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十年,西方文論東漸,成了中國學界的熱門話題。所謂文論,原本是指20世紀發展起來的諸多西方批評理論。與此同時,它也代表發達資本主義變革態勢下,不斷掙扎求生的歐美新學潮流。本書力圖體現中國人的看法。而它講評的對象,如書名所示,事關西方人文學術百年劇變。此番劇變,一面涉及概念、方法和認識變化,一面又折射社會、文化與政治矛盾。在我看來,變化無不來自資本主義後現代因境。正由於這一因境,才有不斷加劇的學術危機。故而,本書實乃一項有關西方危機的思想研究,請勿當它是單純理論史。
基本介紹
基本內容,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內容
何謂西方文論……從1900年以來,西方人文學界產生大批跨學科的批評與創新理論。文論代表了不斷掙扎求生的歐美新學潮流,它包括文學專業的現代/後現代主義,哲學領域的現象學、存在主義、結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政治文化批判,以及它們同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雜交而來的闡釋學、接受美學、解構批評等。儘管來路不一,文論的共同癖好卻是一以貫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從尼採到福柯,從胡塞爾到德希達,各色批判思潮綿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斷超越形上學,突破人文傳統,引領西方學術創新圖變。
近年來國內的文論研究,大多各自為戰、缺少貫通。這裡牽扯一個研究原則:即文論文本解讀,須與其文化背景緊密相聯。所有理論文本,一旦脫離其賴以生髮、流行和變異的文化歷史語境,就會變得難以理解,或者易被誤讀。因此本書試用文化思想史的綜合之法,跨越學科,比較流派,以文論為中心、兼顧人文學術發展的全局觀。
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藉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出大學圍牆,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作者簡介
趙一凡,1950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學時當過紅衛兵,後下鄉插隊。1973年安徽大學外語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1年獲文學碩士,同年公派留美,哈佛大學史學碩士、哲學博士,兼任哈佛中國同學會主席,1989年回國。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美國文化批評》,三聯書店,1993年;《歐美新學賞析》,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譯有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三聯書店,1989年;《受默生文集》,三聯書店,1996年;《美國賴以立國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年。主編《西方文論關鍵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目錄
序言
導遊圖 後現代史話
開場白
第一講 概說現代性
第二講 後現代文藝緣起
第三講 後現代文化批判
第四講 後現代哲學話語
第五講 後現代政治圖譜
西方學術生態點評一 危機之下,適者生存
第一編 現象學逸聞
課前提示
第六講 胡塞爾與現象學的初衷
第七講 海德格爾:形上學終結
第八講 海德格爾:藝術與語言
第九講 海德格爾:科技與詩思
第十講 德國現象學餘波
西方學術生態點評二 詩思比鄰,交相輝映
第二編 後結構傳奇
課前提示
第十一講 結構主義回顧
第十二講 巴黎結構主義革命
第十三講 巴赫金:與結構主義對話
第十四講 巴特與克娃:文本雙人舞
第十五講 拉康:主體與欲望的變奏
第十六講 德希達:與形上學博弈
第十七講 德希達:延異與解構
西方學術生態點評三 差異橫生,不恥支離
後記 感念老師
西方文論必讀經典書目
人名譯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