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修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修圩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Fùxiūwéi
復修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
復修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該埭因所處圩田系多次修復堤岸而得名。歷史沿革1983年至2001年6月,屬新益村第三和第四村民小組,2001年7月屬朝南村北片三組、四組。1...
圩又叫圩田、圍田、湖田。北宋范仲淹對圩田的解釋是:“每一圩方數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潦則閉閘,拒江湖水之害,旱澇不及,為農美利。”南宋楊萬里說:“農家云:圩者,圍也。”元人王楨言:“復有圩田,謂壘為圩岸,扞護外水,與此(指圍田)相類。”同大鎮瀕臨巢湖,...
兩岸沿堤有水門,萬波隨吐復隨吞。君看紅蓼花邊腳,補去修來無水痕。六 年年圩長[6]集圩丁[7],不要招呼自要行。萬杵[8]一鳴千畚[9]土,大呼高唱總齊聲。七 兒郎辛苦莫呼天,一歲修圩一歲眠[10]。六七月頭無滴雨,試登高處望圩田。八 岸頭石板紫縰橫,不是修圩是築城。傅語赫連莫烝士,霸...
圩防 圩防,讀音是wéi fáng。意思是堤防,堤堰。解釋 堤防,堤堰。出處 清 唐甄 《潛書·柅政》:“察農桑,築圩防,計豐凶,除奸慝,則民亦少害矣。”
圩區水利是改善圩區生產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水利工程技術措施。正文 改善圩區生產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水利工程技術措施。圩區是指有堤垸防禦外水的低洼平原,有的地方稱圍、圩或垸,統稱圩垸。圩垸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沿江濱湖和受潮汐影響的河口三角洲。其特點是地勢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低於汛期外河水位,自流排水條件差,容...
那時候這個地方,河盪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蘆葦之類的水生植物年復一年地生長,魚蝦、水鳥等動物競相繁殖;陸地上既有茂盛的草,又有大片樹林,一群群野鹿在那裡悠閒自在地生活……(熊朝長《嘉善滄桑》) 鏡頭二:“大往圩”——這是一片在方圓數十里湖盪和沼澤地中突起的高地。如果要遷移到圩上,只有三種...
合字圩埭 合界圩 講道圩 農場埭 杜家埭 蘆頭沙 蘇三堂 李家埭 嚴洪圩埭 嚴家壇埭 嚴家埭 何家埭 陳家圩埭 陳家莊 陳家埭 汪盪圩埭 沙泥圩 沙家埭 沈家埭 張家埭 補額里 頂海圩埭 和字圩埭 吳家埭 賁家埭 標營圩埭 思賢港(埭)復修圩埭 鴨子圩埭 奚家埭 高子圩埭 海口掛腳圩埭 黃家圩埭 曹...
郎川河下游流域,地勢低平,易遭水患,宋代開始築圩護田。明嘉靖年間已有圩口76個,護田56388畝。清光緒年間圩口增至104個,護田畝數缺載。民國32年(1943年)統計,全縣共有圩口53個,護田100690畝,其中郎川河沿岸50個。至解放前夕,全縣圩口共48個,其中分布在郎川河兩岸的共42個。歷來圩區人民為修築圩...
1949年-1958年間,秦淮河流域的整治工作以聯圩並圩修防洪堤為主要內容。郊區將清江、江東、茶亭、沙洲等圩田合併成一個4萬餘畝的大圩,以便縮短堤防和加固堤防。1959年-1969年間,對秦淮河的治理除防洪為主外,同時增加了引、提江水灌溉的新內容。1959年為攔蓄秦淮河水,建武寧門節制閘,設計行洪能力為450秒立方米。
建國後,境內重點興修和重修青弋江、徽水河、孤峰河沿岸防洪堤埂5處。 [14] 圩堤 此外,涇縣段,自1971年青弋江綜合利用工程之一溪口大壩建成後,茂林鄉的溪口,安吳鄉的沙園,陳村鄉的水口、新民、桃東、龍潭,包合鄉高園、三合等8村,因壩內水位抬高成為淹沒區,政府決定圈圩保田,1973年動工,次年竣工,共築堤圈...
二月初二:石仔嶺修官村 二月初五:塘背 二月初六:荔枝墟。二月初九:石仔嶺三公山村 茂嶺村片區:茂嶺村楊屋村、茂嶺村呂屋村、碰山村、山口村、陂頭村、坑垌村、石頭嶺村 荔枝圩村片區:荔枝墟村,三公山村,塘口村,秋林村 潭蒲村片區:潭蒲村、上潭蒲村、下潭蒲村、九良嶺村、田心村、鳳村 石仔...
歷代地方官員多有領銜督修江河圩堤之舉。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兩漸提舉常平司趙霖曾役使8萬餘工,支錢40餘萬貫,“裹華亭泖為田”。明萬曆六年(1578年),水利御史林應訓督知府閏邦寧:“求圩岸故跡盡修之”,“愈年乃成水利圩圖”。崇禎二年(1629年),華亭知縣方岳貢修築黃浦堤岸2000餘丈。沿河鄉農...
康熙47年,我縣鄉紳及濱湖居民為感謝皇上贈銀復湖之恩,在下練湖湖心高崗處築墩修亭,以示紀念。蘇州太守陳鵬年條書“萬世永賴”四字制匾掛於亭中,這便是有名的“聖恩亭”及以後的“湖心亭”之由來。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兩江總督陶澍,江蘇巡撫林則徐在練湖黃金壩及東崗築堤蓄水,固圩2880丈,增減...
洪澤湖水位達到14.5米且繼續上漲時,濱湖圩區破圩滯洪。洪澤湖水位超過15.0米時,三河閘控泄12000立方米/秒。如高郵水位達9.5米,三河閘可適當減少下泄流量,確保洪澤湖大堤、裏運河大堤安全 當預報淮河上中游發生較大洪水時,經批准洪澤湖應提前預泄,儘可能降低湖水位。(二)設計標準以上洪水。1、在採取上述措施...
1949年8月14日(農曆七月二十日), 銀坑地區解放。全縣劃為六區,第五區駐銀坑圩,統銀坑鄉、富強鄉(今馬安鄉、橋頭鄉)。1972年10月劃出馬安、橋頭人民公社,設立馬安、橋頭鄉。1988年4月,銀坑鄉改為銀坑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銀坑鎮下轄:新街,謝坑、冷水、坪腦、香塘、銀坑、窯前、營下、洋河...
西淝河下游水域,稱花家湖,位於鳳台縣城西15公里,為上段左岸有彭圩鄉花家崗村,右岸為夏集鄉吳家樓村。湖域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1.5~3公里,面積1.3萬畝。民國年間,花家湖未有治理,是洪水匯集之地,淤淀尤甚,淤深達3~4米。1958年,縣農業局於花家湖組建西淝河漁場,靠天然捕澇。花家湖水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