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首詩詞看毛澤東的所謂“猴氣”

“虎氣”、“猴氣”之說,源於毛澤東1966年7月8日的一封信:“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如何理解毛澤東自鑒的“猴氣”?我們注意到,一些外國學者由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隔膜,難免作出帶有偏見的理解。我國學者陳晉在其專著《毛澤東之魂》中把“猴氣”與孫悟空聯繫起來論述,並以歷史文獻為依據,對所謂“猴氣”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概括說明。他認為“猴氣”可以理解為毛澤東性格和思想方面的不滿現狀,崇尚創造;不拘成規,追求變動;不搬教條,注意靈活;不求刻板莊重,習慣灑脫機趣等。由此審視毛澤東詩詞,其中有幾首集中體現了所謂“猴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五首詩詞看毛澤東的所謂“猴氣”
  • 類型:文獻研究
  • 來源:《黨的文獻》2012年第2期
  • 作者丁  毅
  • 發表時間:2012年2月
“虎氣”、“猴氣”之說,源於毛澤東1966年7月8日的一封信:“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如何理解毛澤東自鑒的“猴氣”?我們注意到,一些外國學者由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隔膜,難免作出帶有偏見的理解。我國學者陳晉在其專著《毛澤東之魂》中把“猴氣”與孫悟空聯繫起來論述,並以歷史文獻為依據,對所謂“猴氣”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概括說明。他認為“猴氣”可以理解為毛澤東性格和思想方面的不滿現狀,崇尚創造;不拘成規,追求變動;不搬教條,注意靈活;不求刻板莊重,習慣灑脫機趣等。由此審視毛澤東詩詞,其中有幾首集中體現了所謂“猴氣”。
毛澤東從13歲起就喜讀《西遊記》,且“年既老而不衰”。孫悟空那敢於藐視至尊玉氣概和大無畏精神始終感染著毛澤東。每逢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孫悟空的這種氣概與精神就往往被釋放出來,體現在毛澤東的詩文之中。
1935年10月,毛澤東在長征路上創作了《念奴嬌·崑崙》一詞。他在自注中說:“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詩人想到孫悟空把山“變白”,卻又走向另一極端——“攪得周天寒徹”,於是他發出奇想,“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而且分別“遺歐”、“贈美”、“還東國”,以達到實現“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目的,展現了毛澤東要完成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藍圖。
1936年2月,毛澤東在東征路上所作的《沁園春·雪》一詞,上闕是一組極具想像力的意象群,其中“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畫龍點睛之筆,這一句可能是受到孫悟空名號“齊天大聖”的啟示,不過又進了一步,不是“齊天”而是與“天公”比高。這一句的深刻意蘊在下闕,借對五位帝王的評點而推崇當代的“風流人物”。五位帝王對中國的統一和發展都作過歷史貢獻,但他們代表的是封建制度,從根本上說是同人民民眾對立的,最終成為歷史的過客。而今天的“風流人物”——無產階級——要創造嶄新的社會制度,代表的是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這就高過歷史上任何封建帝王。與誰比試高下呢?毛澤東後來曾說過,“玉皇大帝是很專制的,像蔣介石一樣”;“蔣先生總以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我不信邪,偏要出兩個太陽給他看看”。這些都為“欲與天公試比高”作了最好的詮釋。
1958年,毛澤東寫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組詩。當年這組詩發表時,人們普遍對第一首“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有點莫名其妙。後來作者在給周世釗的信中作了詳細解釋。原來“八萬里”是指地球一晝夜自轉速度,“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在銀河系裡穿來穿么,但仍不知詩人何以如此去寫。也許又是從孫悟空身上得到了啟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降伏妖魔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憑藉個人之力;二是靠豬八戒、沙僧協助;三是到天上尋求神靈相助。毛澤東在這裡傳用的是第三種。當地上瘟神肆虐就連華佗也無可奈何時,於是到天上向出身勞動人民且成為神仙的牛郎詢問辦法,可牛郎也無良策,結果仍然是人民悲慘“鬼唱歌”。由於借鑑了孫悟空降魔方式,詩人就把深重的憂慮寫得更形象具體了。
詩中“瘟神”不單指血吸蟲病,也是喻指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後形象及其帶來的社會弊病。如何改變這種落後面貌,要靠社會主義建設;怎樣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毛澤東試圖探索一條不同於蘇聯的道路。為此他發動了“大躍進”運動,並認為找到了不同於蘇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即民眾運動的方式。組詩第二首則是對人民民眾建設運動進行歌頌。當時曾有“向地球開戰”的號召,毛澤東在詩里抒發了六億人民戰天鬥地的豪情。這首詩本來寫於盛夏,然而詩人筆下卻是一片春天景象,所謂“春風楊柳萬千條”。全國人民仿佛具有了孫悟空的“法性”,可以“應物隨心”,做到“青山著意化為橋”。而“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也把社會主義建設運動中的六億人民“孫悟空化”了,似乎具有了超自然的力量。這在當時一些民歌中也得到了反映,如《我來了》之類。《送瘟神》表現的主旨是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中可以看出孫悟空的勇於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對這種探索起到了鼓舞的作用。1961年11月17日,毛澤東寫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詩。詩中孫悟空直接出詩人筆下的孫悟空儼然成為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戰士了。當年的反修自有反對蘇聯霸權之意,這裡就不多贅言了。
毛澤東自鑒個性中有“猴氣”也有“虎氣”,“虎氣”“是為主”,如何理解“虎氣”與“猴氣”的兼備共存呢?在毛澤東看來,“虎氣”是正視現實的障礙和困難勇於挑戰的戰鬥精神狀態,“猴氣”則是對勇於挑戰的戰鬥精神的靈動飛揚。“虎氣”主要是體現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堅定性的一面,“猴氣”則主要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靈活性的一面。
毛澤東的詩詞在創作方法上倡導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而這五篇詩詞顯然都是側重表現出了革命浪漫主義的色彩。一些研究者在談到毛澤東詩詞中浪漫主義特色的形成時,往往只是與毛澤東喜讀唐代“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聯繫起來考慮,這是不夠的。“三李”對毛澤東詩詞創作影響主要是在浪漫主義手法的借鑑上,而孫悟空身上體現的敢於向阻礙前進、反對進步的最高權成挑戰、勇於拼搏、一往無前的鬥爭精神,則影響到毛澤東的正氣凜然的堅毅性格的形成,也成為毛澤東詩詞不同於歷史上任何浪漫主義詩歌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