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經過,進展,升級,各方回應,網友聲音,復旦學生,專業人士,復旦回應,警察父親,捐款行動,網路批評,
概述
十八名復旦大學學生進入黃山一段未開放的區域“探險”,並非通過買票進入一般景點。部分人僅為旅行者裝扮,缺乏足夠專業和齊全的裝備,被困後報警求救。後下撤途中民警張寧海墜崖犧牲。但在許多復旦學子哀悼遇難民警、批評18驢友、討論回報民警家屬的同時,卻同時存在著另一些聲音。一些復旦學子在論壇大談面對媒體如何公關,甚至說出了“警察就該為納稅人服務”這樣的話語。
這些復旦學子的冷漠寒了網友的心,高校學子對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引來網上批評如潮。“一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裡還有什麼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網友“Z思沫”說,中國走到該重讀魯迅的時候了。
經過
裝備不足天氣惡劣 復旦學生被困黃山
12月12日17點30分,上海的羅先生接到了自己外甥的求救簡訊,簡訊發自黃山,羅先生的外甥及他的17個同伴被困在黃山風景區一個未開發的山區里。這18名“驢友”是通過網貼召集,一起來黃山“探險”的。然而,18個人沒有嚮導,只有一台GPS和等高線圖,還有驢友連基本的大雨衣都未配置。並且又趕上黃山地區天氣惡劣,未開發山區地形複雜,隊伍偏離原定路線,後來GPS落水失效,18人最終被困山中。
寒冷雨夜匆忙下撤 救援警察犧牲懸崖
在接到報警信號後,上海警方與安徽警方聯動,安徽警方派出200人連夜上山搜尋救援。13日2時37分,救援組終於在景區雲谷寺一號區域成功找到了18名迷路大學生。當時景區遇雨大霧濃,氣溫僅有4度,救援組決定立即帶領大學生走出危險區域。在下撤過程中,參與救援的警察張寧海因為下雨路滑,不幸墜入懸崖,年僅24歲。“我來給你們照路,你們跟著我走。”這成為張寧海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黃山游領隊還原來龍去脈
12月17日,黃山市和復旦校園同步舉行張寧海烈士的追悼會,18位獲救的驢友分別在兩地參加了追思活動。18人也首次站出來回應社會上的批評,他們表示很內疚,但不會一味地辯解,也不奢求原諒,只希望用行動去彌補。
14人有戶外活動經驗
面對社會質疑復旦在校生和校友等組成的驢友團求生技能不夠以及漠視生命的指責,黃山游的領隊侯盼還原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侯盼表示,此次黃山游的準備是很充分的,人員組成方面,一共18人,有7人有10次以上戶外探險經驗,其中一個是測繪工程師,工作就是在全世界做測繪工作,是地圖專家。另7人有一次以上戶外經驗,其中1人2009年曾走過這條線路,還有4人是新人。
為什麼要進行黃山游?侯盼表示,一開始想去清涼峰,後來因寒流來襲未能成行。經考察後決定改走黃山,這條路線叫做黃山東海大峽谷穿越,每年會有很多隊伍徒步該線路,比較成熟。2009年5月,復旦登協組織28人走過這條路線並成功穿越。
此次裝備也是專業的,帶了等高線地圖、GPS、指南針、對講機同時還買了保險,出發前,2009年成功穿越的領隊給他們提示了路線和風險,18人還把各類資料交給了緊急聯絡人。
但在復旦論壇上的發起貼里也可看到,隊伍存在緊急拉人入隊,為坐滿包車拉大隊,男女隊員比例不適合此類野外探險活動的情況。
GPS偏差導致走錯路
隊員們帶了13條羽絨睡袋,於12月10日晚上7點30分包車出發,11日凌晨3時10分到達景區,開始徒步,11日中午,GPS落水後關機。接下來11日下午3點,隊伍到了通天塘營地。
11日相對順利,當晚觀察到月亮有月暈,隊員們做好防雨措施。12日一早下雨了,隊伍8點40分出發。
隊伍沿著河谷下行,GPS因為之前進水出現了偏差,因此導致對比位置發生了錯位。因為怕有隊員失溫,領隊侯盼同意報警,隊員們抓緊時間扎了四個帳篷,當時狀態還算穩定。
13日凌晨2點左右,有救援隊的聲音, 隊員們用求聲哨、打頭燈和救援隊接上了頭,隨後跟著救援隊下山。不料之後就發生墜崖事故,後來部分隊員聲稱不知道有人犧牲了。
13日上午9點半左右,隊員們終於走出山谷,面對的是各地趕來的記者和“長槍短炮”。
總結為什麼行動會失敗,侯盼認為,一是隊員過分自信,二是隊伍人太多,三是天下雨時起大霧,四是報警時機的選擇,如果鎮靜一點把隊伍控制住,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情況了。
當天就要求見英雄父母
黃山游的壓隊、復旦哲學學院大四學生、復旦登協前會長唐清威回憶稱,當時之所以選擇報警, 是因為隊員們身處河谷旁邊,地勢險峻,手機信號非常微弱,有些隊員很著急,經過全隊商議後,利用其中一台稍有信號的手機向親友發出了包含GPS定位和“救命,18個人”的求救簡訊。某親屬接信後報警,才有了後來的大救援。
唐清威表示,18人下山後得知張寧海犧牲,當即強烈要求兩件事,一是送別遺體,二是要見張的父母。當地政府認為暫時不要去見,因為張家父母並不知道兒子已經犧牲。於是,隊員們在寒風中送別了張寧海的遺體,然後踏上了回上海的車。
“我們想坦然面對所有的事、所有的指責,社會對我們的沉默不能理解,心理專家說我們需要一個平復期。”
唐清威表示:“我們準備坦然面對這一切,我們會默默去彌補,10年、20年、50年以後再回頭看,希望大家給我們點時間。寧海的父母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18個人會用真心去對待。”
進展
搜救復旦探險隊遇難民警被追認革命烈士
12月13日凌晨,為護送獲救的18名迷路“驢友”,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民警張寧海不慎摔下懸崖,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訊息傳出,不少人認為18名“驢友”的行為太過冒險。聽到這種聲音,張寧海的父親張培倫卻說不能責怪被救的孩子。張寧海因公犧牲後,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已有網友為其創建了網上公墓,短短几個小時關注的網友就已經超過千人次。記者昨日同時從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獲悉,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張寧海同志“安徽青年五四獎章”。
復旦300學生校內追思遇難黃山民警 回應質疑
16日上午,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陳立民等帶領獲救的2名學生和校友代表趕往安徽黃山,出席今天舉行的張寧海同志追悼會。
上午9時30分左右,復旦大學也在燕園內同步舉行撞鐘追思活動,16名獲救人員悉數參加。原本200人參加的追思會,後陸續有學生加入,現場約300人手捧鮮花默默為遇難民警祈福。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加追思會的人群中,不少女生已是泣不成聲,個別女生甚至跪倒在張寧海的遺像前。
部分獲救學生接受了新民網記者的採訪。一位陳姓同學表示,他們已經認識到前往黃山探險的行為太過草率,“出事後,因為不安和內疚,一開始大家回來只想躲起來,沒有及時向遇難民警的家人表示道歉,現在想想很後悔。”
該同學告訴記者,為了表達對張寧海的悼念及對其父母的感激之情,16人計畫復旦撞鐘追思活動一結束,就趕赴黃山,“因為雖然不是我們直接導致他(張寧海)遇難的,但也是因我們而起的。”
記者了解到,獲救學生表示不會忘記這位好民警,還打算成立一個基金,要為他做點什麼。
對於16名在校的獲救學生也想前往黃山看望張寧海的家屬,復旦方面表示,由於之前張寧海的父母對學生表示了極大的寬容,說兒子是人民警察,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是他的職責,要學生們不要太過自責,所以校方對學生的要求不一定會同意。
而針對網上傳言說“復旦的學生很冷漠,事發當天就離開了”,參與這次探險活動的蔣姓同學說,他們的心情也十分沉痛,畢竟有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為他們而逝去了,他們離開前還特地等到犧牲民警的屍體運下山,見了最後一面才離開的。蔣同學說,當時大家從山上下來,身心都很疲憊,所以不願對媒體多說什麼,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很冷漠。
復旦校方表示,當日即讓復旦探險學生返回上海,是上海警方考慮到當地天氣條件很差,學生們又都淋濕了。
這對外界盛傳的“爭權論”,校方表示,復旦的學生社團競選都是很民主的,學校干預得比較少,這也暴露出了學校對社團管理的兩難情況,而且一個學生的言論並不代表所有學生的想法。
獲救學子返校忙“奪權”
12月12日,18名復旦等校的大學生在安徽黃山風景區登山探險時迷路,在當地公安消防官兵的全力搜救下,18名大學生全部安全脫險,但黃山風景區公安局24歲的民警張寧海在護送學生們走出危險區時,不幸墜崖犧牲。
“下午採訪時,復旦學生冷漠的樣子讓我心寒。他們甚至連張寧海的追悼會都沒參加,就匆匆回去了。”12月14日1時,安徽媒體記者“淡淡esse香”在微博中對復旦學生的冷漠提出了譴責。
“淡淡esse香”記錄說,張寧海的遺體被搜尋出來,抬下山的時候,18個復旦大學生,並不是像報紙寫的那樣痛哭流涕,他們很平靜。“甚至連我們的採訪都是追著問的,他們說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們臨行的車前,一個男學生過來說,不好意思,要上車了。接著,把車門重重地關上。”
這位記者說,那一刻,有些東西比天氣還冷。
“淡淡esse香”隨後連續更新了數條微博,為張寧海的犧牲感到不值,揭露了復旦學生在獲救現場的無情無義,微博轉發達4800多次。
但也有相關人士解釋說,直接回上海是上海市公安局和復旦大學的決定。而人在經歷生死衝擊後,往往大腦木然,不願意面對媒體,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獲救的學子,回到學校後,再起波折。18人獲救名單中的杜彬是復旦登山協會成員,他在網上與同學的一段對話,被網友截屏放貓撲上。剛剛獲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狀態還可以”,與同學在留言對話中透露出“校方讓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學學危機公關,經過這次,登協就是你的了”,“你要學著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協調關係,去利用資源,這是這個協會可以給你的”,杜彬回應“嗯,還得靠你們,我經驗太不足”,“先度(渡)過這次難關吧”。
這即是所謂“奪權帖"。但也有復旦校內人士解釋說,杜彬是登協新會長,而石翔是登協兩任之前的老會長。這可能也只是老會長對新會長的囑託。事實是在上一年,石翔作為登協會長時組織的一次野黃山探險也發生了隊友墜山,黃山方面出動大批人員救援兩天救獲傷員的事故,所幸彼次人員是僅是受傷而非喪命,登協通過控制上方通道,復旦校內論壇對此事和另外一起探險路上車禍的同類事故進行封口,事後登協也無反省與整改,這也就是石翔所謂的“危機公關”。
升級
校園網不談哀悼談公關
一條年輕生命的逝去,在微博、貓撲等論壇上,迎來各地網友的沉痛哀悼,而在最該反思的復旦校園論壇上,卻被網友連續爆出復旦學生們忙著討論如何控制媒體,如何危機公關。
有網友在天涯論壇貼出了復旦大學bbs的幾封站內信,發信人ciang在信中說,“現在媒體都在宣揚復旦學生的推卸責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ciang想,“復旦的新聞人若能在更廣泛的媒體上客觀地報導這件事,針對復旦的情緒就會很快消失。”他還表揚了上海某記者(復旦畢業)的報導,對復旦效果好,如果換另一個記者寫,絕對是反效果。ciang指出,通過這件事,看出復旦對新聞媒體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議新聞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多去幾家報紙,而不是集中在一兩家報社,陣地要多占領,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封信中還提到,“黃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公共品的提供和個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國收入差距擴大必然經過的階段,沒什麼可討論的。
這位學生建議,復旦應該趁此“黃山事件”機會將安徽以前的關係鞏固起來,民警的追悼會可以有一些校長或副校長參加,在此基礎上,順便爭取生源和鞏固其他關係。要多帶幾個院長和系主任去,讓人看出誠意。最終,化壞事為好事是必然的,也考驗校方的公關水平。
除此之外,復旦論壇上還出現了事件中最不負責的表現是警察找到隊伍後,要求立即下山,導致了警察墜崖,“做這個決定的人就是最大責任人”,“危險區不能進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說辭。
屍骨未寒時,復旦論壇上湧現如此“理性”的分析和看法,讓網友看過都覺“太冷血”。
各方回應
網友聲音
學生獲救後的冷漠表現,復旦校園論壇上的“冷血”討論,讓網友對一名無辜生命犧牲後的悲傷化成了對復旦、對復旦學生的不諒解。
網友不諒解的,並不是學生要去探險,並不是學生獲救,不是救援導致民警犧牲。網友不諒解的,是一個學校學子對生命表現出的漠然。微博網友“電氣虎”氣憤地指出,復旦登山人的觀點就是:“千錯萬錯,錯在你們要收門票錢,又不去開發那一片山區;錯在你們搜救人員還不夠專業;我們的領隊夠專業,所以我們可以穿成去郊遊野餐的樣子去叢林大冒險;人都有原罪,所以你不能罵我們。”就是這樣的一批高材生,“僅憑他們的任性、無知和不負責任,讓一名年輕的民警無辜失去了生命”。
網友“我是你認識的王小能”無奈地說,“有復旦的學生在論壇上嘲笑那個警察身體素質不好,還說警察就是人民養著關鍵時刻用的”,正常人罵兩句復旦還要反省自己是不是過激,他們用愚蠢斷送人家一條命倒理直氣壯無比坦然。
正如貓撲網友“埃拉尼”所說,被救後,沒有道歉、沒有哀悼。回學校後,不反思反而公開在討論所謂的危機公關、推卸責任。中國如此著名高校的學生,不知道責任也不知道尊重生命,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復旦學生
許多復旦學生認為,網路上很多批評的聲音並沒有根據事實的完整過程來考慮,很多時候處於單純的氣憤,顯得比較粗俗和缺乏說服力。從復旦BBS的討論中來看,有部分學生有逃避的傾向,但同時有更多的學生在批評相關人員的疏忽大意,並對犧牲民警表示痛惜,並非傳言所說所有復旦學生都在逃避責任。
多數普遍認為,不應當把少數人的失誤歸結為整個學校,或者是全中國高校教育的問題,不應該像一些媒體的報導那樣動輒上綱上線談體制,雖然其中或許有關聯,但在這個時候並不是重點。而網路上許多片面的謾罵和邏輯不清的指責也引起了復旦學生的自我保護。但總體來看,復旦學生的反駁都是建立在對錯誤的承認和反省以及對責任的不推脫基礎之上的,然後才是對整個事件相關各個因素的全面思考。
對於網路上不分青紅皂白地將18名當事學生、其他復旦學生以及學校官方的發言做消極陰暗解讀的聲音的情況,復旦學生也表示無奈。即使承認一開始那18名當事學生的表現不夠積極,但事實上也並不像某些媒體所描繪的“冷漠”,並非只有鏡頭前的眼淚才能說明內心的痛苦。反應不夠激烈被當做冷漠的依據,追悼被當成演戲,自發捐款被質疑為作秀,甚至把已經犧牲的英雄的生命說成是“不值得”的。
專業人士
珍重自己的同時請珍重別人的生命
黃山事件發生後,一度爭論的中心點在大學生該不該去探險,該不該去登山。其實,登山並沒有錯,探險也不是問題,關鍵是,出發前有沒有充足準備,能不能對生命負責。 喜愛戶外運動的復旦歷史系網友“恆跡”在其部落格中撰文分析指出,支持去見識大好河山,但那叫“旅行”不是叫“戶外”。戶外,就要有戶外的裝備。這次悲劇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隊伍以旅遊的心態參與了戶外運動。
看過“黃山事件”的整個經過不難發現,這是一場早已埋下地雷的危險旅行。根據復旦登協事前的活動公告和以往的活動經歷,可以發現:組織者知道此行是非常規路線,會逃票,要避免被捉;組織者在招人時是允許新人參加的;組織者是知道天氣狀況的,而且還希望會如期下雪;組織者自己並沒有走過這條線,也沒有計畫請嚮導,主要靠GPS和指南針……
有復旦登協的人說,戶外運動是理想主義者,是瘋子做的事,沒瘋的人不懂。“恆跡”反問說,如果你的“理想主義”要別人來埋單,不管是父母還是警察,這樣的理想主義,真的值得驕傲么?
有張寧海的同事在網上發帖說:“這樣的救援在黃山景區很多,這些‘驢友’在尋求刺激尋求快樂的同時,有沒有替別人想一想,有沒有想到他們的無序行為會給其他人、其他行業帶來很大的麻煩,我的兄弟犧牲了!我們警察也是人,也有父母,也有親人,像我的兄弟,在家是獨子,才24歲,去年才分配到我們局工作,甚至連戀愛是什麼滋味都不知道,就這樣犧牲了!馬上要過年了,他的父母會怎么樣,他的父母年老時會怎樣……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訓,珍重自己的同時請珍重別人的生命!”
復旦回應
獲救學生將參加民警追悼會
復旦大學新聞中心負責人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8名被困人員中,有10人為復旦大學在校學生,另有4人為該校校友。10名在校學生,分別來自10個不同的班級,有男有女,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
該負責人說,根據部分學生返校後的敘述,在民警張寧海墜崖遇難後,學生們特意留到遺體被抬下山,對遺體進行默哀,並三鞠躬後才離開。他說,當時還有學生希望能留下來去慰問家屬。
“早走並不是學生們的意思。”針對網上有人批大學生匆匆離開的指責,該負責人說,這是當時滬皖聯動工作組的決定,他們認為還是讓學生早點回上海,“不能因此認為是學生冷漠。”他說,當時學生們的心理是驚恐、疲憊和內疚的。
該負責人說,學生們回校後,學校立即召集院系領導和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撫慰。“當天晚上,就有學生提出希望能對遇難民警有所表達。”他說,不過,當時專業的心理諮詢專家建議,待學生們心情平復後再做決定,並且認為學生們在這段時間內不適合對外公開。
如今,這些學生是否都已心情平復並能正常上課?該負責人說,學生們的心理平復期預計是5到7天,目前各個院系的輔導員正對這10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處理,有的在上課,有的尚未正常上課。
張寧海的追悼會初定於明日舉行,該負責人表示,復旦大學將會根據這些獲救學生的狀況,選派代表赴安徽參加張寧海的追悼會。他還透露,復旦校方將在學校同步組織追悼紀念活動。此前,該校已有2000多學生自發在食堂等地悼念遇難的張寧海。
警察父親
不怪獲救學生
不少人認為,正是18名上海“驢友”的冒險舉動才使得參加救援的張寧海犧牲了。張寧海的父親張培倫則表示,他不怪復旦大學的這些學生,救人是兒子張寧海的工作,而服從命令是警察的天職,當警察要對得起人民,不管是這些探險的學生,還是其他面臨困難的遊客,警察都有義務去救助。儘管自己和愛人為失去年輕的獨子而悲痛不已,但是他也不希望這些學生因此而背負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捐款行動
獲救學生願捐款200萬
除了眾多引發網友憤怒聲討的“冷血”言論之外,復旦大學校內BBS上也不乏一些“理性”的聲音。一位獲救學生就發帖稱,現在不該只是互相譴責,應該理性地解決問題,“捐款是第一步要去做的,並要確保捐款要交到張寧海父母的手中。之前有朋友建議說捐200萬元,我們18個人分,我覺得這個建議其實很好,但抱歉的是,目前這個數目還不太實際,但可以作為未來的長遠目標。”即使200萬元18個人分擔也不過1人10萬過一點,但原發言人認為即使是分五年來承擔都是不實際的。更加呼籲把張寧海父母的撫養金轉成公益事業,由社會承擔。
這位成員還表示希望儘可能利用社會資源來保證犧牲民警家人的生活,呼籲建立一些相應的“高危公職保障制度”、“專業搜救培訓”等,確保用最專業的人去做最專業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悲劇的發生。
這一聲音得到了很多復旦校友的贊同:“建議以復旦大學的名義為張寧海家屬設立一個基金,以學校出資和校友捐款為主,如資金充足還可作為今後黃山救援人員的傷亡補助基金。”
網路批評
1.一位自稱旅遊業人士發帖說:“前段時間就聽一司機說他半夜送了一批客人到黃山南大門,這幫人是在網上找到一個專門帶他們逃票進黃山的人,一個人收五十塊錢,只在半夜帶這些逃票族從南大門開始走路上去。看來這次事故也是逃票造成的。”
2.這次探險活動的組織並不嚴密,因為召集帖中對於此次探險目的地簡介是空白,海拔、地貌等基本要素都沒有提及,還有一些必須的探險必備品都沒,這是經驗的缺乏。
3.一位黃山旅遊業的業內人士指出:“黃山方面前幾年已經發出過通知,不要去非旅遊景區遊覽。之前也有人這樣去探險,迷路了很快就被救出了,而那天去救他們的時候天氣特別不好,所以才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