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鬚根強壯。稈直立,常單生,高達2米,在花序以下密生柔毛。葉鞘疏鬆而平滑;葉舌連同纖毛長2-3毫米;葉片扁平,長20-90厘米,寬2-5厘米,基部近心形,兩面稍粗糙,邊緣具細刺。
圓錐花序緊密似香蒲花序,長40-50厘米,寬1.5-2.5厘米;主軸粗壯,硬直,密生柔毛;總梗長2-5毫米,密生柔毛;小穗通常雙生於一總苞內成束,倒卵形,長3.5-4.5毫米,基部稍兩側壓扁;剛毛短於小穗,粗糙或基部生柔毛;穎膜質,具細纖毛;第一穎微小,長約0.8毫米;第二穎長1.5-2毫米,具3脈;第一小花雄性,第一外稃長約2.5毫米,先端截平,邊緣膜質,具纖毛,具5脈,內稃薄紙質,遍生細毛;第二小花兩性,第二外稃長約3毫米,先端鈍圓,具纖毛,具5-6脈(基部不明顯);鱗被退化;雄蕊3,花葯頂端具毫毛。
穎果近球形或梨形,成熟時膨大外露,長約3毫米;花柱基部聯合。葉表皮細胞結構為上下表皮不同型;上表皮脈間最中間2-3行為短筒狀六角形或五角形、壁薄、無波紋或微波紋長細胞,鄰近1-3行為壁厚、深波紋長細胞,靠葉脈2-3行為長筒狀壁厚、有波紋的長細胞與短細胞交叉排列;下表皮為壁厚、有波紋的長細胞與短細胞交叉排列。花果期9-10月。
產地生境
原產非洲。亞洲和美洲均已引種栽培作糧食;中國河北省有栽培。御谷適應性廣,砂土、壤土均可栽培,但以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為最適宜。
繁殖方法
種植每畝播種量為1斤左右,行距1.2尺,株距8寸,覆土2厘米左右。播種時要施足底肥,播後應視土壤墒情進行鎮壓。一般在5月上旬種植。
栽培技術
選地:御谷可利用閒散地塊種植,也可在大田裡種植。
整地: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進行平整耕翻。在新墾地和撩荒地種植時,要提前做好秋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消滅雜草。
管理:御谷出苗後,苗情較弱,要及時鬆土、除草1-2次,中耕1次。如著重在收穫子實,則應在拔節、孕穗兩個生長期,適當追施氮肥,每畝每次可追尿素30斤左右。如遇乾旱氣候,可在拔節期和孕穗期追肥後,灌1次水,並適當控制分櫱,每株留2-3個繁殖枝即可。如果主要是為了產草,可任其自由分櫱,以提高草質及草的產量。
收穫:收穫種子時,應在種子成熟後、降霜前收割,曬乾後,脫粒保存。御谷結實性良好,種子成熟後不易脫落。御符分櫱多,草質柔軟,葉員大,產革最高,營養豐富。抽穆期收俐,可直接飼餵牲畜,也可青貯或調製成千草。牲畜對之適幾性好,牛、馬、羊均喜食。脫粒行的御荇秸稈加工成千草粉,豬更愛吃。
主要價值
御谷鮮草細嫩,青綠多汁,葉量大。抽穗期測定其葉重量為全株的71.7%,風乾率為16%。御谷營養豐富,消化率高。據資料介紹:御谷莖葉乾物中含粗蛋白4.4%,粗脂肪4.7%,粗纖維31.8%,灰分10.4%。除粗蛋白含量偏低些外,余者均好於穀子。御谷桿甜,牲畜愛吃,適口牲同穀草,是理想的飼草,可以青刈,又可青貯和調製乾草。御谷種子是優質精飼料,人食用也很好,出米率為65%,米質好,青白色,味道香。
御谷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是一種草料兼用,糧草雙高產的飼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