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校徽是復旦大學的標誌。校徽為正圓形,內圈正中為小篆繁體中文“復旦”字樣,內外圈間為復旦大學英文名稱“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標識系統色彩為復旦藍、復旦紅。
1913年,李登輝出任校長後,為私立復旦大學制定了校訓、校徽、校旗、校歌和校花,成為復旦文化標誌沿用至今。圓形校徽標誌的真正來源是“復旦奠基石拓片”。1982年,復旦奠基石在江灣新校園被意外發現,印證了1920年12月18日復旦大學新校址江灣新校園舉行奠基典禮,奠基石就是那次典禮的紀念物。奠基石圓圈正中是古文“復旦”的字樣,上方寫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下方則是“1905”字樣。1985年,復旦大學籌辦80周年校慶,校徽標誌被正式啟用,並把民國九年改成了“1905”字樣。現使用的校徽於1999年申請商標註冊,2000-2001年陸續發布認證。
校徽整體以天圓地方之結構,寓意與復旦融天地之氣、博大精深。標誌設計整體穩重、深厚、大氣、喜慶、傳播全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校徽
- 標誌屬性:校徽
- 註冊時間:1999年
- 色彩構成:復旦藍(R:14,G:65,B:156)、復旦紅(R:204,G:26,B:26)
- 主體圖案:正圓形,“復旦”篆書居中,英文名上環繞,創校時間下環居中
- 使用主體:復旦大學
確立歷程
- 制定文化標誌
- 造型靈感來源
- 註冊認證
設計要素
標識要素 | 校徽為圓形,“復旦”篆書居中,英文名上環繞,創校時間(公元紀年)下環居中。 | |
標識色彩 | 標識系統色彩為復旦藍(R:14,G:65,B:156)、復旦紅(R:204,G:26,B:26)。 | |
設計規範 | 設計規範以校徽半徑為“A”,校徽和其他版面信息元素之間必須保持最小的安全距離0.5A。 | |
參考資料: |
象徵意義
使用原則
稿及反白稿 | 校徽的墨稿及反白稿為校徽色彩次選版本。僅限彩色版本不可用時才選擇墨稿、反白稿來使用。 | |
---|---|---|
限制區域 | 校徽在不同的版面中應置於空間較充裕的區域中, 校徽和其他視覺元素之間不會造成信息傳達的干擾, 同時確保其位置不在套用範圍的邊緣,以保證校徽的核心性。特此規範以校徽半徑為“A”,校徽和其他版面信息元素之間必須保持最小的安全距離0.5A。 | |
最小使用尺寸 | 由於校徽在實際套用中會出現不同比例的縮放,為防止在縮放時失去識別性與可見性,所以規範校徽的最小適用範圍。請從實際使用情況出發制定尺寸,以使校徽在最終成品中清晰展示。 | |
禁止使用示例 | 校徽在套用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1.01的規範進行使用,以維護校徽的一致性。在此列舉各種可能產生的錯誤示例。 |
延伸標誌
- 建校八十周紀念版校徽
- 百年校慶紀念校徽
- 建校百年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