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於1925年秋在國文部的基礎上擴充建立。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30年代初,已發展完備,頗具規模,課程亦逐漸豐富完善,並趨向系統化,授課名師如雲,其中有劉大白、陳望道、謝六逸、夏丏尊、應照倫、傅樂華、鄭振鐸、田漢、趙景深、曹聚仁、洪深、梁實秋、馮沅君和葉紹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
  • 創辦時間:1925
  • 所屬地區:上海
  • 隸屬:復旦大學
學院概述,學院學制,師資力量,學院專業,漢語言文學,漢語言,

學院概述

1937年10月,復旦內遷至重慶,部分留滬教師在租界辦復旦大學補習部,也設中文科。1946年10月學校復員回滬,補習部中文科回歸中文系。1949年 8月,同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暨南大學文法商學院奉命停辦併入復旦,並劃歸中文系,中文系由此分設文學組和典籍組。至1951年,又改為文學史和語文兩個教學小組。到1952年09月全國院系調整,中文系從文學院中獨立出來,同時因滬江、聖約翰、東吳、大同、震旦請大學及上海學院等校的中文系師生和設備調整來系,據此,中文系組成新的教學組織格局,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資室。1958年,又設立文學研究室,並將由陳望道校長於1956年創設的語法修辭邏輯研究室改名為語言研究室,同時掛靠在中文系。文革初期,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至1971年始恢復。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中文系開始撥亂反正,恢復正常教學秩序。1977年,全國統一高考恢復,中文系的教學秩序隨之進一步得到恢復、調整和穩定。1981年又增設了外國留學生教學研究室。同年六月,文學、語言兩研究室合併擴充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成為與中文系平等的機構,行政上由中文系辦公室統一管理。目前中文系的教學組織調整為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文藝理論、寫作、漢語和比較文學等六個教研室,另設語音實驗室、近代文學研究室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室。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學研究所也掛靠在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則設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現當代文學、語法修辭學、吳方言、理論語言學和美學六個研究室。

學院學制

解放初為4年制本科,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1955年起,本科改為5年制。1958年起分設語言和文學兩個專業。文革期間;學制3年,設文學評論與文學創作兩個專業。 1988年,學校將新聞系書刊編輯專業轉入中文系,並增設秘書學和文化事業管理兩個專修科。1990年本科設中國文學和漢語言學兩個專業,同時招收秘書學專業和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的專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開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後國家實行研究生學位制以來,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本系共有碩士點 9個(文藝學、 中國古代文學、 電影學、 民俗學、 漢語文字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比較文學),博士點 7個( 文藝學、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漢語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中文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也於1995年正式建立。復旦大學中文系自成立以來,經歷了曲折前進、不斷發展的不尋常歷程,目前已形成專業門類全、師資力量雄厚的系科,因此被確定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本科學科點。

師資力量

目前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含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在編的教職工共80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 18人),副教授36人。長期以來,中文系的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績,僅以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十幾年為例,本系教師共獲得國家和海市教學和教材獎16項,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 3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獲得國家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獎90多項。
該院對本科生的培養注重"通才"教育,要求學生對文史哲知識有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對本專業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並能實際套用,熟練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掌握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技術。
近年來,該院畢業生除了繼續攻讀研究生或出國留學以外,主要到各大報刊雜誌社、各廣播電台、電視台、各大出版社、旅遊部門、各級黨政機關、大型企業、公司的管理機關和宣傳部門工作,由於專業基礎紮實、綜合能力和素質良好,具有很強的發展後勁,該系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院專業

漢語言文學

該專業培養在中國文學方面從事科研教學和理論工作的專門人才以及各種企事業單位中與語言文字工作相關的複合型套用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對文史哲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對專業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實際套用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強。
主要專業課程:文學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美學、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通史、世界歷史、中國哲學等。

漢語言

該專業培養在漢語和對外漢語方面從事科研教學和理論工作的專門人才以及各種企事業單位中與語言文字工作相關的複合型套用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對文史哲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對專業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實際套用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強。
主要專業課程:文學概論、寫作、中國語言文學史、漢語史、文字史、訓詁學、音韻學、中國通史、世界歷史、中國哲學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