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嗩吶

微山湖嗩吶

濟寧城南西南隅,有一條小巷名鼓手營,概為當年住河道衙門官樂隊吹鼓手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山湖嗩吶
  • 外文名:Surna
  • 時間:金元時期傳入我國
  • 代表作:一江風、百鳥朝鳳、祭仙音等
簡介,代表作,

簡介

嗩吶,原為波斯的民間樂器,金元時期傳入我國;名Surna,傳入中國譯為“瑣奈”、“蘇爾奈”,最後定名為“嗩吶”。明正德間人王磬作《詠喇叭》曲詞中有這樣一段:“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當年運河往來的官家船,是有樂隊壯聲勢的,沿岸官衙接送官船亦用鼓樂。
濟寧城南西南隅,有一條小巷名鼓手營,概為當年住河道衙門官樂隊吹鼓手的地方。由此可見這小小嗩吶與運河關係的密切。微山湖區的嗩吶藝術便是從運河漂來而生了根的。舊時,嗩吶藝人地位低下,屬“下九流”之列。“三為優伶,四是吹”,這“吹”即指吹奏藝人。嗩吶藝人又大多兼剃頭理髮。剃頭也屬“下九流”,“七生八盜九吹灰”中的“生”就是剃頭之意。這些藝人平時以剃頭為業,遇上婚喪嫁娶有人請,就去賣藝。微山縣因以湖劃定縣界,地理位置特殊,歷代都處鄒、滕、臨、嶧、沛、魚、豐等十幾個縣的結合部,因而微山湖嗩吶藝人交遊廣,世面見得也多,不僅技高一籌,而且曲目也多。既能演奏傳統曲目,也能將戲曲、歌曲改編成嗩吶曲,還能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演奏。特別是夏鎮魏家嗩吶班,經常在各種慶典、喜儀上靈感顯現,將所見之景、所感之情變成音樂揉進嗩吶曲中,神來之“筆”,活靈活現,深受聽眾喜愛。

代表作

微山湖區藝人常吹曲目有《一江風》、《百鳥朝鳳》、《祭仙音》、《普天同慶》、《火燒葡萄架》、《慶賀會》等。民國間,微山湖區嗩吶藝人中藝術精湛者,有魏學海、魏學才、魏學德、魏學彥和王志舉、王兆福、王兆貴等。聲望最高,當推魏廣聲。他七歲正式跟父、叔、伯學藝,十三歲領班出門演奏,二十五歲便已名噪魯西南。魏廣聲不僅識譜,還能譜曲、填詞創作,他對傳統技藝認真挖掘整理,將失傳多年的祖父絕技“軟咕嚕”和“表子文”的絕招“小鈴鐺”譜曲填詞,發揚光大,受到同行的敬重。他演奏功底紮實,技巧純熟、全面,音色圓潤豐滿,韻味瀟灑,且嗩吶、管子、笛、笙皆演奏得精絕。他演奏曲目豐富,有100餘首。代表曲目有《普天同慶》、《放荷燈》、《集賢音》、《五六五》、《合家歡》、《乘勝前進》、《漁節歡度》等30多首,其中有5首被收錄在《中國民間音樂集成》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