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碑廊,九鼎台,回歸碑,
碑廊
是御碑園的主要建築,分列碑園東西兩側,為硬山卷棚式仿古建築。全長84米,壁上鑲嵌明清御祭文碑51塊,宋、明、清、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記事碑5塊,共56塊。現在最早御祭文碑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登基告祭文碑。
九鼎台
位於御碑園中心。台面外圓內方,圓台直徑18米,方台9.999米。主席台上厝置九尊花崗石方鼎,每尊1.2噸。九鼎是我國古代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這裡寄寓祖國統一,民族昌盛,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之意。
回歸碑
在九鼎台北面花池平台東西兩側,分別立有“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紀念碑。回歸碑均為漢白玉,全高3.3米,碑身高2.2米,厚25.5厘米,寬1.2米,正面刻有九龍雲圖,又稱“九龍碑”。背面分別鐫刻香港、澳門行政區劃圖和鄧小平、江澤民語錄。《神農功績圖》壁畫 壁畫嵌於御碑園北面照壁,弧形,全長40米,高1.5米,由268塊黛青色輝綠岩石板和12塊花崗石組成。
壁畫以組繪畫手法表現題材,以線雕造型豐富藝術效果,形象地表現了炎帝神農氏“剡木為矢,弦木為弧”,“重八卦為六十四卦”,“遍嘗百草,宣藥療疾”,“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教民耕種,種植五穀”,“削桐為琴,始作蜡祭”,“始造明堂,相土而居”,“耕而作陶,埏埴為器”,“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交易而退”等十大主要功績,生動展示了上古社會的自然風貌和社會風情。
壁畫畫幅為60平方米,共刻畫人物99個,動物30種,植物30種,器物60種,生活場面10個。由於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壁畫具有傳音、擴音效果,被稱為“神農傳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