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歷程
2013年8月,
財付通正式與微信合作推出
微信支付後,弓晨所在的基礎產品中心就開始不停地為微信支付研發新產品。
2013年11月,一次基礎產品中心的
頭腦風暴中,開發人員希望開發類似於公司發紅包傳統的套用。
2014年1月10日,弓晨和同事開始了這個功能的技術開發。隨後弓晨在微信上拉了一個150多人的群,測試遊戲效果和
bug,其中包括財付通的員工、廣研微信團隊員工以及一些銀行的技術人員。
2014年1月24日,微信紅包測試版傳播速度極快,開發團隊忙著給微信紅包系統擴容,他們向騰訊公司申請,調來了10倍於原設計數量的
伺服器,並抓緊時間修改微信紅包系統的最後細節。
2014年1月26日上線前,開發團隊把“發紅包”界面的一個按鈕名稱從“隨機紅包”改成了“拼手氣紅包”,並且改掉了先寫祝福語再
搶紅包的流程。
2014年1月26日,微信紅包還在內測時,一張網路流傳的截圖顯示
馬化騰正邀請一些企業老闆測試“搶紅包”功能。在這張截圖上,馬化騰發了一個隨機紅包連結,50個隨機紅包,人均有20元。截圖還顯示,中石化的孫維躍和廣廈集團的樓江躍都領到了紅包。而香港創意服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羅綺萍也在騰訊微博上曬出馬化騰在微信上發給她的188元紅包。
2014年1月28日下午,“新年紅包”的圖示第一次出現在了微信“我的銀行卡”界面中,6億多用戶可以直接進入微信紅包的頁面開始發紅包。
2015年2月9日,春節期間,微信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 搖紅包”活動,將送出金額超過5億的現金紅包,單個最大紅包為4999元,另外還有超過30億的卡券紅包。首輪春節“搖紅包”活動將於2月12日晚上正式開啟,當晚將派送2500 萬個現金紅包。
2019年2月10日,微信官方發布2019年春節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從除夕到初五,微信訊息傳送量同比增長64.2%,8.23億人次收發微信紅包,微信運動全體用戶走出9.63億步。有趣的是,隨著候鳥人群返鄉,春節期間在非常駐地的微信支付消費共產生了12.4億筆。
特色形式
產品特色
設計簡單
在“微信紅包”這個功能的設計上,遵循了簡單的原則。傳送方通過“新年紅包”公眾號,選擇傳送紅包的數量和金額,以及祝福的話語,通過“
微信支付”進行支付,就可以傳送給好友;接收方則在打開後獲得相應收益,只需要將儲蓄卡與微信關聯,就可以在一個工作日後提現。2014年1月27日前,用戶在搶紅包之前,要先寫上祝福,然後才可以搶。在這之後,已經改為先搶紅包再傳送祝福的過程。
流行迅速
自2014年1月26日悄悄上線後,微信紅包迅速流行開來,其火爆程度,不亞於此前的“打飛機”小遊戲。而收到紅包後想要提現,就必須綁定銀行卡,這樣一來,綁定微信支付的用戶數量大增。
騰訊數據顯示,從除夕開始,至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
私密機制
微信則利用現有的好友關係網路。用戶通常不會主動添加別人為自己的支付寶好友,只有在需要轉賬的時候才會添加對方信息。但是微信本身就作為日常交流的工具,其好友關係都是在平時積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主動傳播顯然更利於人群之間的互動和擴散。
紅包形式
微信派發紅包的形式共有兩種,第一種是普通等額紅包,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傳送;第二種更有新意,被稱作“拼手氣群紅包”,用戶設定好總金額以及紅包個數之後,可以生成不同金額的紅包。
相關步驟
第一步:找到“新年紅包”
在微信“通訊錄”的按左上角的“添加”鍵,進入界面後選擇“查找公眾號”,在搜尋欄里輸入“新年紅包”。在搜尋結果中選擇那個馬年紅包圖案並經過微信認證的公眾號,然後關注。
第二步:選擇紅包類型
點擊“新年紅包”進入發紅包界面。此時有兩個選擇,“拼手氣群紅包”和“普通紅包”。
普通紅包,就是輸入一定的金額後,發給指定的人。拼手氣群紅包需要輸入發紅包的個數和總金額,在分享給微信群後,每個紅包金額隨機生成。
第三步:填寫紅包信息
無論是拼手氣群紅包還是普通紅包,需要填寫的信息基本一致。需要注意:一是拼手氣群紅包的每個紅包金額在0.01~200元之間隨機產生,最大不超過200元;二是普通紅包可以傳送給不同好友,每人只能領取一次,而且好友之間不會看到對方信息。
第四步:塞錢進紅包
填完紅包信息你就可以點擊界面上的“塞錢進紅包”了。發紅包功能不支持信用卡,所以還是再綁定一張
儲蓄卡吧。放心,微信支付可以綁定多張銀行卡。在微信“我”的功能界麵點擊“我的銀行卡”,然後添加銀行卡。
第五步:開始發紅包
塞完錢就可以開始發紅包了,點擊界面右上角按鈕,選擇傳送紅包給你想傳送的人。
注意:紅包只能在朋友群里發或者單發給每個人。
領取流程
第二步:根據掃描到二維碼的頁面提示,成功安裝套用寶的紅碼APP套用
第三步:收到套用寶“掃碼得寶微信紅包”提示,領取紅包
第四步:領取紅包成功後,可查看收到的紅包金額
獎金設定
紅包金額隨機發放,最高獎金200元
大戰對微信和支付寶錢包而言,也是各補短板。
搶紅包攻略
微信版
1.更新至最新的微信6.1.1版本;
2.準備好高速網路(4G或者WIFI最佳);
3.提前鍛鍊身體,練習手臂頻繁搖動能力;
4.關鍵時刻守住“發現——搖一搖”。
社會評價
公安部相關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從已經發生的網際網路支付案件看,問題大多集中在用戶開戶和交易兩個環節。其中,開戶環節缺乏面對面“人證合一”查驗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存在風險隱患的主要原因。“在開戶、綁卡過程中,如果你的手機、身份證、銀行卡同時被盜,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綁卡進行盜刷。”公安部相關人士表示,傳統銀行櫃檯辦理業務時,需要“人證合一”雙重查驗,即使身份證、銀行卡被盜,如果辦理業務者非本人,相關業務仍無法辦理。“第三方移動支付環境下,僅通過姓名、卡號、身份證、手機號就可以完成,而且手機號的簡訊驗證也被代勞,缺乏多因素認證措施。”
商業銀行:在商品交易過程中,
微信支付的每筆走款仍舊通過用戶的銀行賬戶,銀行能夠獲取相關交易信息,掌握消費資金的真實去向,對支付交易風險進行監控。
騰訊公司:微信支付並未單開賬戶,只是為用戶和銀行提供“快捷接口”的支付能力,除“紅包專用賬戶”外,不存留和沉澱用戶資金。不綁卡未提現的資金暫時存留在“紅包專用賬戶”中,正研究新產品方便消費“紅包”。
教授:對微信紅包持觀望態度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國世平向記者表示,自己並沒有發放過微信紅包。一直關注網路金融創新的國世平認為,微信紅包屬於網路金融,是金融創新的一種。“現在這種金融創新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像微信紅包、餘額寶等,都是一些非金融機構在做金融行業的事情。”國世平表示,非金融機構進入金融領域,會激活傳統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的創新活力,從而形成良性競爭,共同推動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
國世平對微信紅包的未來持觀望態度:“中央沒有對任何類似的創新表示支持,只能說試試看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他向記者解釋,微信紅包涉及金額總量並不高,也並沒有大的漏洞出現,風險較小,因此央行等監管機構也不會主動介入。“倘若發展成比特幣那樣,風險高了,甚至對銀行形成非常大的衝擊,銀監會、央行等肯定會採取行動的。”
復旦大學副教授邵曉瑩表示,微信紅包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手段,具有互動性、遊戲性、趣味性、隨機性等特點,符合當前潮流大勢,顯示出移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的龐大市場。但藉助陳游標的名人效應進行炒作、甚至牟取巨額盈利,是有失偏頗的行為。“這意味著這一市場仍然存在安全隱患,有時超出了監管框架的約束。移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要想健康發展,相關監管制度和手段都要能跟上才行。”
網友:微信功能設定仍不齊全
不敢輕易將手機跟銀行卡綁定的微信用戶還有很多,如何將紅包提現,也成了網友們追問騰訊最多的問題。騰訊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春節後會儘快讓用戶實現無卡提現,同時也會想辦法讓用戶使用紅包里的錢進行消費。
微信紅包無卡提現尚無準確時間表,有網友認為,微信致力於發展移動支付,有人氣和影響力,但周邊配套設施和功能設定不齊全,才會讓用戶感到困惑。
還有一些網友對微信紅包潛藏的
金融風險心存疑慮。對於移動支付的安全性,網友“小紅唱曲”就是堅定的不參與者,他說:“隨便就把銀行卡和社交平台掛鈎,這個手機錢包究竟安不安全,還需要考量。”
監管防騙
納入監管
中紀委已將“利用電子商務提供微信紅包、
電子禮品預付卡等”列入“反四風”查處範圍。昨日(2014年09月04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
黃樹賢做客中紀委官網時透露了上述訊息。
“從數據流中篩查可疑線索”
黃樹賢特意提到了“微信紅包”等新型
送禮方式,“對利用現代物流快遞送禮,以提貨券代替實物商品,利用電子商務提供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等,要仔細甄別,善於發現,及時查處”。上個月,江西、瀋陽、教育部、體育總局也曾下文,稱重點查處利用“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行賄受賄等行為。
官方究竟如何盯防“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北京市西城區信息辦特聘專家、北工大教授石宇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微信紅包”、電子預付卡等都是依託於網路、移動終端進行交易,表面看起來似乎防不勝防,隱蔽性很強,但實際在技術層面並不難防範。
“只要有交易,那么手機號和TD都會留下軌跡”,他解釋說,防範利用“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行賄受賄,需要運營商、金融部門協同作戰,“首先是監控數據流,然後如同情報分析一般,建立模型,從數據流中‘過濾’、篩查可疑線索,找出異常支付、異常交易的
蛛絲馬跡”。
他稱,美國對於上述網路、移動終端的可疑線索篩查已形成相對成熟的工作模式,但我國啟動較晚,技術層面雖然不難實現,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現行法律也需要修改,“比如監控數據流,這是不是涉及侵犯個人隱私權?哪些部門有權監控哪一類數據?這都需要修改現行法律”。
謹防騙局
2015年春節期間,一種名為“AA紅包”的騙局悄然出現。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提醒網民,謹防不法分子利用人們對微信“AA收款”功能不熟悉的弱點行騙。
在2015年中央電視台3·15晚會上,節目曝出春節期間微信上流行的AA紅包實為微信中“AA收款”的功能遭到了騙子的篡改,被偽裝成紅包,用戶如果輸入密碼資金就會被轉出。
騙子對“AA收款”功能進行了偽裝
在這個騙局中,騙子利用文字遊戲對“AA收款”功能進行了偽裝。他們在收款留言處填寫了“送錢”的字樣後,廣泛向群聊中傳送。紅色的“AA收款”標誌和偽裝成送錢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紅包信息頗有幾分相似。
此外,“AA收款”付款前,微信會彈出確認按鈕,並以“AA+付款金額+給+用戶名”的格式將付款信息提示用戶,騙子會將暱稱改為類似“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字樣,這樣在彈出確認信息時,支付按鈕就會顯示成類似“AA 8.88元給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樣子,極具迷惑性。
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騙局
儘管“AA紅包”看起來像一個紅包,但是想要騙到錢,還需要用戶的密碼“配合”。很多用戶上當是因為並沒有注意到正在輸入的是“支付密碼”。
提醒一句:收任何紅包都不需要輸入密碼,凡是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騙局。
常見問題
安全漏洞
“搶紅包”並不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的方式,背後的潛台詞就是爭奪“移動支付”的市場。規則也不難看出,“搶紅包”要與自己的銀行卡綁定,開通微信支付才能順利體現。如果用戶不綁定銀行卡,搶到手的“紅包”也不會自動退還到發放者手中,而只會停留在“新年紅包”中。
對於微信賬號綁定個人銀行賬戶的安全問題,騰訊方面的解釋是增加了很多安全防護措施。比如手機丟了之後的封號操作,類似於銀行的“掛失”;同時,還有綁定手機號的單獨安全鎖功能;還有,就是微信支付有獨立密碼;最後就是建立擔保賠付機制。
從安全形度看,上述措施的確採取了保障手段。但可能存在的隱患是,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當中的安全問題始終無法根除,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可能含有漏洞的空間,“黑客”的出現其實就是各種漏洞被擊破的表現。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實際上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絕大多數手機支付都需要依靠簡訊校驗碼,很容易被惡意軟體截獲。“搶紅包”火爆一時,就會形成魚龍混雜的局面。網上已經出現了“搶紅包軟體”的釣魚欺詐網站,假借“搶紅包”軟體下載,植入木馬或者釣魚軟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難說現有的機制不會出現安全漏洞。
紅包未取
超過五成的用戶沒有將微信紅包中的資金取出,因紅包金額小而不提現的用戶不在少數。據了解,群發紅包多則100元,少則1元以下,搶到金額數較小又並不在意這些錢的用戶,自然選擇讓其沉澱。還有部分用戶只是將此當做新年活動,圖個節日的熱鬧,不想再有後續行為。
還有部分用戶並不知道微信紅包是實打實的人民幣,以為搶來的紅包是類似
Q幣的
虛擬貨幣。另外,綁定銀行卡才能領紅包,這讓一些用戶感到不安。銀行卡能否解綁,是否會遇到釣魚紅包,這些移動支付具有的安全問題也讓用戶遲滯紅包套現。
紅包活動
2014年除夕開始,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共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紅包活動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間的1分鐘有2.5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個紅包在10元內。
微信羊年春節“搖紅包”
2015年春節期間,微信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將送出金額超過5億的現金紅包,單個最大紅包為4999元,另外還有超過30億的卡卷。
掃紅碼搶紅包
掃紅碼搶紅包是由騰訊套用寶,藉助微信平台優勢發起和打造的一個100%中獎的掃紅碼,下載APP領取微信紅包的活動。
2015年除夕當日中國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春晚微信搖一搖總量達110億次。微信紅包成為年夜飯的主選單。
2015年的大年三十,大家不再忙著發簡訊,不再忙著看春晚,都在忙著搶紅包。
而春晚微信祝福在185個國家之間傳遞了約3萬億公里,春節聯歡晚會搖一搖互動出現峰值8.1億次每分鐘。
2015年2月20日,除夕微信紅包收發超10億個。
紅包記錄
自2014年春節“一包走紅”後,每逢節日發微信紅包已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用戶習慣和文化現象,微信紅包的收發數量也在一路飆升:
2014年除夕夜紅包收發總量為0.16億個;
2015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18日20:00-19日00:48,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
2015年5月20日為4億個;
2015年6月1日為5億個;
2015年8月20日,七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4.27億次,突破2015除夕10億的峰值;
2015年中秋則為22億個超過除夕兩倍;
截止2016年1月1日零點,24小時內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23.1億次。另外,跨年夜微信紅包的峰值出現在00:05,這一分鐘裡有240萬個紅包被發出,620萬個紅包被拆開。
2016年2月7日,除夕全天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達到4.2億人,收發總量達80.8億個,是2015年的8倍。
2017年1月27日,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量達142億個,比2016年除夕的80.8億個增長75.7%。峰值出現在除夕最後一秒,即1月28日0點整,每秒紅包收發達到76萬個,2016年除夕的峰值是每秒收發40.9萬個紅包。
2018年2月15日,除夕全天共有6.88億用戶通過微信紅包傳遞了新年祝福,人數比2017年增長了15%。其中,“80後”用戶已成為紅包大軍的中流砥柱,紅包收發總量占總數的32%;“90後”“70後”“60後”“00後”用戶分別以27%、22%、10%、6%的紅包收發占比緊隨其後。
違反規定
2015年2月28日,第三方研究機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微信支付在產品功能、開通流程上,多處違反央行2010年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等規定。報告建議,從長遠考慮,微信支付應單獨申請支付牌照。
支付新規
最嚴新規
1 根據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用支付賬戶轉賬,無論轉入還是轉出,都只能在支付賬戶與自己的同名銀行借記賬戶之間操作。
2 限制轉賬支付金額:擁有綜合類支付賬戶的個人,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得超過20萬元;擁有消費類支付賬戶的個人,所有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得超過10萬元
3 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意味著此前第三方支付爭搶的P2P網貸資金託管業務或被禁止
上周五,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引發了軒然大波。有網友質疑,若對網路支付設定每日5000元額度的限制,連蘋果手機都買不了。隨後央行緊急作出解釋,5000元限額僅針對第三方支付餘額,超過5000元可以用銀行卡快捷支付,不影響網友的正常網購。
不過,央行的解釋並未對意見稿中對於支付賬戶開立、單筆支付、轉賬等方面的限制做出說明,引發了不少用戶的擔憂和猜測。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未對“意見稿”做公開表態,只表示還在研究檔案。
意見稿一旦通過並實施,未來究竟會對用戶的開戶、網購、消費、轉賬帶來哪些影響?華西都市報記者昨日就此採訪了支付寶、財付通等相關第三方支付企業。
開通支付賬戶難度大增
發紅包需要開5個證明
意見稿規定用戶在開設網上賬戶時,需要用5種方式來驗證身份。也就是說,未來用戶如果要發微信紅包,需要先向微信提交5個機構的證明來驗證自己身份才可以。
根據意見稿的第十六條,支付機構給個人開戶,如果是消費類賬戶,需要三個機構為用戶做身份驗證。如果是具備理財、轉賬功能的綜合賬戶,則需要五個機構來驗證。
而當前的
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主流的支付機構,都還達不到央行的規定,而且,這一規定對非銀行類支付機構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裡的身份認證指的不是密碼等安全手段,而是公安、稅務、工商、銀行、教育機構、居委會等能證明個人身份的機構。舉個例子,用戶上傳身份證,支付機構可以通過公安網校驗,來證明你是你;又比如,用戶綁定銀行卡,由於銀行卡是實名制的,所以校驗銀行卡信息也可以證明你是你。而當前,像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都是只用了這兩種外部渠道來證明你是你。
但是,央行認為,這兩種外部渠道並不足以證明用戶身份,用戶需要找到更多外部渠道來證明“你是你”方可開戶。
換言之,今後用戶開設支付賬號,可能還要上傳文憑學歷、納稅證明、戶口本、護照等一系列東西。打個比方,未來用戶如果要給朋友發個微信紅包,發之前先要向微信證明“你是你”:上傳文憑、納稅證明、戶口本、護照等資料,或者跑工商、居委會各種地方開證明。只有經過5種身份驗證後,才可以發微信紅包。這無疑將極大地影響用戶使用微信紅包的體驗。
告別免費轉賬時代
AA收款功能或成擺設
無論是支付寶錢包還是微信支付,都有一個AA收款功能,七八個人聚餐,一人買單發起AA收款,填上聚餐人數,系統就會自動算出每人支付費用發出收款信息,其他人憑此打款到買單人賬上,這其實利用的就是第三方支付賬戶的轉賬功能。
但如果意見稿實施,今後大家聚餐可能還得回歸中國人的傳統,一人買單輪著請客。根據意見稿第十七條的規定,支付機構為客戶辦理銀行賬戶向支付賬戶轉賬的,轉出賬戶應僅限於支付賬戶客戶本人同名銀行借記賬戶;辦理支付賬戶向銀行借記賬戶轉賬的,轉入賬戶應僅限於客戶預先指定的一個本人同名銀行借記賬戶。
這也就是說,你的支付寶賬戶只能給自己的銀行卡轉賬,不僅不能AA打款,想給老家的父母孝敬點生活費,可能也要去銀行排隊;老闆給員工發工資或許也只能一家家銀行去倒騰了。假如意見稿得以實施,城市用戶可去門市櫃檯、ATM機、手機銀行或者通過網銀進行轉賬,但很多農村地區只支持郵局和農村信用合作社,有些地方小銀行也沒有網銀,無法使用手機銀行轉賬,若第三方支付轉賬被叫停,就只能去銀行匯款了。而銀行的跨行轉賬一般要收取一定手續費,這意味著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工具免費轉賬的午餐沒了。
網銀驗證
“快捷支付”超200元 或需登錄銀行網銀驗證
雖然央行在8月1日發表的解釋中表示,網購超過每日5000元的限額不要緊,還可以通過銀行卡快捷支付來付款,這個沒有限制。但意見稿規定,支付機構根據客戶授權,向客戶開戶銀行傳送支付指令,扣劃客戶銀行賬戶資金的,支付機構、客戶和銀行在事先或者首筆交易時,單筆金額200元以上,支付機構不得代替銀行進行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
對此規定,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果交易超過200元,是不是輸完網路支付賬號的密碼後,還要跳到銀行的APP或需要銀行簡訊驗證才能支付成功呢?
央行對此的解釋是,200元以上的支付,具體銀行驗還是支付機構驗,必須是客戶授權同意銀行與支付機構按約定做的。如果他們約定由機構驗,那么一旦發生資金欺詐或盜竊,銀行必須承擔資金安全責任,不允許推責給支付機構。
過去銀行給支付機構的單日限額在2萬至5萬元不等,而快捷支付(即無需跳轉網銀)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戶支付效率。業內人士認為,明確銀行與支付機構的責任是好,但對於用戶來說,銀行對支付機構的快捷支付限額將縮水。
新規目的
規範“類存款”業務 規避盜刷、欺詐亂象
觀意見稿全文,核心在於規範第三方支付的“類存款”業務,提高賬戶的安全性。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學院教授黃震認為,“盜刷、欺詐、套現等亂象頻發,網路支付安全越來越受到監管部門重視。”他表示,意見稿是想讓非銀行支付機構回歸當初發牌照時的初衷,服務於電商做小額、快捷的支付業務,不希望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邊界無限擴張。
“此次《意見稿》區分了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的差異,防止支付機構出現銀行化、銀聯化,實質上積極鞏固了銀行體系在金融行業中堅不可摧的信用交易地位,鼓勵支付機構可大力開展通道業務。利於維護金融行業穩定、長期健康發展。”華泰證券金融業分析師羅毅認為。
意見稿對於賬戶管理做出的種種規定,實際上是強調第三方支付的“中介性”,淡化“吸存”“轉賬”功能,對百姓的支付體驗影響不大。大部分人仍將第三方支付作為小額支付工具,如金額過高,可通過網銀支付。
艾瑞諮詢分析師李超表示,意見稿客觀上有利於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因為支付賬戶所記錄的資金餘額相當於“預付款”,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近些年來,第三方支付賬戶沉澱資金被盜取、挪用的事件時有發生。意見稿中對於第三方支付的功能限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風險積聚。
行業影響
資金離開第三方賬戶 行業兩極分化將加劇
目前我國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約270家,2014年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超8萬億,同比增長50%。
從意見稿來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受到了較多限制。例如,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P2P網貸、眾籌平台進行資金託管的業務將受到極大約束,甚至被禁止。
此外,大額消費將不能走網路清算通道,需要回歸銀聯,直接減少支付機構的資金沉澱;同時意見稿要求每個賬戶的開立需採用3-5種以上方式進行交叉驗證,將使支付機構喪失大量潛在用戶。
意見稿一旦實施,將對數萬億市場產生影響。業內人士預見,新規之下,大公司仍將延續多元化經營的路徑,而小公司可能因競爭壓力退出市場。零壹財經分析師趙飛表示,未來大公司將開展對多家小公司的收購,提升支付通道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