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是唐衛彬、李鵬翔、胡喆創作的文字訊息。

2021年,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 所獲榮譽: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 作者:唐衛彬、李鵬翔、胡喆
  • 作品類型:文字訊息
作品詳情,作品原文,作品背景,作品點評,所獲榮譽,相關報導,

作品詳情

作品類型
作品名稱
作者(主創人員)
編輯
刊播單位/發布平台
報送單位
文字訊息
《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唐衛彬、李鵬翔、胡喆
集體
新華通訊社
新華通訊社
參考:

作品原文

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新華社武漢4月8日電(記者唐衛彬、李鵬翔、胡喆)這是注定將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
經過76天的舉國拼搏、900多萬人的頑強堅守,作為全國抗疫決戰決勝之地,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標誌著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7日深夜,在武漢西高速收費站,記者看到不少車輛提前在此等候。8日零時許,匡後堯駕車駛出武漢西大門,他說:“我們都對這一天期盼已久。”
武漢正在不斷恢復“九省通衢”的活力。零時50分,經停載客的首趟旅客列車K81次緩緩從武昌火車站駛出;7時22分,復航起飛的首班客航MU2527從天河機場飛往三亞。
長江大橋橋頭,車潮的涌動與火車的轟鳴、輪船的汽笛一道,奏出“重啟”交響曲。東湖春和日麗,光谷復工繁忙,大街小巷中,有的市民“過早”時一邊等候那碗最愛的熱乾麵,一邊互道“好久不見”……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回顧1月23日10時起實施離漢通道管控以來的日日夜夜——
人們不會忘記,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八方馳援、眾志成城,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人們不會忘記,走過驚恐、焦灼、悲傷……在與疫魔的搏鬥中,那些識大體、顧大局的武漢人,那些緊閉門窗進行的特殊抗疫戰鬥;
人們不會忘記,那些白衣執甲的醫務工作者,那些聞令即動的人民子弟兵,那些堅守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和挺身而出的志願者……
在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截至4月7日24時,武漢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0008例,治癒出院46991例,現有確診病例降至445例。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封城”有效阻斷了疫情蔓延,贏得了時間,也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積累了經驗。
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開城門”不等於“開家門”。按照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要慎終如始,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持續做好小區封控管理工作。
“從疫情開始,我們就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刻,也沒有退縮。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我們還將繼續戰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說。

作品背景

這是抗疫鬥爭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新華社隆重推出的重要訊息報導,見證和記錄了武漢“解封”這一重要的歷史性時刻。
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作者作為新華社武漢前方報導指揮部總指揮和骨幹記者,指揮或參與了武漢抗疫一線報導的全過程,闖“紅區”、入方艙、進社區,訪病患,使稿件最終具有豐厚的一線素材積累和思想的凝練。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抗疫鬥爭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多次深入研討,謀篇布局,總結提煉,4月8日凌晨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之際,深入高速路口、機場、火車站多地直擊現場採訪後,精心打磨,字斟句酌,追求精品。

作品點評

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有溫度”地記錄歷史
2020年4月8日零時,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封城和76個日日夜夜艱苦卓絕的鬥爭,英雄之城武漢終於迎來了“解封”時刻:水陸空離漢離鄂通道全面開啟。《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以下簡稱《重啟》)一稿全面生動、權威翔實地報導了這一重要歷史性事件。在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獎中,它也無可爭議地收穫了訊息一等獎的最高榮譽。作為終評評審,我自然為這篇精品佳作投下了充滿敬意的一票。
(一)
好作品自帶流量。這篇訊息播發後,先後被百餘家媒體採用,網際網路、新媒體瀏覽量累計破千萬。究其原因,它回答了客群的欲知、應知、喜聞樂見。
好作品自有它的無可替代性。在評審眼中,這是一篇新聞性、思想性、可讀性俱佳的好訊息,它用908字的短短篇幅,巧妙地完成了舉世關注的武漢抗疫鬥爭的宏大敘事。稿件告訴讀者:雖然抗疫鬥爭尚未結束,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這正是2020年全國人民休戚與共的生命關切,也是《重啟》一稿的主題承載。
同行的檢視如一面鏡子。有媒體人稱讚說,這篇報導兼具歷史視角、全局高度、人民情懷,充分體現了國家通訊社的特殊站位和視野。
(二)
訊息的標題是它的眼睛,也是成就好稿的基礎,有經驗的記者絕不草率處之。《重啟》一稿採取“兩段式”標題法,將稿件的主題以前段式前置,引出稿件最重要的新聞點——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以“虛”引“實”,最大限度充盈信息量,鮮活、生動、形象地傳達出武漢解封這一核心新聞事實。標題設定中“暫停”“重啟”“解除”“管控”四個動詞力透紙背,將抗疫鬥爭的慘烈、壯闊、堅守、決勝高度濃縮而又過程化展開,大大強化了文章主題的重大和事實的無可置疑。
“這是注定將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稿件的導語評述結合,通過一句點明要義的評論式敘述和一句核心新聞事實的描述,並以準確平實的語言開篇,開宗明義、簡明扼要,突出了新聞的核心價值和意義。
“倒金字塔”結構是重大新聞事件訊息報導的常用手法。《重啟》一稿導語之後,即點明新聞背景:“解封”是經過76天的舉國拼搏、900多萬人的頑強堅守所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接著以大量來自車站、碼頭、街巷、公園、早餐攤點等場所的“我在現場”多點描述,見事見人,有情有景,全方位地支撐起“重啟”最硬核的新聞事實,新聞背景、現實場景、價值意義均高度凝練、真實記錄,既符合媒介融合時代的傳播規律,也多元化地呈現出新聞訊息具備的豐富元素,做到了新聞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統一。
(三)
在做足了“我在現場”的文章後,作者順應人們的閱讀情緒,恰到好處地“逆鋒起筆”,用電影蒙太奇手法和三個“人們不會忘記”的排比句,層次分明、簡潔有力地連結出艱苦卓絕的抗疫歷程。決策層的運籌擘畫、白衣執甲的忘我犧牲、子弟兵的聞令而動、全國各地的鼎力馳援,江城市民的顧全大局、社會各界的萬眾一心……作品中仿佛正在澎湃著偉大抗疫鬥爭的磅礴力量。
稿件在短短篇幅中,竟能展開這樣縱深宏闊的畫卷,此乃作者最具匠心的一筆。
之後,筆鋒跳轉,行文節奏加快,幾個數據就鐵證般詮釋了當初以封城阻斷疫情蔓延的經驗和意義。最後,作者不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職責,客觀描述抗疫鬥爭仍將面對的風險與問題,“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開城門’不等於‘開家門’”,引導和提醒人們勝利之時仍需保持清醒與冷靜。
《重啟》特別力求“短、實、新”,用一個個金子般的語句和細節來豐富訊息寫作。“九省通衢”的活力、長江大橋橋頭奏出的“重啟”交響曲……通過一個個具象化的符號,把細節感拉滿,也讓稿件更加具有質感和節奏,讓新華社傳統的通稿訊息更加靈動、更接地氣。“封一座城,護一國人”,這樣既簡潔有力又具有傳播潛力的短句,畫龍點睛,讓稿件擁有了靈魂。整篇稿件句子短、節奏快、跳躍性強,保證了信息抵達客群的連貫性和植入性,句句如實錘落地,鏗鏘有聲。
(四)
疫情是一場災難,解封只標誌階段性勝利。《重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稿件調性拿捏十分得當。作為有經驗負責任的記者,他們向客群講述的是戰勝災難、走出陰霾的不易和欣慰,因此筆調始終是沉穩的、平實的、堅毅的,沒有淺層次的喜氣洋洋、也不渲染萬眾歡呼。
決定稿件調性、氣質的是作者注入稿件的內在情感。閱讀《重啟》,你會從故事鏈中發現一條“有溫度”有律動的情感線。
請看:
“我們都對這一天期盼已久”,這是4月8日零時一位普通人駕車駛離武漢西大門時發自肺腑的心聲;
“大街小巷中,有的市民‘過早’時一邊等候那碗最愛的熱乾麵,一邊互道‘好久不見’”這裡有最普通卻最有代表性、最地域且極具煙火氣的情感表達,仿佛讓人看到那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聽到了久違的市井寒暄,市民們對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人們不會忘記,走過驚恐、焦灼、悲傷……在與疫魔的搏鬥中,那些識大體、顧大局的武漢人”“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刻也沒退縮”……
訊息筆墨精練、篇幅不長,但從導語中的“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到“我們還將繼續戰鬥”的結尾,全篇13個自然段中,11個直接寫到人。
解除管控是說事,稿件落腳是寫人。普通人的鏡頭、生活化的場景,正如鄒韜奮先生說過的,“簡直隨他們的歌泣為歌泣,隨他們的喜怒為喜怒,恍若與無數至誠的摯友握手言歡似的”。唯其如此,筆下的文字才會有溫度、感動人。
(五)
“身入”方能深入,豐厚的一線積累才是孕育精品佳作的物質基礎。3位作者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指揮或參與了新華社武漢抗疫一線報導的全過程。他們和江城人民一道,跨越冬與春,經歷生與死,冒著巨大的未知危險,闖“紅區”、入方艙、進社區,訪病患,發出大量明辨是非、提振士氣、鼓舞人心的抗疫報導,形成豐厚的採訪積澱。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之際,記者又深入高速路口、機場、火車站多地直擊現場,因而才有《重啟》一稿寫作時左右逢源、出手時冒熱氣、接地氣、大而不空、活而不散的上好品相。
要成就一篇好作品,絕非什麼人都可以撞大運;優秀的作品後面必然是優秀的記者。新華社武漢前方報導指揮部總指揮、湖北分社社長唐衛彬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新華社湖北分社總編室常務副總編李鵬翔獲得“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增援湖北的新華社國內部記者胡喆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社會把“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的崇高使命賦予那些心懷“國之大者”的媒體記者。
武漢“解封”是一個動態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寫一條簡訊足矣,或許有人說看看短視頻就夠了,或者有人照發個新聞發布會的通稿交差。但是,我要說,無論技術賦能使媒體形態、呈現方式、分發渠道如何五花八門,今天依然需要用文字記錄和思考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寫好文字訊息,依然是媒體人的孜孜追求。

所獲榮譽

2021年,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相關報導

2021年11月,《傳媒茶話會》特邀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終評評審、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誠賞析新華社的一等獎作品——《從“暫停”到“重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