.7導電複合材料切片的形貌
7.3.8工藝的影響
7.4導熱型複合粉體
7.4.1研究背景
7.4.2國內外研究現狀
7.4.3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導熱模型
7.4.4樣品的製備與表征
7.4.5性能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超微細顆粒整形技術
8.1概述
8.2PCS系統在金屬粉末整形中的套用
8.2.1鈦粉整形
8.2.2鐵粉整形
8.3石墨整形
8.3.1鋰離子電池石墨質負極材料的發展
8.3.2石墨質負極材料
8.3.3天然石墨微粉整形
8.3.4石墨粉體充放電性能對比
8.4矽微粉的球形化
8.4.1矽微粉球形化的方法
8.4.2球形化矽微粉的特徵
8.4.3矽微粉球形化技術對比
8.4.4球形化矽微粉生產工藝
參考文獻
第9章顆粒表面形貌的分形表征
9.1概述
9.1.1分形
9.1.2顆粒表面形貌與形貌參數
9.1.3形狀因子
9.2微細顆粒表面的分維值
9.2.1分形維數
9.2.2分數維與粉體性質的關係
9.2.3微細顆粒邊界的分維計算
9.2.4顆粒截面約定分維計算
9.3顆粒表面微觀形貌的分形模擬
9.3.1利用發生器方法模擬Al(OH)3顆粒輪廓
9.3.2利用Julia集合模擬Al(OH)3顆粒輪廓
參考文獻
第10章複合粉體的填充特性
10.1概述
10.2複合碳酸鈣的填充性能
10.2.1實驗
10.2.2力學性能測試與分析
10.2.3PP/碳酸鈣複合材料斷口形貌
10.2.4PP/碳酸鈣複合材料結構分析
10.3複合矽灰石的填充性能
10.3.1複合矽灰石粉體填料
10.3.2PP/矽灰石複合材料的性能
10.3.3複合礦物粉體的增韌增強機理
10.4複合粉煤灰微珠的填充性能
10.4.1粉煤灰作填料的特點
10.4.2PP/粉煤灰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10.4.3增韌機理
10.5複合碳酸鈣在塗料中的套用
10.5.1概述
10.5.2吸油量
10.5.3沉降性能(懸浮性能)
10.5.4分散性能
10.5.5塗料的製備與性能
10.6鈦白粉複合碳酸鈣在塗料中的套用
10.7木塑複合發泡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10.7.1概述
10.7.2國內外研究現狀
10.7.3實驗設計與過程
10.7.4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