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區到民族生境:中國生態人類學的發展之路》是2024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文化區到民族生境:中國生態人類學的發展之路
- 作者:何治民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7 頁
- 字數:249000
- ISBN:9787576610925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從文化區到民族生境:中國生態人類學的發展之路》是2024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從文化區到民族生境:中國生態人類學的發展之路》是2024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以“物我二分”“物我兼利”“物我合一”三個代表性觀點,將西方生態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劃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文化與自然環境二元對...
在歐洲大陸,人類學一詞專指體質人類學,民族學一詞指社會文化方面的研究。背景介紹 人類文化學1901年由美國人類學家霍姆斯創用。旨在研究整個人類文化的起源、成長、變遷和進化過程。通過分析比較不同國家地區、民族部族的物質生產、社會結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異同,探究社會人類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其研究...
《人類學分支學科概論》是2017年1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錦鵬。內容簡介 人類學民族學所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而廣泛,從文化的生物性基礎、人的演化歷程到文化的起源、往昔文化的遺存以及現代人類的種種文化實踐,到族群形成、發展、融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會變遷,等等問題,無所不包。這就決定了人類學...
文化尋根是全球化趨勢下一種反叛現代性的普遍反應。在過去的20世紀,西方文化尋根發展成為波及範圍最廣泛的思想運動和民間文化復興運動,在理論上也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其中以文化人類學領域的成就最為卓著。簡介 作為文明人的文化尋根之源頭,關於原始文化的想像從文明伊始就伴隨著社會意識與個人的記憶不斷發展...
《從文化區到民族生境:中國生態人類學的發展之路》是2024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物我二分”“物我兼利”“物我合一”三個代表性觀點,將西方生態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劃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文化與自然環境二元對立階段、文化與自然環境之間有聯繫的階段、人類文化與所處自然環境合二為一的...
生態環境史的研究是尹紹亭教授近年來關注的領域,先後與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地球環境研究所等合作,組織了精幹的學術隊伍進行長期的田野調查,出版了《民族生境——從金沙江到紅河》、《雨林啊膠林——西雙版納橡膠種植與文化和環境相互關係的生態史研究》、《人類學生態環境史研究》三本論文集,都聚焦於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巫達,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縣人,彝族,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央民族大學彝學研究所所長。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類學會理事,北京市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當代人學家張榮寰在2007年5月提出: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是一個必然實現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從人類世界歷史生態、文化生態和現實生態出發,在生態全球化背景下,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為發展方向;以發展憲政、最佳化體制、最佳化結構、促進公民意識和認知水平;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
一、中國刀耕火種研究概況 二、生態人類學的視野 三、調查研究方法 試論當代的刀耕火種 ——兼論人與自然的關係 刀耕火種原始殘餘質疑 山地民族的適應方式 適應的原理及技術 走向衰落的原因 適應方式的重建 結論 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關於“民族文化”研究的反思 重溫文化的幾個基本概念 從文化分類認識保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