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到經

從詩到經

《從詩到經》是2001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萬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詩到經
  • 作者:吳萬鐘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0281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目 次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毛詩的形成、發展及其解釋特色
第一節 《詩序》
第二節 《毛詩故訓傳》的開成
第三節 兩漢毛詩的傳承關係
第四節 《毛詩故訓傳》和《毛詩鄭箋》
1·4·1 《毛詩故訓傳》
1·4·2 《毛詩鄭箋》
第二章 先秦引詩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引釋《曹風·鳲鳩》“其儀一兮,心如結兮”的分析
2·2·1 郭店楚簡的《緇衣》篇
2·2·2 郭店夢簡和馬王堆的《五行》篇
2·2·3 《荀子·勸學》篇
2·2·4 《淮南子·詮言訓》篇
2·2·5 《韓詩外傳》
第三節 引釋《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彼周行”的分析
2·3·1 《左傳·襄公十五年》
2·3·2 《荀子·解蔽》篇
2·3·3 《淮南子·ㄈ真訓》篇
第四節 引釋《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苫”的分析
2·4·1 《左傳·昭公七年》
2·4·2 《孟子·萬章上》
2·4·3 《荀子·君子》篇
2·4·4 《呂氏春秋·慎人》篇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興的思維模式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傳》、《箋》興的思維模式的淵源
第二節 興的思維模式的展開
3·2·1 諸侯朝天子
3·2·2 婦女出嫁
第三節 結語
第四章 毛詩的愛情婚姻詩解釋特色
第一節 彤管之迷: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性情與禮義
第三節 好德如好色
第四節 禮
第五節 以禮解釋男女思念之情
第五章 毛詩的歷史化解釋特色
第一節 毛詩歷史化解釋的淵源
5·1·1 引詩、賦詩的影響
5·1·2 先秦詩說的影響
5·1·3 先秦人的一種思維方式
5·1·4 古代音樂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歷史化的種種跡象
5·2·1 對於詩篇的作者, 毛詩往往提出與《左傳》或三家詩不同的說法
5·2·2 同類詩歌歸入同一歷史背景
第三節 歷史化塑造各種典型--以文王的形象為例
5·3·1 文王有眾多賢能之臣
5·3·2 文王為興國之君
5·3·3 文王為得天命之君
5·3·4 文王為化民之君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語言環境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先秦引詩“斷章取義”的分析
6·1·1 《左傳·文公二年》引“毋念爾祖,聿修厥德”
6·1·2 《緇衣》篇引“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6·1·3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引“王事靡,不遑啟處
第二節 思想和社會的變化給語言文化帶來的新義
6·2·1 君子
6·2·2 捨命
第三節 先秦至漢初《詩》的不同傳本文字不同的情況
結論
引用書目
後記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毛詩的形成、發展及其解釋特色
第一節 《詩序》
第二節 《毛詩故訓傳》的形成
第三節 兩漢毛詩的傳承關係
第四節 《毛詩故訓傳》和《毛詩鄭箋》
1・4・1 《毛詩故訓傳》
1・4・2 《毛詩鄭箋》
第二章 先秦引詩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引釋《曹風・�鳩》“其儀一兮,心如結兮”的分析
2・2・1 郭店楚簡的《緇衣》篇
2・2・2 郭店楚簡和馬王堆的《五行》篇
2・2・3 《荀子・勸學》篇
2・2・4 《淮南子・詮言訓》篇
2・2・5 《韓詩外傳》
第三節 引釋《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彼周行”的分析
2・3・1 《左傳・襄公十五年》
2・3・2 《荀子・解蔽》篇
2・3・3 《淮南子・�真訓》篇
第四節 引釋《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分析
2・4・1 《左傳・昭公七年》
2・4・2 《孟子・萬章 上》
2・4・3 《荀子・君子》篇
2・4・4 《呂氏春秋・慎人》篇
第九節 結語
第三章 興的思維模式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傳》、《箋》興的思維模式的淵源
第二節 興的思維模式的展開
3・2・1 諸侯朝天子
3・2・2 婦女出嫁
第三節 結語
第四章 毛詩的愛情婚姻詩解釋特色
第一節 彤管之迷: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性情與禮義
第三節 好德如好色
第四節 禮
第五節 以禮解釋男女思念之情
第五章 毛詩的歷史化解釋特色
第一節 毛詩歷史化解釋的淵源
5・1・1 引詩、賦詩的影響
5・1・2 先秦詩說的影響
5・1・3 先秦人的一種思維方式
5・1・4 古代音樂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歷史化的種種跡象
5・2・1 對於詩篇的作者,毛詩往往提出與《左傳》或三家詩不同的說法
5・2・2 同類詩歌歸入同一歷史背景
第三節 歷史化塑造各種典型――以文王的形象為例
5・3・1 文王有眾多賢能之臣
5・3・2 文王為興國之君
5・3・3 文王為得天命之君
5・3・4 文王為化民之君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語言環境與毛詩解釋
第一節 先秦引詩“斷章 取義”的分析
6・1・1 《左傳・文公二年》引“毋念爾祖,幸修厥德”
6・1・2 《緇衣》篇引“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6・1・3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引“王事靡�,不逞啟處”
第二節 思想和社會的變化給語言帶來的新義
6・2・1 君子
6・2・2 捨命
第三節 先秦至漢初《詩》的不同傳本文字不同的情況
結論
引用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