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趙為恆
- 編劇:梁國偉
- 主演:周里京,曹熙,琳子,高強,閆淑琴,范艷麗,宋雪娟,吳家炤
-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 對白語言:國語
- 中文名:復活的罪惡
- 外文名:Revenged Guilty
- 其它譯名:危險假期
- 出品時間:1994年
- 製片地區:中國內地
- 類型:懸疑、犯罪
- 片長:79分鐘
- 上映時間:1994年7月7日
- 色彩:彩色
- 線上播放平台:1905電影網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特種兵軍官唐大龍度假回家途中,遇到為尋找被拐賣的姐姐秀雲而流浪賣藝的燕子姑娘。燕子訴說了姐姐的不幸,並拿出姐姐偷偷發出的求救信。大龍決定放棄度假,幫助燕子尋找姐姐,得到刑警隊長張莉莉的幫助。按求救信上的地址,他們一起趕到大柳村。莉莉﹑大龍與歹徒展開激戰,在及時趕到的公安幹警配合下,將歹徒一網打盡,偵破了一起特大拐賣婦女案。但秀雲因被歹徒摧殘,在妹妹懷裡含冤死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唐大龍演員:周里京特種兵軍官。在度假回家途中,遇到流浪賣藝的燕子,他決定放棄度假,幫助燕子尋找姐姐,得到刑警隊長張莉莉的幫助。按求救信上的地址,他與張莉莉一起趕到大柳村,與歹徒展開激戰,在及時趕到的公安幹警配合下,將歹徒一網打盡,偵破了一起特大拐賣婦女案。
- 曹熙演員:燕子柳秀雲的妹妹。為了尋找被拐賣的姐姐而成為流浪賣藝人。在遇到唐大龍後,她訴說了姐姐的不幸,並拿出姐姐偷偷發出的求救信給他。最終,她的姐姐被救出,並死在了她的懷裡。
- 張莉莉演員:琳子刑警隊長。在一次便衣行動捉拿劫匪的過程中,與唐大龍相識。並與他一起趕到大柳村,與歹徒展開激戰,在及時趕到的公安幹警配合下,將歹徒一網打盡,偵破了一起特大拐賣婦女案。
- 柳秀雲演員:范艷麗燕子的姐姐。上街給奶奶買藥時被人販子拐賣,三次被賣三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後落到人販子張寶善手中 。期間,她偷偷發出求救信給妹妹燕子。最終,她因被歹徒摧殘、毒打,在妹妹燕子的懷裡含冤死去。
- 劉文書演員:吳家炤大柳村鄉政府工作人員。當得知唐大龍、張莉莉等來抓捕人販子時,為拐賣婦女團伙通風報信。後來,在案情偵破後,受到良心的譴責,跪下來認罪伏法。
- 張寶善演員:高強人販子,李月梅的老相好。多次對柳秀雲進行摧殘、毒打,當唐大龍和張莉莉來他家抓捕他時,他的同夥把燕子抓住做人質,使其逃脫。後來,他以一具面目全非的男屍冒充自己已經車禍去世,但最終被唐大龍和張莉莉發現了破綻。
- 奶奶演員:宋雪娟柳秀雲和燕子的奶奶。由於兒子病死、兒媳婦改嫁,她獨自一人將兩個孫女撫養長大。在柳秀雲被拐賣後,她哭瞎了眼睛。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該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一部描寫打擊拐賣婦女犯罪,呼籲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影片。
- 飾演燕子的演員曹熙,是長影子弟學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拍攝時只有11歲,這是她第一次拍電影。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具體獎項 | 獲獎者 | 提名/獲獎 |
---|---|---|---|---|
1994 | 第2屆中國長春電影節 | 最佳女配角獎 | 曹熙 | 獲獎 |
幕後製作
導演趙為恆拿到該片的劇本時,劇本的名字叫《危險假期》,他把劇本從片名到內容改變為打擊拐賣婦女題材的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本,對劇本進行了再創作。原劇本中的被拐賣婦女柳秀雲只是一個活道具,影片中柳秀雲變成了貫穿始終的人物。
趙為恆第一次寫完分鏡頭劇本後,拿到攝製組內徵求意見,全組同志各抒己見,結果分鏡頭劇本修改了四分之一,於是進行第二次分鏡頭。他率攝製組來到安徽外景地時,結合演員與景地等情況,又對第二次分鏡頭劇本進行了修改。
影片評價
導演趙為恆用社會片的獨特視角審視劇本,給電影注入了強烈的呼喚意識,賦予了劇本以嶄新的含義。影片加強了老奶奶的戲,特別是影片結尾處老奶奶發出“為什麼?這是為什麼?”的呼喊,具有震聾發饋的震撼力,引起人們的深思。老奶奶的戲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縱深感,劉文書的戲則突出了正義戰勝邪惡的力量及犯罪集團內部的分化(宋國賢評)。
該片儘管強調了柳秀雲三次被賣三次逃跑,但影片並沒有正面描寫和抨擊買主的犯法行為。這是影片的不足之處。這部影片的演員整容十分整齊,尤其是飾演燕子的曹熙,演得活靈活現,十分有靈氣。而在娛樂片中不可缺少的“拳頭”和“枕頭”,都在這部影片中處理的十分精準,避免了為打而打、為愛而愛,游離於情節的弊病。
影片對愛情的描述,含蓄而朦朧;在影片結尾處,雖然整個場景沒有一句語言,卻又似乎已說出千言萬語,將愛情表現得如此含蓄而又優美,是影片的出色之處。在影片中多次閃回奶奶和柳秀云為燕子洗澡的鏡頭,這個充滿了溫馨的幸福的畫面隨著柳秀雲的死而成為了永久的回憶。面對真善美的毀滅,這個閃回的鏡頭表現得愈是溫馨,愈是幸福,觀眾的心就愈是悲憤、愈是心碎。而作為影片點睛之筆的這個鏡頭也體現了導演趙為恆的創作意圖:在影片情節的起伏跌宕中去思索,直觀社會,在淚水的控訴中去愛、去恨(《中國婦運》記者鄭晨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