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馬路及御碼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宿遷市湖濱新區區皂河鎮街東村大運河南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廟行宮東側約500米處,是龍王廟行宮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馬路及御碼頭遺址
- 類別:古建築
文物歷史,保護措施,
文物歷史
由於洪水災害侵蝕,水利設施改造等原因,御碼頭遺址遭到很大破壞。御馬路始點起於龍王廟行宮內的“河清”牌樓門,終點止於御碼頭,全長約500米。御碼頭約80平方米,塊石壘砌,離水面高度1到3米。據歷史記載,清康熙23年(1684年),為治理皂河地區黃河及運道的洪水災害,康熙皇帝“撥帑金、鼎新神廟”,建造了“安瀾龍王廟”(現龍王廟行宮),並在其建築群的東側修築了一條供周邊百姓進入龍王廟祭祀敬神的路道,俗稱“馬路”。1757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御舟泊於皂河鎮內京杭大運河南岸的石碼頭,5次經“馬路”至龍王廟內祭拜水神,並下榻廟內大禹王殿。從此,人們將這條“馬路”稱之為“御馬路”,御舟泊停的“石碼頭”也稱之為“御碼頭”。近三百年來,御馬路以較為完整的路形保持到現在,路面上的部分基石依稀可見。
保護措施
1985年江蘇省文物處編寫的文物志,均有條目記載,1991年被原宿遷市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廟行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