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別東山》是北宋詞人賀鑄的作品,該詞上闋寫詞人秋日時分走在松門石路上,秋風橫掃,不禁想起了曾經和妻子在此遊玩的情景。下闋寫暮色降臨,詞人的憂愁更加沉重。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憂,恐怕只能是百年之後和妻子同穴時方能釋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御街行·別東山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山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賀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御街行·別東山①
松門石路秋風掃,似不許、飛塵到。雙攜縴手別煙蘿②,紅粉清泉相照。幾聲歌管,正須陶寫③,翻作傷心調。
岩陰暝色歸雲悄,恨易失、千金笑④。更逢何物可忘憂,為謝江南芳草⑤。斷橋孤驛,冷雲黃葉,相見長安道⑥。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②煙蘿:這裡指煙霧籠罩、葛羅蔓生的基地。
③陶寫:陶冶性情,排除憂悶。寫,即泄。
④千金笑:指美女笑難得
⑤為謝江南芳草:辭謝江南多姿多情的芳草。謝,辭謝一
⑥長安道:指北宋首都汴京
白話譯文
蒼松作門,石子路上秋風吹掃,像是不許那飛塵來染。我們兩手相攜告別了墓地上那蔓生的煙羅,去到那泉水邊,清澈的泉水映照著你紅潤的面龐。幾聲歌管之音傳來,正是要陶冶性情的,在悲傷的我聽來卻變成了傷心的曲調。
山岩變陰,暮色四合,雲朵悄悄歸去,我恨輕易失去了你的笑靨。還遇上什麼事物可以令我忘憂,我只能答謝江南芳草的盛情。一截斷橋,孤獨的旅館,淒冷的雲,枯黃的葉,我們在長安再相見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對亡妻的悼念之情,作於詞人揮別東山之時。據賀鑄墓誌記載,夫人趙氏死後葬宜興縣清泉鄉東襟嶺之原。由此可見,詞中的東山即是此地。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寫詞人到妻子墓地祭掃悼亡時的見聞和感傷情緒。
“松門石路秋風掃,似不許,飛塵到。”開頭兩句,寫墓地的環境:蒼松兩排,挺立如門,青石鋪路,平平展展,秋風吹掃,不染飛塵。潔靜、清幽,猶如冷寂的仙境。這既寫出了墓地的特點,又點出了死者在詞人心目中所占的位置。正是由於這位置的重要和非同一般,詞人才把她的安息地描繪得如此幽靜和莊嚴肅穆,顯示了詞人對死者的崇敬與哀傷。
“雙攜縴手別煙蘿,紅粉清泉相照。”這兩句寫詞人在墓地的情緒和心態。面對墓丘,睹物思人,極度悲苦,過份痛傷,使詞人的情緒進入了似夢非夢,似幻非幻的狀態。他好像又和妻子雙手相牽,告別了那煙霧迷濛,蘿蔓叢生的墓地,在清澈的泉水邊去映照紅潤粉嫩的面龐。這裡所寫的情狀,均是生前生活的寫照。兩人的感情是那樣濃郁、真摯、深厚,依依難捨,如膠似漆。正因為生前有如此之深情,悼亡時才會出現如此之幻覺。看似浪漫,實則真實,讀來十分感人。
“幾聲歌管,正須陶寫,翻作傷心調。”寫樂聲驚醒幻夢之後的感情。前邊兩個分句是倒裝的。“雙攜縴手”兩句,寫的本是幻覺。幻覺中出現男女團聚愉悅的景況,實在是“正須陶寫”的。“陶寫”即陶冶性情,排除憂悶。“寫”者“泄”也。在幻覺中,詞人的痛苦和憂悶正要得到排除和發泄,突然之間,遠處傳來了笙、簫、笛等“歌管”演奏的聲音,這聲音使詞人如夢方醒,從幻境回到了現實。於是,重又墮入了痛苦和憂悶的深淵之中。上片全寫在東山墓地悼亡時所見所感,心潮起伏變化,達情委婉曲折,蘊涵豐厚,耐人尋味。
下片寫東山周圍的景物,進一步抒發失去妻子之後無法忘懷的憂苦。
“岩陰暝色歸雲悄,恨易失,千金笑。”東山的山岩、峰巒慢慢地暝色四合,雲霧聚集,夜幕悄悄地就要到來了。很自然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悼亡者就要離開東山,突然之間,一陣痛苦再次襲上心頭,他清醒地懂得,這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悲痛,皆因失去“千金笑”所致。
外景外物,對悼亡者都有尖銳的刺激,揉搓著他敏感的神經,再不知“更逢何物可忘憂”了。此時抬頭四望,映入眼帘的是茫茫無際、肥嫩豐茂、綠遍江南的芳草。芳草賞心悅目,芳草陶情娛人;芳草是春的使者,美的象徵。面對多姿多情的芳草,詞人只能“為謝”。“謝”為“辭謝”之謝。“為謝江南芳草”,是因為美好景物非但不能解除或減輕胸中的恨和憂,往往反而加重它的份量。這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極為相似,不過手法更為曲折隱晦罷了。
“斷橋孤驛,冷雲黃葉,相見長安道。”最後三句,點破題目,落到了“別東山”上。“斷橋”、“孤驛”、“冷雲”、“黃葉”,都是東山墓地周圍的景物,何其寂寞,何其孤冷,何其頹敗,何其蕭瑟。這固然是對景物的客觀描繪,更多的則是詞人的主觀感受。即將離開墳場,最後這一眼,叫人目不忍睹了。“相見長安道”既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又是對亡靈進行安慰。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薛礪若《宋詞通論》:“並於濃麗中帶出一副幽淒的情緒,最為賀詞勝境。如‘斷橋孤驛,冷雲黃葉,相見長安道。’其詞境之高曠,音調之響凝,筆鋒之遒煉,不獨耆卿與少游所無,即東坡亦無此境界。此等詞,允稱東山集中最上乘之作,較最負盛名的《薄倖》、《青玉案》、《柳梢黃》還要高一等,只可惜全篇不能相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