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大家沙龍

復旦大學大家沙龍

復旦大學勤工助學中心的下屬組織,在堅持以文化活動為主體的同時,注重對“大家沙龍” 的經營管理,成為復旦學生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即“經營為體,文化為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大家沙龍
  • 外文名:oursalon
  • 地區:上海市
  • 人均價格:8
  • 營業時間:本部13:00-22:00南區13:00-22:30
餐館類型,歷史沿革,推薦菜,地址,

餐館類型

咖啡廳
適宜朋友討論、休閒小憩

歷史沿革

“1984年11月中旬,哲學系81級幾個同學自 籌資金,在校領導、團委和學生會有關方面的支 持下,在一座簡易臨時平房內辦起了名為“大家” 的上海第一家大學生沙龍。它除了向學生顧客提供咖啡蛋糕等飲料點心外,更主要的是精心企業文化、信息交流活動,半年後,時值81級學生畢業,“大家沙龍”改由校學生諮詢科技開發中心接管。之後,“沙龍”在各方面繼續得到發展,在堅持以文化活動為主體的同時,注重對“大家沙龍” 的經營管理,成為復旦學生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引自“大家沙龍”一周年回顧與總結,張平執筆。)
以潘皓波為首的學生諮詢科技開發中心的核心層,提出了“經營為體,文化為魂”的 理念,既要繼承最初以文化為魂的衣缽,又要自立自強依靠經營持續發展。一幫熱血青年開始計畫著如何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 一半的人繼續傳承沙龍的文化特色,使之發揚光大,開設講座、 搞展覽、出小報,吹文化風,而另一半的人專門負責經營服務項目,售賣咖啡、計算利潤、搞行銷生意經。很顯然,master’s saloon的名字似乎不夠全面,為此,聰明的復旦沙龍人又將英文名稱改為——great house+ master’s club。似有“兼客與友為體,喝咖啡,興文化,笑談書風滿樓”之勢。 “
在一年裡,大家沙龍不間斷地舉辦了近二十期的書畫和攝影藝術展,二十餘場次的各種專題講座和研討會,三場專題電影,印發了‘大家’ 刊物十三期。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外語角’、 ‘文理對話’、‘西北開發研討會’、‘現代派畫 展’、‘哲學專題’、‘詩歌朗誦會’、‘從《傷痕》到《故土》的當代文學回顧’、‘林藝華個人書畫展’等。這些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了青年學生去關心改革、關心社會、探究人生、回顧歷史並拓展視野⋯⋯…” (引自“大家沙龍”一周年回顧與總結,張平執筆。)
大家沙龍成為了一個“雜家”,文化形式不一,講座、研討會、座談會、聯誼會、信息發布會、書畫、美術和攝影展、電影專場成了沙龍的主角。再加上先進的經營概念,它成為當時滬上高校探索新事物的導航者。人們紛紛慕名而來,並把大 家沙龍的形式拷貝到本校,將這種文化與經營並行的實驗基地模式發揚光大。
思想一旦化為一種實質力量,它就會成為思想的開拓者。“我們當時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去做的,什麼都是自己去跑,包括買咖啡杯,騎著三輪車跑到⋯⋯”。“這個我最多了,我是管經營的。”談及經營,葛海雿興奮地打斷夏暘的話, “當時學生諮詢科技開發中心接管以後,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背著麻袋去買咖啡杯和咖啡,然後去零號樓煮咖啡,當時在大家沙龍里的人每個人都可以賺些錢,然後我記得我們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就去周莊旅遊了。”對於當時的沙龍人來說,不管是經理還是副經理,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熱情在沙龍這 個家庭里,他們親身力行地去付諸實踐,去和身旁的夥伴們分享快樂。
一個學生自發形成的團體,在經過復旦學子們的實踐和探索,成為一種莘莘學子們了解自我與社會的視窗後,它與學生諮詢科技開發中心一 樣,希望通過勤工助學來培養復旦學子們的自立自強意識。大家沙龍成為一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的試驗基地;僅沙龍的日常經營活動在創辦之初的一個學期里便提供了800人次的勤工助學機會 (一個人次以5小時為單位)。 勤工助學也為當時的復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接觸經濟,了解社會。它的產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發展,在那個年代,社會在變革,當時的復旦人們也處在一個觀念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對於當時的復旦人來說,自立自強的意識在覺醒,而想要了解世界的願望,互相交流的意識,對自我完善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推薦菜

地址

本部: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本部葉耀珍樓北樓一樓
南區:上海市虹口區松花江路2500號復旦大學南區29號樓(學生活動中心)一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