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村

據王氏家譜記載,從上村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0年)。先有姜、楊兩姓由安徽省來此居住,以兩姓命村名為姜楊莊。後有王、叢、宮、於、孫等姓來此地居住。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因王姓先祖率鄉民平亂有功,朝廷為表彰村民忠勇之舉、並有順從皇上之意,故賜名為從上村。另一說為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建村。 從上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04′,北緯36°40′。東與潮外村為鄰,西與嶗峙埠村交界,南隔海灘與潮里村接壤,北隔公路與路疃相望。隸屬大閻家鎮,距市政府駐地15公里。 從上村每逢農曆三、八為集市日。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是趕山會的日子,參加山會人數近萬人。古有“四月八,從上發”之說,是海陽西南部的貿易中心。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9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梁、花生、大豆、蔬菜、林果等。 2002年,全村660戶,1790人。有姜、楊、王、叢、宮、於、孫、包、紀、柳、遲、李、鞠等13姓,均為漢族,其中王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從上村
  • 面積:約4平方公里
  • 人口:1790人
  • 耕地:199公頃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0年,村設立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76人。村委重視科技教育,經常聘請專家來村講課,傳授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並多次派人外出參觀,學習外地致富經驗,為科學種植、養殖打下了堅實基礎。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25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450公斤,全村總收入295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200元;有運輸車輛200多輛,機車180輛;電話近300部,彩電400餘台,電冰櫃160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整齊,滿街瓦礫。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5年以來,村統一規劃街道、住房建設,整修街道2000多米,新建住房300多幢。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26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的福利不斷提高。1982年,集體投資用上電網供電。1993年以來,村對參加養老保險者,每人補助20元,提高了村民入保的積極性。2000年,一次性安裝電話280多部,成為全鎮電話普及村之一。村先後投資22萬元,購買彩電、VCD等設備,改善了幼兒的教學條件。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中共龍山區委書記張善亭來從上村,發展王克敏、姜林克、王玉玲(女)等3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立黨小組,王克敏任黨小組長。村黨組織與區武工隊緊密配合,發動民兵、青年積極參加八路軍。並組織民工、擔架隊支前,派出支前人員100多人參加淮海戰役。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有12人為國捐軀,有18人負傷致殘。 1947年,黨組織發動民眾進行土改複查。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7人。2002年,全村有黨員75人。曾先後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王克敏、王永林、王恩澤、姜存文、王欽仁、王春福、王學法、姜福田、王興信、王克發、於增潤、喬振忠、王學文、王合軍、包明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先後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王延桂、王克信、王文修、王欽仁、王永林、王欽信、王發祥、姜福田、王春福、王學法、王文治、王永善、王克法、喬振忠、王學文、王旭升。1999年4月20日,王旭升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