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膜角膜炎亦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角膜炎(acutehemorrhagicor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AHC或EHC),是一種傳染性極強,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均引起過暴發流行的急性結膜角膜炎。本病具有發病快,傳染性強並可伴有結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損害等特點。
本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主要通過水和直接接觸污染。人類對本病普遍易感,無性別差異。各年齡都可發病,10歲以下兒童雖然感染率高,但發病率較低,可能為隱性感染。成人特別是20~40歲者,發病率占80%以上。本病癒合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發生重複感染。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cutehemorrhagicor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病因:小RNA病毒屬中的腸道病毒70型或柯薩奇A24變種
- 常見症狀:眼部異物感,眼痛,怕光流淚
- 傳染性: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本病由小RNA病毒屬中的腸道病毒70型或柯薩奇A24變種所引起。1969年首次發現,迄今全世界已有近100萬人感染此病。兩種病毒的其臨床表現很難加以區別。
臨床表現
1.潛伏期短
一般為24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3天。
2.自覺症狀
起病急,開始時可為單眼,但迅速累及雙眼,發病後即出現劇烈的異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淚等症狀。分泌物初為漿液性,以後變為黏液纖維素性。一般病情於1~2天發展到頂點,3~4天后逐漸減輕,7~10天后恢復正常。有的患者出現全身不適、頭痛、發熱、鼻塞、喉痛等症狀。
3.眼部表現
(1)眼瞼腫脹輕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發生。其腫脹為水腫性,不伴紅痛,數天即可消退。
(2)球結膜下出血發生率高達70%以上,好發部位在顳上方,出血多為斑點或片狀,色鮮紅,嚴重時整個結膜下都有出血,與外傷性結膜下出血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內發生,輕者1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個月後才能吸收。臨床上根據結膜下是否出血分為兩型:①出血型:多見於年輕患者。②水腫型:多見於高齡患者。
(3)濾泡形成早期因瞼結膜高度充血而不明顯,3~4天后待充血消退,才發現下穹隆部有較多細小濾泡形成,較流行性角結膜炎少而輕。
(4)角膜病變①多發性角膜上皮糜爛發生率高,發病3小時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現針尖大小的多發性上皮糜爛,呈散在或排列成條狀、片狀分布,是引起眼痛、異物感的主要原因。3~4天后可自行消失,少數持續2周以上。②表層點狀角膜上皮病變30%左右的患者結膜炎消退後出現淺層點狀角膜炎。通常只有數個浸潤點,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須通過裂隙燈顯微鏡才可發現。多數在1~4周后自行消失,很少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所致的上皮下浸潤,一般不造成視力損害。糖皮質激素滴眼,數天內即可消失。
(5)其他症狀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該症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
4.病毒症狀差異
本病可由EV70和CA24兩種病毒引起,其臨床表現很難加以區別,據文獻統計,CA24造成的結膜下出血(84%)比EV70低(98%)(P=0.01),出血程度也是前者低於後者,然而前者比後者更易出現全身症狀。
檢查
1.病毒分離
從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後第1天陽性率最高,3天后開始下降,5天后為陰性。
2.血清學檢查
結膜囊內病毒分離陰性者還可採用血清學檢查。恢復期(2周左右)中和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確定診斷。
3.免疫螢光快速診斷
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FA)。
4.淚液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測定
如IgG、IgM及補體C3較正常增多,而IgA正常可以協助診斷。
5.其他輔助檢查
出現其他全身性症狀時可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診斷
本病在流行時期診斷不難。
鑑別診斷
在流行初期或散發病例,如不注意,可與其他病毒引起的結膜炎(如腺病毒3,4,11型所引起的流行性結膜角膜炎)相混淆,故需加以鑑別。
併發症
神經系統併發症臨床少見,綜合文獻報告該併發症具有如下特點:①多發生於成年男性。②常在結膜炎後2~3周發生。③前驅症狀有發熱,倦怠,頭痛及感冒樣症狀。④初期表現為神經根刺激症狀和急劇的肌力低下,數天后表現為運動麻痹。⑤癱瘓也呈弛緩性,主要累及下肢。⑥重症者可造成肌肉萎縮,輕度或中等者可恢復正常。雖然上述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生率很低,但較為嚴重,並可遺留永久性癱瘓,因此值得警惕。
治療
1.對於腸道病毒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抗生素和磺胺藥對於本病基本無效,糖皮質激素可減輕炎症反應。國內有採用冷鹽水洗眼,基因工程干擾素αIb滴眼液或汞劑滴眼治療取得一定療效的報告。
2.羥苄苯並咪唑(羥苄唑,HBB)在組織培養系統中10µg/ml即能有效的抑制EV70和CA24,為今後開展防治工作提供了實驗依據。
預防
在流行期間,其主要措施為:注意個人衛生;加強衛生管理;隔離傳染源;慎用藥物,防止交叉感染;加強消毒工作。必要時,可採用干擾素滴眼預防本病。對於神經併發症的預防,目前無有效方法。AHC期間,避免疲勞和肌肉注射,對於減輕症狀和減少該合併症的發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