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問政的30堂課

微博問政的30堂課

作為新興傳播載體,微博以其即時、互動、套用廣泛等特點,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社會輿論和信息交換平台,其影響力日益凸顯。本書通過官員、專家、學者等微博達人對微博的深入解讀,以思想、方法、案例化解公共權力部門微博運用之惑,幫助公共權力部門解決微博問政“誰來問”,“去問誰”,“問什麼”,“怎么問”的關鍵問題,以期通過微博互動,形成好的公共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博問政的30堂課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主編: 高明勇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
自媒體時代,如何用好你的“麥克風”,微博能否拆掉“中國牆”,開學典禮]通往微博問政之路b],公開透明:政務微博的起點,如何看待網際網路,應該是管用並舉,重用粗管,如何看待政務微博與社會管理,政府要善於從微博中體察民意,

自媒體時代,如何用好你的“麥克風”

政府官員、傳播學者、意見領袖,都在微博
公開透明、維權問責、參與選舉,皆可問政。
專家、學者、官員齊集一堂,坐而論微博問政之道。首部匯集政、學、媒體各界解讀剖析的微博問政讀本。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作序推薦。
蔡奇、朱永新、章劍華、葉青、孟波、李方、胡泳、于建嶸、潘采夫等政府官員、知名學者、媒體人共同探討用“微力量”構築好的公共生活。作者皆為微博達人,在各自領域有相當影響,分析精到,解說給力。
《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2012)》指出,“微博是2011年輿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占比達20%以上,成為第一大輿論場。在可預見的將來,微博或將直接改變中國社會生態和政治語境,讓強勢一方做事時不得不考慮民眾的反應,微博所推動的是整個社會的政治生態平衡。”這表明,微博問政已勢不可擋,公共權力部門在更新觀念的同時,急需掌握微博溝通的技巧、方法。本書集思想、方法、案例於一體,實用、“解渴”、接地氣。對於普通公民,本書告訴你如何更好地“撬動微博的輿論優勢”;對於公共權力部門,本書告訴你如何利用政務微博便捷有效地溝通百姓、回應矛盾、破解謠言。
《微博問政的30堂課》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
主編 高明勇 新京報評論員
主要作者:
蔡奇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朱永新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
章劍華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化廳廳長
葉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貢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
孟波 新浪網副總編輯
李方騰訊網副總編輯
胡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周慶安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央視特約評論員
張濤甫 復旦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教授
王琳 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于建嶸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朱恆順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副處長
劉五一 河南省新鄭市副市長
金中一 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
瀋陽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王長春 第一財經網原總編輯
吳祚來 知名博主、文化學者、作家
潘采夫 知名網友、專欄作家
曾穎 天涯社區西南板塊負責人
王愛軍 新京報評論部主編
高學軍 資深媒體人
丁永勛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部主編
王華 新京報社論版編輯
祝華新 人民網輿情檢測室秘書長、《網路輿情》執行主編

微博能否拆掉“中國牆”

鄭永年
微博產生以來,影響越來越大,代表著一種趨勢,這個時代甚至被稱為“微博時代”。
能夠看到的是,微博正在帶來一場變革,改變著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微博為中國帶來了社會政治變化的新動力,讓政府權力和社會力量的互動更為頻繁,二者的關係也在以網際網路為中介的公共空間中急劇變化。
因為微博的最大功能就是“開放”與“參與”,而“開放”與“參與”既是對中國文化環境中傳統政治模式的反思,更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實踐的總結。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政治的興衰和政治過程的開放度緊密相關。當政治過程開放,社會有機會參與,政治就興旺;反之,當政治過程封閉,社會變得和政治毫不相關,政治就會衰落。
今天,微博無疑正在充當推動政治開放的角色。這種角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作為網際網路新技術的微博,同時賦權於政府和社會,有望在促進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使政府更加開放、更加透明和敢於承擔責任;其次,微博能產生極大的高度去中心化影響;第三,微博能創造政府和社會之間新的基礎結構;第四,微博有望在政府權力和社會力量之間產生一定的循環關係,而這將開啟政府和社會的重塑。
比如,地方“一把手”腐敗和權力濫用是一個普遍現象。在缺失社會參與的情況下,地方“一把手”是否成為“土皇帝”,取決於地方領導人的自我約束——但自我約束是很不可靠的。從目前呈現的一些案例來看,微博對改變這種亂象是有效的,正在改善著現存地方政權的治理能力。
當然,微博的作用,可能還在於有望打破一道道由高強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會牆”。這一道道“牆”當然不是由鋼筋水泥砌成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各個群體和各個角色之間,在政府和人民之間,在資本和人民之間,在窮人和富人之間,等等,不一而足。
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並非毫無正當理由,這種不信任是建立在自己以往的經驗上的。中國的改革政策從來就是自上而下,社會在“牆”之外,很少有參與政策制定的機會。
改革本來就是要給人以希望的,尤其是給普通民眾。但經驗則不然。實際上,每一次改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對前景的憂慮感。社會希望通過改革而被賦權,但實際上某些“改革”卻成為對人民權利一次又一次的剝奪。很多人的感覺是,改革越多,基本的生存權就越成問題。例如,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工作難找或找不到工作(工作權被剝奪);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房子(居住權被剝奪);越來越多的人被排除在教育體系之外(接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
要推倒一堵鋼筋水泥牆只需要簡單的體力,但要推倒一堵堵“社會牆”則要困難得多。而這些牆的存在必然對執政黨的長治久安、政治秩序和社會和諧產生負面的影響。
對這一點,中國的領導層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觀”,這些政策話語的主題都是要拆掉政府、資本和社會之間的一堵堵“牆”。但現實是,在既得利益主宰下,這些“牆”似乎越築越高、越築越厚。很顯然,沒有賦權於社會,何談“拆牆”?在權力和資本結盟的情況下,社會又會有怎樣的選擇?如果不能主動拆牆,這一堵堵牆終究將會被憤怒的社會推倒。
因此,日益強大的微博,或可推動“中國牆”的倒掉。

開學典禮]通往微博問政之路b]

高明勇
各位童鞋,歡迎來到我們的“微博問政”課堂。
這個課堂,如同微博一樣,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平等交流,可以關注圍觀,可以憑欄暢想。
在這裡,“童鞋”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微博在中國誕生至今只有三年,而三年的“成長史”,足以讓人驚嘆與期待。
在今天,不論你身處京廣滬,還是小縣城,微博都觸目可及;
在今天,不論是身居朝堂上,還是江湖漂,微博都形影不離。
以至於,微博出現之前,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今天都很難回憶起。
捷運上、飯桌上、辦公室,飛機場、田野里、山頂上……微博能時時顯示出你的坐標足跡;
在歡樂,在哀傷,在憤怒,在委屈,在休閒,在工作……微博能時時演繹出你的心靈傳奇。
在今天,“微博改變中國”這句口號早已四處流傳,沒有人能夠小覷。
在這裡,“微博”是我們共同的興趣。
微博時代,我們很容易在爭論中形成共識:
儘管所謂的“微博問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微博”與“問政”聯姻,似乎意味著“交往平台”與“參政熱情”結合,一切風生水起。
因為微博有望構建一個相對的“好的公共生活”。
我們需要知情,需要參與,需要表達,需要監督,微博似乎更能讓我們看到權利的彰顯。
我們期待回應,期待互動,期待辯駁,期待有效,微博似乎更能讓我們看到權力的節制。
在這裡,“問政”是我們共同的希冀。
在這裡你能看到眾多的“微博達人”:
有政務微博的推動者,有微博運營的提供者,有現場觀察的研究者,有熱門話題的製造者。
他們或從事組織人事,或從事宣傳教育,或暢談微博選舉,或辨析微博機理。
通過他們的講解,我們試圖理出一條通向微博問政的道路。
這條道路,如同其他道路一樣,有風景,也有風險。
而他們的觀察與思考,或可為我們提供一些未曾欣賞的風景,一些未曾注意的風險。
微博三年,研究者眾,探索這條道路需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證。
時至今日,“微博問政”要想照亮未來,僅去探討“是什麼”、“為什麼”已嫌不足。
或許,我們更需要通過“講故事、談方法”來探求:
微博問政“問什麼”,“誰來問”,“怎么問”。
在這裡,“常識”是我們共同的目的。
正因為此,我們歸納出微博問政的“道”、“術”、“勢”:
“道”包含理念與道理,獨特的言說會有不同的深意;
“術”包含路徑與方法,獨特的經歷會有不同的啟示;
“勢”包含故事與案例,獨特的闡釋會有不同的寓意。
思想—方法—案例,這就是此次的“微博問政”課堂。
我們希望這個課堂,是官員的學習講義,更是公眾的公民讀本。
童鞋,認真聽課喔,別忘了後面還有一場期末考試在等著你。
還等什麼呢,打開你的小廣播,一起踏上微博問政之路吧!

公開透明:政務微博的起點

蔡奇

如何看待網際網路

應該是管用並舉,重用粗管

現在,我們正處於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正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如何看待和把握網際網路,這是迴避不了的問題,包括政府。
首先,網際網路是一個工具,它並沒有貼標籤,誰都可以利用,我們不用,別人就會用。當年毛主席說,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要占領,雖然現在沒有資產階級了,但是形形色色的人總是在的,所以我們要很好地利用。
第二,網際網路是一個社會,不僅是虛擬社會,而且越來越向現實社會轉化。現在已有將近五億的網民,我們不能小視這裡的聲音。
第三,網際網路是政府一個新的重要工作平台。對於網際網路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冷靜分析,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目前,我們在管理、套用兩方面都存在缺失,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管用並舉,重用粗管。
如何看待政務微博?
政務微博是對政府行為的改革
政務微博,就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武裝政府,推進政府工作,它也是我們現代網路和責任政府的完美結合。所以,我們應當很好地利用政務微博來推進社會發展。
與傳統政府網站相比,政務微博有幾個明顯不同:
1.它具有移動性。傳統網站是固定的,是人跟網走,現在的政務微博,是移動網站,是網跟人走。人跟網走與網跟人走是有很大的區別,真的體現了政務微博或者說政府是要對人民負責的。
2.它具有主動性。過去傳統網站是坐等上門,守株待兔。現在政務微博是主動推送到每一個網友面前。
3.它具有創新性。大家可以看到,政務微博和傳統網站很大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它要尋找共同語言,因此,我們要走進民眾,就得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學風、網風、乃至政風。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務微博實際上就是對政府行為的一次改革。
4.它具有時效性。政務微博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眾在知情、解難和排憂方面的需求。所以,作為政府,或者說作為公務員,應當更好地做到會用,善用,有效利用。

如何看待政務微博與社會管理

政府要善於從微博中體察民意

政務微博與社會管理的關係,我覺得有這樣幾個體現:
1.它體現了套用效果。網路與社會管理有天然的聯繫,網路本身就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方面。而政務微博,我覺得就是一種社會管理的機制創新,或者說是一種管理上的創新。
2.它體現了公開為先。民眾對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公開,老百姓有權知道政府在乾什麼,老百姓有權知道政府決策的過程。所以,越是公開透明,就越可以得到民眾的理解和參與。
公開透明應該是政務微博的起點。公開是一個好東西,實質上它也是一種改革,而且這種改革風險小,成本低,幾乎沒有成本,大家容易接受。這兩個字就可以比較好地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體制性問題。所以,政務微博對黨務政務公開是一大進步。
3.體現了服務當頭。什麼叫做社會管理創新?我覺得管理就是服務,這就是創新,要變管理為服務。微博里有民生,排憂解難應該成為政務微博的基本職責。對於網民訴求,政務微博要及時處理。
4.體現了民眾路線。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做民眾工作,社會工作,離不開民眾路線。我們都知道微博里是藏龍臥虎,草根里有很好的智慧和真知灼見,民眾比我們高明得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草根的智慧。所以,政務微博應該放下身段拜民眾為師,問情於民,使我們決策更加貼近民眾的期盼。
5.體現了良性互動。良性互動是社會管理的基礎,也是政務微博的靈魂。如果政務微博是單相思,沒有進行互動,也就沒有生命力。所以,我們要善於從微博里體察民意,傾聽草根的聲音。這裡儘管有罵聲,不中聽,但是我覺得為政者應該有這個胸襟,有這個膽量,網上罵總比上街強,而且要看到,多數網民是善意的。通過互動我們可以對照鏡子尋找不足,從點滴火花中修正自己,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誤解,增進社會共識。從這個角度講,政務微博也可以在改善黨群、幹群關係方面有所作為。
就像之前我在騰訊微博上寫的一句話,啟動政務微博之先河,這也是網友的期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