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字》一書由《frieze》雜誌 出品,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字
- 作者:《frieze》雜誌
- ISBN:9787537853163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frieze》雜誌
出版社:一好閱讀/北嶽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frieze A to Z of Contemporary Art
譯者:嚴蓓雯/喬修峰/蔣文惠
出版年:2017-9-1
頁數:360
定價:CNY 248.00
裝幀:精裝
ISBN:9787537853163
出版社:一好閱讀/北嶽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frieze A to Z of Contemporary Art
譯者:嚴蓓雯/喬修峰/蔣文惠
出版年:2017-9-1
頁數:360
定價:CNY 248.00
裝幀:精裝
ISBN:9787537853163
內容簡介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字》是一好閱讀(Boundless Books)出版的面向中文世界的全球當代藝術“黑皮書”。作品、故事、評析,三位一體,集合了國際頂尖藝術雜誌《frieze》創刊以來最精彩的文章,是繼本雅明、羅蘭·巴特之後,最有洞見的藝評薈萃。全書文章以字母順序 排列,用27萬字,150餘幅高清原 圖,探討了當代的59個話題,涉及現當代約700位藝術家、藝評人、作家、藝術學者、策展人。這裡有最真實的安迪·沃霍爾、馬賽爾·杜尚、弗朗西斯·培根、達米安·赫斯特、特雷西·艾敏、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格哈德·里希特。這裡談的是IKEA的家具、蘋果的界面,還有對戰爭、廢墟、賭博的藝術思考。你在這裡讀到的,是最權威雜誌的最權威精選,是世界最高水準的藝術評論精華。沒有它,你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至少落後30年。
作者簡介
《frieze》1991年創刊於倫敦,被公認為是有關當代藝術的世界權威刊物,刊發的文章涵蓋當代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frieze》的作者團隊有些本身就是藝術家,有些來自音樂、電影、哲學、文學等不同領域。跨界背景使《frieze》可以超越藝術的範疇書寫文化和時代 ,成為國際 上首屈一指的設計精美、通俗易通、信息豐富的藝術類雜誌。
目錄
目錄
中文版序 汪民安
前言 阿曼達·夏普、馬修·斯洛托夫
導語
太棒了! 詹妮弗·伊吉
關於招募新兵的回憶 約爾格·海澤
來來去去 丹·福克斯
A
前衛Avant-garde
布萊恩·奧多爾蒂不想被歸類
B
書籍Books
薩姆·索恩:小說中的藝術家
C
穴居人Cavemen
湯姆·莫頓:史前想像
批評家Critics
卡爾·弗里德曼對談戴維·西爾維斯特
策展人Curators
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一次想像中的工作室之旅
中文版序 汪民安
前言 阿曼達·夏普、馬修·斯洛托夫
導語
太棒了! 詹妮弗·伊吉
關於招募新兵的回憶 約爾格·海澤
來來去去 丹·福克斯
A
前衛Avant-garde
布萊恩·奧多爾蒂不想被歸類
B
書籍Books
薩姆·索恩:小說中的藝術家
C
穴居人Cavemen
湯姆·莫頓:史前想像
批評家Critics
卡爾·弗里德曼對談戴維·西爾維斯特
策展人Curators
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一次想像中的工作室之旅
D
死亡Death
斯圖爾特·摩根對話達米恩·赫斯特
設計Design
埃米莉·金:托尼·阿列芬的圖像視覺
異議Dissent
凱倫·威爾遜-戈爾迪:“阿拉伯之春”的表演與抗議
E
經濟Economics
秦思源:徐震的公司
情感Emotions
約爾格·海澤:“浪漫的觀念主義”
隨筆Essays
布萊恩·狄龍:“一種想要漫遊的形式”
倫理Ethics
奈格爾·阿齊米:藝術與行動主義
F
名聲Fame
格倫·奧布萊恩回憶安迪·沃霍爾的聲音
時尚Fashion
科利爾·肖爾回以冷漠如霜的凝視
電影Film
史蒂夫·麥奎因談電影對他的影響
運氣Fortune
斯圖爾特·摩根論保羅·泰克
家具Furniture
丹尼爾·伯恩鮑姆:宜家和形上學
死亡Death
斯圖爾特·摩根對話達米恩·赫斯特
設計Design
埃米莉·金:托尼·阿列芬的圖像視覺
異議Dissent
凱倫·威爾遜-戈爾迪:“阿拉伯之春”的表演與抗議
E
經濟Economics
秦思源:徐震的公司
情感Emotions
約爾格·海澤:“浪漫的觀念主義”
隨筆Essays
布萊恩·狄龍:“一種想要漫遊的形式”
倫理Ethics
奈格爾·阿齊米:藝術與行動主義
F
名聲Fame
格倫·奧布萊恩回憶安迪·沃霍爾的聲音
時尚Fashion
科利爾·肖爾回以冷漠如霜的凝視
電影Film
史蒂夫·麥奎因談電影對他的影響
運氣Fortune
斯圖爾特·摩根論保羅·泰克
家具Furniture
丹尼爾·伯恩鮑姆:宜家和形上學
G
賭博Gambling
戴夫·希基玩押雙倍
中產階級化Gentrification
史蒂文·斯特恩:時代廣場的“清場運動”
H
歷史History
克里斯蒂安·海:卡拉·沃克
I
意識形態Ideology
芭芭拉·卡薩韋基亞論法比奧·毛里
影響Influences
利利亞納·利金談是誰、是什麼塑造了她
界面Interfaces
愛麗絲·羅斯索恩:螢幕和設定
J
行話Jargon
丹·福克斯和詹妮弗·伊吉更新關鍵字
判斷Judgement
揚·維沃爾特:“熱情的”批評,“冷漠的”批評
K
刻奇Kitsch
克洛艾·胡珀:澳大利亞的“龐然大物”
L
失落Loss
阿德里安·瑟爾懷念胡安·穆尼奧斯
愛Love
萊恩·雷利亞論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
M
衡量Measures
查爾斯·雷:世界計量單位
導師Mentors
愛德華·阿林頓致敬斯圖爾特·摩根
極簡主義Minimalism
戴維·巴徹勒:極簡藝術的神話
博物館Museums
彼得·施傑爾達: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賭博Gambling
戴夫·希基玩押雙倍
中產階級化Gentrification
史蒂文·斯特恩:時代廣場的“清場運動”
H
歷史History
克里斯蒂安·海:卡拉·沃克
I
意識形態Ideology
芭芭拉·卡薩韋基亞論法比奧·毛里
影響Influences
利利亞納·利金談是誰、是什麼塑造了她
界面Interfaces
愛麗絲·羅斯索恩:螢幕和設定
J
行話Jargon
丹·福克斯和詹妮弗·伊吉更新關鍵字
判斷Judgement
揚·維沃爾特:“熱情的”批評,“冷漠的”批評
K
刻奇Kitsch
克洛艾·胡珀:澳大利亞的“龐然大物”
L
失落Loss
阿德里安·瑟爾懷念胡安·穆尼奧斯
愛Love
萊恩·雷利亞論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
M
衡量Measures
查爾斯·雷:世界計量單位
導師Mentors
愛德華·阿林頓致敬斯圖爾特·摩根
極簡主義Minimalism
戴維·巴徹勒:極簡藝術的神話
博物館Museums
彼得·施傑爾達: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N
自然Nature
詹姆斯·羅伯茨的花語
懷舊Nostalgia
喬恩·薩維奇:1960年代的感召力
O
湮沒Oblivion
扎迪·史密斯:但丁《地獄》的一幅版畫
P
攝影Photography
克里斯蒂·蘭格:拍攝戰爭
詩歌Poetry
柯絲蒂·貝爾對談吉米·德拉姆
肖像Portrait
奎因·拉蒂默:西爾維婭·斯萊
明信片Postcard
呂克·桑特:一幅來自1910年的匿名圖像
Q
酷兒Queer
肖恩·奧圖爾:恐同與南非藝術
問題Questions
索菲·卡勒扭轉局勢
R
遺蹟Relics
艾米·舍洛克:藝術與毀壞
宗教Religion
格倫·布朗:格哈德·里希特
廢墟Ruins
喬治·彭德爾:英格蘭的聲音防禦
S
風格Style
維維安·斯凱·雷貝格:伊塔洛·卡爾維諾
崇高Sublime
麥可·布雷斯維爾:布里奇特·賴利
自然Nature
詹姆斯·羅伯茨的花語
懷舊Nostalgia
喬恩·薩維奇:1960年代的感召力
O
湮沒Oblivion
扎迪·史密斯:但丁《地獄》的一幅版畫
P
攝影Photography
克里斯蒂·蘭格:拍攝戰爭
詩歌Poetry
柯絲蒂·貝爾對談吉米·德拉姆
肖像Portrait
奎因·拉蒂默:西爾維婭·斯萊
明信片Postcard
呂克·桑特:一幅來自1910年的匿名圖像
Q
酷兒Queer
肖恩·奧圖爾:恐同與南非藝術
問題Questions
索菲·卡勒扭轉局勢
R
遺蹟Relics
艾米·舍洛克:藝術與毀壞
宗教Religion
格倫·布朗:格哈德·里希特
廢墟Ruins
喬治·彭德爾:英格蘭的聲音防禦
S
風格Style
維維安·斯凱·雷貝格:伊塔洛·卡爾維諾
崇高Sublime
麥可·布雷斯維爾:布里奇特·賴利
T
品味Taste
琳恩·提曼:“沒人談論的一個詞”
教學Teaching
馬克·戈弗雷與菲利達·巴洛交談
科技Technology
喬納森·格里芬:馬克·萊基
電視Television
吉姆·劉易斯:《萊恩和史丁比》
旅行Travel
多米尼克·艾克勒與傅丹在路上
U
烏托邦Utopia
蘇珊·希勒:埃里奧·奧迪塞卡
V
幻覺Visionaries
拉爾夫·魯戈夫對談J.G.巴拉德
W
戰爭War
埃亞·韋茨曼:批評理論與衝突
女性Women
詹妮弗·伊吉:卡羅爾·拉馬
作家Writer
查理·福克斯:羅伯特·瓦爾澤的批評
X
XX
布魯斯·海恩利:“不看之看”
Y
年輕的英國藝術家YBAs
馬修·斯洛托夫:“薩奇十年”
Z
時代精神Zeitgeist
丹·福克斯:90年代的英國藝術
品味Taste
琳恩·提曼:“沒人談論的一個詞”
教學Teaching
馬克·戈弗雷與菲利達·巴洛交談
科技Technology
喬納森·格里芬:馬克·萊基
電視Television
吉姆·劉易斯:《萊恩和史丁比》
旅行Travel
多米尼克·艾克勒與傅丹在路上
U
烏托邦Utopia
蘇珊·希勒:埃里奧·奧迪塞卡
V
幻覺Visionaries
拉爾夫·魯戈夫對談J.G.巴拉德
W
戰爭War
埃亞·韋茨曼:批評理論與衝突
女性Women
詹妮弗·伊吉:卡羅爾·拉馬
作家Writer
查理·福克斯:羅伯特·瓦爾澤的批評
X
XX
布魯斯·海恩利:“不看之看”
Y
年輕的英國藝術家YBAs
馬修·斯洛托夫:“薩奇十年”
Z
時代精神Zeitgeist
丹·福克斯:90年代的英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