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拜年

微拜年

微拜年就是利用自己的微博向朋友們拜年,在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微博成了人們的新寵,許多網友更是利用微博進行互相拜年,互致問候,微薄的方便快捷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拜年方式,微拜年,成一種新時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拜年
  • 途徑:微博
  • 時間:過年
  • 特點:方便快捷,又經濟
拜年的起源,微拜年,名詞解釋,原因,局限性,特點,商機,專家觀點,

拜年的起源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時至今日隨著微信等邊界通訊的出現我們的生活中便出現了一微信拜年的這種新文化新生活方式。

微拜年

名詞解釋

原因

微博方便快捷,又經濟,也很時尚,非常符合當今人們的消費習慣,生活習慣,比起手機拜年,電子郵件拜年,更具時尚性,更受年輕人的追捧。

局限性

僅限於有微博的朋友之間互相拜年,如果可以與手機,及電子郵件,同步互動起來就更好了。

特點

用微信、微博等方式送祝福,不僅可以發文字、圖片,甚至還可以唱一首歌,講一段笑話……這樣的祝福方式更容易讓接收者感到親切。
微拜年

商機

“微拜年”方式流行,衍生新的產業鏈。淘寶網上幫助網友製作有個性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的軟體非常火爆。比如,一位名叫“2029333”的淘寶店主,專門為顧客定製個性的“蛇年祝福新年彩信、微信圖片”。通過他定製一套個性十足的拜年彩信,價格在30元左右。

專家觀點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說,“微拜年”方式的流行,給整個產業帶來變化。未來,有個性、富有人情味兒的拜年方式將逐漸成為主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