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輔助聚合物先驅體陶瓷結構、性能調控機理》是依託鄭州大學,由邵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波輔助聚合物先驅體陶瓷結構、性能調控機理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邵剛
- 依託單位:鄭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聚合物先驅體陶瓷具有突出的抗氧化/腐蝕性、高溫熱穩定性和多功能性,在航空航天、國防及能源等領域套用廣泛,是目前國際研究的熱點和重點。本項目擬以SiAlBCN為研究對象,通過控制化學合成、交聯固化、低溫熱解及高溫微波熱處理等工藝參數,實現其微結構和性能的調控。研究重點為:(1)通過化學合成實現Al、B共摻及相關工藝參數調整,同時獲得優越的抗氧化/腐蝕性和高溫熱穩定性以及一系列成分,電、介電性能的樣品。(2)利用微波加熱的選擇性和即時性,調整工藝參數,實現對SiAlBCN陶瓷非晶基體和游離碳的不同步加熱,了解單獨一相結構演變規律及其對性能的影響。(3)實現外場(溫度場和應力場)作用下SiAlBCN陶瓷電、介電性能測試,分析結構-性能關係。通過對結構演變規律、結構-性能關係及影響因素的深入、系統研究,闡明機理,為設計新型先驅體陶瓷,開發新型高溫陶瓷感測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結題摘要
聚合物先驅體陶瓷(PDCs)具有突出的抗氧化/腐蝕性、高溫熱穩定性和多功能性,在航空航天、國防及能源等領域具有重要套用價值。本項目以解決PDCs導電性提高與高溫材料晶化的矛盾為出發點。針對PDCs特殊的結構特點,非晶SiCN基體和游離碳,利用二者對微波回響敏感性不同等特點,實現了PDCs結構、性能的微波輔助調控,並通過XRD、Raman、XPS以及阻抗分析等手段探究了相關機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通過化學合成、熱解溫度等工藝參數最佳化實現PDCs結構和導電性的調控。結果表明PDCs的導電性隨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提高,這主要與游離碳的有序度提高有關;Al的引入使SiCN先驅體陶瓷對熱處理溫度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且含Al的SiCN先驅體陶瓷的激活能(5.1ev)比純SiCN(3.6ev)大很多,這可能是由於Al引入的同時,含氧量的也增加了,形成一定數量的C-O鍵,使游離碳對溫度更為穩定;(2)壓力-電阻(壓阻)測試表明隨著碳含量的增加,PDCs的壓阻特性越發明顯,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碳含量的增加(但碳疇的大小基本不變)單位體積內碳疇數量增加,碳疇間距變小,在壓力作用下更容易達到滲析-遂穿閥值,所以壓阻特性更明顯;(3)溫度電阻及交流阻抗分析表明,在不同測試溫度及不同測試頻率下,聚合物先驅體陶瓷均遵循同一個導電機制,導電率與T-1/4成正比,最後確定導電機制是帶尾態跳躍(Band tail hopping, BTH);(4)介電測試(溫度-介電、壓力-介電)表明PDCs具有明顯的介電馳豫現象和界面極化效應,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表現出強烈的溫度和壓力依賴特性,對於後續開發無線溫度和無線壓力感測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5)微波輔助熱處理結果表明,同樣條件下(1000℃,30分鐘)微波熱處理樣品的電導率比傳統熱處的提高近40倍,且未引起明顯結晶。Raman與XPS分析表明,微波熱處理導致游離碳發生明顯的sp3向sp2轉變,使材料導電性大幅提高,驗證了申請書中利用微波實現游離碳和非晶基體不同步加熱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