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馬邊有多遠(從北京到馬邊有多遠)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

從北京到馬邊有多遠一般指本詞條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是林雪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9年7月。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通過在機關工作的年輕大學生來到山高風寒的四川馬邊雪鶴村擔任“第一書記”,奮力脫貧扶貧,改變當地落後面貌的經歷,揭示了現實孕育著改變的巨大可能。該小說涉及面廣,真實地再現了包括馬邊在內的樂山歷史和地理風貌,以及參與脫貧的幹部民眾形象。小說中樂山元素突出,代入感強,不僅提到樂山大佛、王浩兒、綠心路等樂山人耳熟能詳的地名,還把在馬邊脫貧路上犧牲的幹部王川等人物故事融入其中,涉及樂山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京到馬邊有多遠
  • 作者:林雪兒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26萬字
  • 首版時間 :2019年7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是以中央、省、市三級紀委在馬邊扶貧為題材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塑造了一個生長在北京,在中紀委工作的年輕大學生林修,來到山高風寒的四川馬邊雪鶴村當“第一書記”。強烈的使命感迫使林修放下自己的小夢,以赤子之熱忱,與省、市紀委的扶貧幹部一起,把自己融為鄉村一員,身體力行,讓黨和政府的扶貧戰略在鄉村化為現實。在這期間,林修也成長為一名眉間有星空、胸中有家國的熱血青年。

人物介紹

林修
林修是中紀委一位年輕幹部,掛職鍛鍊到四川省馬邊縣雪鶴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雪鶴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日子裡,林修用真情獲得了村民的信任,拉近了與村民的情感距離。剛到雪鶴村,林修就遇到了突發重病的彝族村民吉克烏烏,他將她連夜送到了醫院。手術需要家屬簽字時,林修毫不猶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當醫生詢問他與患者的關係時,“她是我的村民!”這近乎本能的回答林修脫口而出,流露出他視村民為親人的真情。後來,他又放棄回北京過春節與家人團聚,只為照看突然喪夫的王太因老人和她那有智力障礙的兒子。
對村民的訴求,林修有所為有所不為。裝了一麻袋麻煩的村民鬼針草,經常提出些胡攪蠻纏的要求,林修對此堅決說“不”,也表現出駐村幹部堅定的原則性。他要讓村民知道,駐村幹部不是來當僱工做保姆的,而是要真正幫助村民實現脫貧致富的。修建學校,聘請老師,讓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學;集資修路,解決出行難,突破制約商品流通的瓶頸;引導村民入股建合作社,農產品實現集約化經營……這些做法,雖然困難重重,但總歸有先例可循、政策可依。如何解決一些五保戶建房資金困難問題,著實考驗林修等駐村幹部的能力。最終,他們通過動員這些村民將房子所有權預先抵押給村集體,由村集體負責翻修擴建,然後租給五保戶居住,讓村民不落一戶地都搬進了新家。
“總有一天,炊煙回到村莊,那隱約是稻穀晚來香;總有一天,天使安心夢鄉,在媽媽的懷裡輕輕晃……”《有一天》這首歌,是林修喜歡的歌,也是電影《建黨偉業》的主題曲。林修多次組織傳唱這首歌,堅定大家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心。村民中的優秀入黨積極分子也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黨支部成為雪鶴村堅強的戰鬥堡壘。告別終將到來。因為有著對村民的真情,林修才能在那個豐收的秋天說出這樣一段道別:“雪鶴村有幸,我們也有幸,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我們種下的精神和信念,會在這片土地成長。”

作品鑑賞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在扶貧題材中承載了扶貧青年幹部與鄉村的雙向成長主題。林修,開篇就是一個在領導們面前醉酒的青年,人人都感到他的稚嫩,每一杯他都不得不喝的酒背後都是酒文化潛規則,即便是善意的酒局他也招架不住,已經擺明這是一個失落、青澀年輕人的成長小說。印梅的親切與告誡儼然就是一個樂山版趙慧文,進入村子,甚至另兩位第一書記都不好讓這位醉酒菜鳥與村里人見面,何況還有“不懂事”的村里人和重重的扶貧矛盾都展示出冷冰凍的現實。面對眾多深沉的“老鬼”,林修就憑著對一顆大樹的親切與執著而開始白鶴村生活了,這活脫脫一個鄉村版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扶貧大業是一條主線,而林修的情感與能力的雙重成長是另一條主線,這構成問題小說與成長小說的復調敘事。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本意是要寫一部成長小說,而語境解讀成了個反官僚主義典型,《北京到馬邊有多遠》本意肯定是要寫一部扶貧小說,但承載這個主題的是一個成長的年輕人,是一個年輕人眼裡和心裡的扶貧。作家主觀意圖和作品客觀接受之間的開闊空間,正是復調小說豐富意蘊的典型效應。從小說結構和人物模式來說,一個封閉空間的外來者,一個鄉村裡的外來人、城裡人,他和鄉村間跌跌撞撞的故事構成對雙方都同樣意外和新鮮的經驗,這恰恰更有效地反襯和凸顯固有運行邏輯的怪異。童真與老練之間的對比碰撞,不光產生戲劇性,也產生尖銳性,對鄉村社會、官場邏輯那些已經經年累月運行而見怪不驚的陳規舊習,也更易引起從表層事件到文化深層的系統反思。最終,林修獲得情感和與能力的雙重成長,而鄉村也要改變固有的陳腐運行邏輯,這是另一方的成長,小說在扶貧幹部和鄉村的雙向成長中得到良性升華,對於扶貧事業來說,這也才是從短暫功利到長效發展機制的真事業。“拉迪老師,你說得對,我們錯了。應該是拜訪,也值得我們拜訪。這土地上的人,睿智通達的曲別大叔、勤勞驕傲的惹革兒、求變的阿約、能說會道的鬼針草、堅忍樂觀的李芒都值得讓我們學習。何況這高山,這河谷,包括這雨的氣勢,都該是我們仰望的。”這不是趙樹理《老楊同志》的成熟下鄉幹部,也非周立波《山鄉巨變》的工作組們對鄉村的單向改變,而是一個雙向改造共同成長的良性發展主題。
從筆調上來說,林雪兒具有清新澄澈、真實真誠的散文詩化風格,正是與這種充滿青春活潑基調的雙向成長命意的相得益彰,使得全小說情感基調和諧自然,構成一個忠於靈魂忠於大地的敘事,即便那些有些格式化的政策宣講也顯得水到渠成,化為點睛之筆。

作品影響

入選項目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被四川省委宣傳部列入四川省2017—2021年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規劃項目,同時被四川省作家協會納入“文學扶貧萬千百十活動”重點選題。
獲獎記錄
2022年11月12日,《北京到馬邊有多遠》獲第十屆四川文學獎長篇小說獎。

作品評價

該小說雖立足小涼山馬邊,但視角開闊。走訪、修路、教育、黨建、安居,有衝突,更有愛、情懷和改變,人物性格鮮明,記錄彝漢民眾共同奮鬥,讓山村一步越千年的脫貧故事。小說涉及面廣,真實地再現了包括馬邊在內的樂山歷史和地理風貌,以及參與脫貧的幹部民眾形象。小說中樂山元素突出,代入感強,不僅提到樂山大佛、王浩兒、綠心路等樂山人耳熟能詳的地名,還把在馬邊脫貧路上犧牲的幹部王川等人物故事融入其中,涉及樂山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樂山日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
2019年7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978-7-220-11370-3

作者簡介

林雪兒,本名王雪珍,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八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四川省作協全委委員、樂山市作協副主席。有小說散文發表在核心文學期刊,入選年度選本。著有散文集《雪落拉薩》,中短篇小說集《黑天使》,長篇小說《婦科醫生》《親愛的寶貝》,曾獲郭沫若文藝獎、巴金文學院文學獎。現供職于樂山市中醫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