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即從三身圓明之果位返向發心修行之因地。乃‘從因向果’之對稱。例如果位上之佛為化導眾生之故,乃方便示現菩薩身、聲聞身;另如念佛行者已往生淨土後,再返回娑婆之苦界,行還相回向之攝化,皆是從果向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果向因
- 釋義:三身圓明之位返向發心修行之地
- 類別:佛學術語
- 拼音:cong guo xiang yin
於密教中,為表示修行者從最初發心之位至佛果之位,依照悉曇豙(a,阿)字在音韻上之轉化,配合五方五佛,而有東因發心與中因發心兩種修行方向之別。其中,中因發心繫以中央之大日如來配上發心之因位,依次向東,南、西、北之方位修證,呈現從‘果位’至‘因位’之修行取向,特稱為從果向因。
另於天台宗所判釋之圓教位次,原有‘六即位’之說,並以之配合菩薩修行之各階位。六即,自淺至深之順序為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真即(分證即)、究竟即。日本天台宗之祖最澄即依六即位之說更創新義,謂以理即等前五即為因位,以第六之究竟即為果位,順著「始覺’之次第而向上進修,稱為從因至果;就教義法門而言,稱為始覺法門。反之,若基於‘佛凡一體’之理,以理即為圓滿之佛果位,以名字即乃至究竟即等後五即為化他之行的因位,如此由究竟即向理即逆向修行,則實為順著「本覺’之次第,由果向下轉修,稱為從果向因;就教義法門而言,稱為本覺法門。(參閱‘中因發心’1017、‘五轉’1206、‘從因向果’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