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2022年12月11日,“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新書首發式暨“學科與學科史建設”研討會在世紀出版園舉行。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任主編、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張曉虹任副主編的“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叢書,在世紀出版園完成新書首發。叢書展現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多年來發展的成果和經驗總結,兼具學術深度和歷史厚度,是歷史地理學科對接高校“雙一流”建設、講好中國學科自己的故事,走向世界舞台的嘗試,也將成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一張新“名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 別名:《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 作者:葛劍雄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2007422
  • 主編: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
  • 副主編: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張曉虹
概況,主編簡介,

概況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長繆宏才與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張曉虹為新書揭幕增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學術史。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目前,叢書中的學術經典(四卷)《譚其驤卷》《鄒逸麟卷》《周振鶴卷》《葛劍雄卷》已出版,學術前沿(五卷)已出版其中三卷,剩餘兩卷以及《學科學術史》、《論著總目》和譚其驤、鄒逸麟、葛劍雄、周振鶴的《學術傳記》將在2023年陸續出版。
葛劍雄表示,本套叢書在形式上沒有先例可尋,儘管國內外一流學科都經歷了長時間積累和傳承,但以學科為主線的集體性出版工程尚屬首次,希望“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系列的出版,能給其他學科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叢書中的《論著總目》,則是《學科學術史》中學術成果的具體化。要收全這70年來的論著有一定難度,因為在電子文檔普遍使用和年度成果申報制度實施之前,有些個人論著從一開始就未被記錄或列入索引,所以叢書編輯人員除了請同仁儘可能詳細匯總外,還通過各種檢索系統作了全面蒐集。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此外,從譚其驤先生開始,各人的論著中都包括一些非本學科或歷史學科的論著,還有些普及性的論著。考慮到一個學科點對學術的貢獻和影響並不限於本學科,《總目》對前者全部收錄;而一個學科點還有服務社會的功能,對具有學術性的普及論著也同樣收錄,對非學術性的普及論著則視其重要性和影響力酌情選錄。
在復旦大學其他院系,尤其是在歷史系,也有一些歷史地理的研究者,其中有的一直是復旦史地所的合作者,或者就是從這裡調出的,他們的歷史地理論著也全部收錄,但不收錄他們離開復旦大學後的論著。復旦史地所博士、碩士學科點所招收的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的論著,與單位導師合作研究的博士後在流動站期間完成的論著均予收錄,學科點人員離開復旦大學後的論著不再收錄。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所外聘的研究人員在聘用期間按契約規定完成的論著,按中心人員標準收錄。
叢書第二部分,是四種學術傳記和四種相應的學術經典。考慮到學術經驗需要長期積累,學術成果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編委會按年資選定了第一批的四位作者:譚其驤先生,鄒逸麟先生,葛劍雄教授、周振鶴教授。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確定的“經典”標準,是在本人論著中最高水平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具體內容由本人選定。“譚其驤先生那本只能由我選,但我自信大致能符合譚先生的意願。”葛劍雄說,他曾協助編輯譚先生在1987年出版的自選論文集《長水集》,而先生的《長水集續編》雖出版於他身後,但在先生生前,葛劍雄已在他指導下選定篇目,因此大致了解譚先生對自己的論著的評價。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所謂學術傳記,則是由作者本人回顧總結自己做學問的過程。除譚先生的學術傳記由葛劍雄撰寫外,其他三本都由本人自撰。當時鄒逸麟先生已重病在身,但為了學術傳承,他以超人的毅力,不顧晚期癌症的痛苦與極度虛弱,在病床上完成了口述,由他的學生段偉整理成文。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叢書第三部分“學術前沿”,則是5部青年教師或研究生的新著。這一部分在選題、研究方法、表達方式上都有一定新意,反映了年輕一代的學術旨趣和學術水平。葛劍雄相信,這套書在未來還將隨著學科發展進一步修訂和續編。
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
從譚其驤先生編撰《中國歷史地圖集》開始,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就致力於建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下的歷史地理學科,不滿足於做重複性、驗證性的研究工作,不僅研究主題立足於中國的現實問題,而且研究成果也成為治中國史者的學術標準。
實際上,歷史地理學科本就是一門極具中國特色的學科。“站在世界角度來看,其他國家一般沒有像中國這樣豐富的歷史資料。而中國既可以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也可以研究歷史自然地理,至少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葛劍雄說。
研究中國歷史,首先需要確實的是“歷史上的中國”。譚其驤先生根據中國歷史地理髮展特點,提出了以清代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作為歷史上的中國,這一觀點由於建立在紮實的歷史資料考證和對中國歷史特點的充分把握下,因此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在研究中國歷史時遵循的規範。
在復旦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作為中國二千年中央集權制的重要支撐,行政區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周振鶴對歷代行政區劃變遷的研究中,提出了基層政區、統縣政區和高層政區等一系列政區研究基本概念已為學術界所遵循,成為研究歷史政區的標準概念。
同樣,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數字人文研究的單位,葛劍雄主持的CHGIS項目開創了將GIS技術套用到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先河。在該項目研發過程中,創造性地採用“數據生存期”的方式以反映歷史時期政區的置廢分合,形成了一整套可用於表現時間和空間變化過程的時空數據製作的技術標準。這一標準已廣泛套用於數字人文研究領域。
如果回看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史,就會發現,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學術影響的成果。如《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移民史》《中國人口史》《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中國行政區劃通史》《近代中國經濟地理》等,這些成果不僅推動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也是中國歷史學和人文社科的重要成就。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就斬獲了兩個一等獎和一個二等獎,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名列前茅。
復旦歷史地理學科之所以形成深厚的學術底蘊,能持續產出學術價值高、社會影響大的研究成果,除了秉承學風嚴謹、學問紮實的特點外,還與學科銳意進取,始終發揮歷史地理學“經世致用”的學術特色有關。
1972年,上海石化廠在金山選址建廠。考慮到上海地區的成陸歷史,譚其驤與張修桂查閱相關史料,結合實地調查後,對金山衛海岸變遷進行了論證,認為金山衛一帶的海灘仍處於成陸過程,有利於修建大型石化工廠。這一結論也為當時金山石化工程籌建指揮部現場鑽探的結果所證實。而半個世紀來,金山石化廠選址的案例也成為歷史地理學經世致用的有力證明。
七十多年來,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在譚其驤、鄒逸麟、葛劍雄、周振鶴等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始終立足學術前沿,凝聚研究力量,產出高質量的、對國家發展與建設有重大意義的研究成果,致力於創造有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學術研究。這便是該學科長期立於不敗的致勝法寶。

主編簡介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擔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主編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擔任“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主編
“我們之所以樂意合作,並且動員同仁全力以赴,因為這是一項非常有價值、有意義並具有緊迫性的工作,也是我們這個學科點自己的需要。”葛劍雄認為,通過這套書的編撰,可以寫出復旦歷史地理學科的歷史,匯聚已有成果,總結學術經驗,公布經典性論著,展示學術前沿,供國內外學術界和公眾全面了解,“讓大家知道這個學科點是怎樣造就的,評價一下它究竟是否夠得上頂級”。
相較於以往通過簡單的文章介紹和獲獎信息匯總來呈現,葛劍雄表示,如果要全面進行介紹一個學科,還應拿出更實際的東西來,特別應該總結學科的歷史以及它在這個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叢書中的《學科學術史》首次詳細回顧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誕生和發展的歷程。
“復旦大學的歷史地理學科的起點,是以譚其驤先生1950年由浙江大學移席復旦大學歷史係為標誌的,至今已經70多年,這個過程沒有一個人全部經歷。”葛劍雄說,1982年復旦史地所建所時的同仁,還在所工作的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一年來,叢書編輯人員遍搜相關檔案資料,在上海市檔案館和復旦大學檔案館發現不少重要檔案和原始資料,也向同仁廣泛徵集,搶救性地整理了部分史料,如鄒逸麟的口述、相關學者自傳等。
除此之外,葛劍雄認為,一個頂級學科的建設應當是一個整體概念,不應僅僅依靠個人和成果,還要依靠學術組織、管理和規範。因此,本次編寫《學科學術史》部分時,編委會特意將歷史上重大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措施、經驗、教訓等進行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