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環境的互作及新技術研究》是2021年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生物與環境的互作及新技術研究
- 作者:王芬,李利紅
- 出版社: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8月1日
- 頁數:20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7877873
《微生物與環境的互作及新技術研究》是2021年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微生物與環境的互作及新技術研究》是2021年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是在吸取環境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在環境領域的**套用研究成果基礎之上撰寫而成的。全書共8章。第1章為引言,介紹微生物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微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新技術研究》是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對微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新技術進行探究,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與環境綜述、環境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生態、微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微生物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套用、環境微生物新技術等。本書在內容上既重視...
《環境微生物作用與技術研究》是2015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華。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緒論、微生物在環境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微生物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探析、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微生物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環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環境污染的微生物監測技術、環境微生物新技術及其套用研究...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1994.10~至今 德國耶拿大學(Jena University)微生物學院,2004~2005 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 1988.07~1994.09 主要研究方向 寄主-病原真菌分子互作, 樹木微生物群學(Plant Microbiomics), 森林病理 主持課題 1. 水解纖維素產烴樹木內生真菌資源利用技術引進(948項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賽為腸道微生物穩態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要開展腸道菌群結構及穩態維持與人體健康的機制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免疫微環境互作機制及疾病干預策略研究,並建立中科大賽為腸道微生物樣本庫,包括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腸道菌群庫。中文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賽為...
《環境生物學教程》是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莉然。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學基礎、環境與微生物的互作、環境污染的生物學效應、環境污染控制系統的生物學原理、環境生物學實驗等。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環境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及其他教材和專著的資料,根據國際國內該學科...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研究技術與方法》一書的出版社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11年8月1日。內容簡介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研究技術與方法》以環境微生物為基礎,簡要闡明了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基礎、微生物相關學科及相互作用的關係、徽生物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及使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微生物的處理方法等。
教學研究方向:植物細胞雜交技術及抗病種質創新;植物雄性生殖細胞體外發育機理及調控研究;基因工程改良蔬菜的抗病性、耐旱性;轉基因植物的遺傳穩定性及與環境的互作。對考生的要求:有學習和探索的科研興趣;有一定的植物細胞、分子生物學基礎及英文文獻閱讀能力。主要貢獻 研究課題 1. 2006-2010,863項目“優質多抗...
《生態及環境微生物學(導讀版)》適合於微生物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高級微生物學等學科的教學參考書,以及作為相關科研的輔助參考書;適合的人群是微生物學、真菌學、免疫學、環境科學以及生物技術學科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及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圖書目錄 撰稿人名單 前言 第一部分 微生物生態學 1.微生物生態學...
《微生物與環境》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A group of microbiologists from China, Germany, and additional European countries met in Beijing in September 2007 and held a conference entitled "Microb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conference was to evaluate how microbes (a)...
海灘涂鹽土改良和綠化造林生態工程研究 針對江蘇沿海開發和海上蘇東建設的需要,開展耐鹽綠化植物的引種試驗,土壤水鹽動態,土壤-植物-大氣環境互作與生態調控研究,探索沿海重鹽土區綠化的技術途徑,為沿海灘涂開發、鹽鹼地綠化和灘涂圍墾後的生態恢復提供技術支持。公路綠化與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針對我省公路景觀和美麗...
二、微生物對常見污染物的降解 第二節 微生物與污水的治理 一、厭氧微生物與污水治理 二、好氧微生物與污水治理 三、微生物與污水的深度處理 四、微生物與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 第三節 微生物與固體廢物,廢氣的治理 一、微生物與固體廢物治理 二、微生物與廢氣治理 第四節 環境生物修復技術 一、生物修復技術...
主持了包括4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重大科學發展計畫課題、6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級課題。上海交通大學海洋生物技術實驗室目前的研究重點包括:(1)海洋共生微生物組:群落結構與功能 (2)海洋共生微生物天然產物與生物合成 (3)海洋共生微生物與宿主的互作關係及其海洋環境、氣候適應 ...
中國科學院環境與套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依託機構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實驗室面向環境污染治理的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家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與區域污染治理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環境微生物和污染物生物處理、微生物綠色催化工藝與機制、生物質廢棄物微生物轉化與過程調控的套用基礎和高技術研究。實驗室簡介 2010年...
1.2.4環境生物技術在污染土壤修復中的套用5 1.2.5環境生物技術在污染監測中的套用6 1.3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6 1.3.1微生物脫硫技術的開發6 1.3.2水污染治理工藝的完善6 1.3.3難降解污染物的處理7 1.3.4生物感測器的研製7 1.3.5與其他技術的結合7 1.3.6分子生物學技術監測環境污染物的降解研究7 ...
陳衛圍繞乳酸菌的資源發掘與整理,益生菌生理代謝與功能機制的解析和最佳化,益生菌與環境及宿主的互作,益生菌對宿主的健康效應,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12月江南大學官網顯示,陳衛發表科研論文500餘篇,其中SCI論文300餘篇。專利發明 根據2021年12月江南大學官網顯示,陳衛...
這些微生物之間,以及微生物和植物之間在一定環境下存在互作關係。基於這些研究結果以及數十年科研、教學經驗,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提出了植物體自然生態系的新概念,並在這一學術思想指導下創造了大面積套用於農業生產的“增產菌”。1984年,在他主持下在江蘇無錫召開了中國規模空前的“土傳病害與生物防治”學術討論...
研究方向 (1)新型除碳脫氮工藝研究。(2)微生物與環境互作研究。(3)微生物碳氮循環與微生態。(4)固廢資源化與微生物菌劑。主要成就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浙江省重點研發課題等縱向課題20多項,承擔企業委託課題20餘項;在“PNAS”、“Environmental Scinence & ...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可溶型海藻糖酶的異源表達及植物抑制劑的互作研究 項目編號:31171912,主持,2012-2016 2.中央高校青年業務基金:微生物表面活性劑對重金屬污染修復的研究 項目編號:2009QH11主持 2010滾動 3.農業部行業專項:農藥的環境安全評價項目 子項目主持 2012-2015 4.科技部國家高新技術“863”項目...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及套用。鹽生植物及促生菌資源挖掘與利用 微生物-植物互作效應及機制 退化沙化鹽鹼化草原生態修復機制與技術研發 鹽鹼化土壤的生物修復 重金屬污染鹽漬化土壤/重金屬-稀土複合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 草原礦區生態修復 主要貢獻 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1. 主持內蒙古...
研究方向 微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細菌致病機理;細菌動態蛋白相互作用新技術。主持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370150):細菌VI型分泌系統抗環境脅迫新功能研究及其作用機制解析,2014.1-2017.12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170100):基於雙分子互補的細菌動態蛋白相互作用網路技術研究,2012.1-2015.12 3...
植物與微生物互作方面主要研究微生物促進植物生長、植物病蟲害防治以及微生物農藥等。環境微生物方面研究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去除作用以及微生物合成納米材料在環境修復中的套用等。教學情況:承擔本科生課程《食用菌栽培技術》、《微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習》和《生物製藥實習》;承擔研究生課程《高級菌物學理論與方法...
2014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3],同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2015年7月,出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院長 [14],11月當選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12月當選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2016年5月,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院士,8月當選亞洲生物技術聯合會主席(中國科學家首次擔任該職)。 2017年被...
1、水生入侵生物學:主要開展水生入侵生物早期監測與預警、水生入侵生物擴散模式及快速適應環境的生態學過程與機理、主要致災致害生物防控原理及應急處置技術等研究。2、水體污染生態學:主要開展水體污染驅動生物群落時空演替的生態學過程與機制、典型水生生物回響環境污染的分子機理、生物-環境互作的高通量分析方法等研究...
2005.12-2012.3美國田納西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及康乃狄克大學醫學院從事植物-微生物互作、微生物生理與生化博士後研究 2012.3“海外引進傑出人才”進入到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2014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組建了海岸農業微生物及套用團隊 2020.5 入職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曾先後獲得“英國皇家協會...
研究進展 1根際微生物研究方法進展 環境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過去通常是用分離和培養技術加以研究的。近20年來,分子生態技術迅速發展,通過對環境16SrRNA基因進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生物多樣性遠比用傳統方法估計的要高。微生物工作者驚奇發現環境中絕大部分微生物實際上從沒有得到過培養,這些未培養的微生物與已...
繆衛國,男,江蘇海安人,1969年11月出生,農學博士學位,海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學會理事,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是植物與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及抗性基因分子檢測、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主講的本科生課程包括《分子植病概論》等;主講的研究生課程有《分子植物病理學...
研究方向 以基因組學為主要手段,基於多組學,基因編輯,微生物分離篩選,無菌體系等方法,探索微生物與宿主互作以及微生物和基因編輯技術對蚊蟲進行防控。(1) 基於微生物和基因編輯/驅動防控蚊蟲新技術 圍繞微生物和基因編輯開發新型的經濟,可持續,環境友好的蚊蟲防控新技術。(2)微生物功能挖掘 以模式生物寄生蜂...
植物營養研究方法與技術(碩士生)高級植物生理學(碩士研究生)植物生理學及實驗(甲)(普通高校本科生)植物營養學進展(專題之一)(博士生)植物生理學及實驗(甲)(普通高校本科生)植物營養學進展(專題之一)(博士生)資源環境科學進展(博士生)植物生理學(普通高校本科生)植物營養進展(專題之一)(博士生...
●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CCNU16KFY03):“水華演替過程中藻類與環境因子的互作及藻華防控技術”(2016/5 -2018/5),25萬元。● 主持中央高校科研基本業務費(CCNU15A02022):“藍細菌Fe-S簇的組裝機制及其生物學意義”(2015/04-2017/12),16萬元。● 主持華中師範大學後備人才培養計畫:“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