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州皮影戲

復州皮影戲

復州皮影戲 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間藝術。屬於皮影戲的一種。明朝萬曆年間由陝西來東北戍邊的士兵傳入復州,距今300多年歷史,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地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州皮影戲
  • 申報地區:遼寧省瓦房店市
  • 主要分布:瓦房店地區
  • 傳承人:宋國超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傳承價值,面臨問題,保護,

歷史淵源

復州皮影戲是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陝西來東北戍邊的士兵傳來的。復州皮影戲真正活躍和盛行的時間是在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1),當時河北一帶"白蓮教"盛行,有皮影藝人也參加"白蓮教",被清政府誣為"懸燈匪",並下令禁演皮影戲。河北灤州皮影藝人被迫大量流入東北並進入遼南。復州皮影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
從1932年開始,復州皮影戲被迫停止了演出,抗戰勝利後,復州皮影戲恢復。中國解放後,瓦房店地區的皮影非常活躍,最興盛時有皮影戲班43個,在民眾中影響較大的皮影藝人有20多位。

基本特徵

復州皮影是各種藝術形式的集大成者,它以獨特的唱腔、直接塑造的人物形象、綜合多樣的藝術形態,具有濃郁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深受民眾喜愛,在民間有強烈的認同性。復州皮影對中國戲劇的發展、對傳播和傳承文化知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具有傑出的歷史文化價值。
皮影製作皮影製作

傳承價值

復州皮影戲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傳播文化知識,保留、傳承民間有價值的歷史傳說、風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宣傳和教育的作用。從復州皮影戲所反映的內容來看,它涵蓋了社會生活,歌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醜,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

面臨問題

大連市民眾藝術館負責人楊傑表示,類似於復州皮影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實少人問津,甚至有失傳的危險。但隨著政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加大,一些傳統而古老的民間文化項目逐漸被社會各界重新關注。從2006年開始,大連群藝皮影劇團進社區、進村鎮、進學校,近年來堅持在全市各區市縣中國小校義務演出,基本上從每年的9、10月份到年底,全年演出300餘場。
62歲的宋國超是復州皮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是曾紅透遼南的義和班班主,也是中國極少的掌握全套皮影技藝的民間藝人之一。在展廳里,宋國超一拿出他親手製作的皮影影人,便引來觀眾的讚嘆和驚呼聲。宋國超說,他的家中還藏有300多年歷史的上百隻皮影影人。

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皮影戲的藝術水平有很大提高,首先是蒐集整理舊影卷,剔除封建糟粕,取其民主性精華;其次是將原用油燈照影,改為電燈照影。到80年代,各縣農村仍有皮影戲演出,但演出已漸漸減少。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復州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復州皮影戲復州皮影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