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洞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城鎮東山頂,玉皇宮北邊二十米的地方,有一個較隱蔽的天然小岩洞,東臨黃海可觀海上動靜,西蔽陸地可作隱身,民間稱之為“觀潮洞”。從1944年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形勢發生戰略性轉折,進入反攻階段。日本侵略軍為垂死掙扎,負隅頑抗,將觀潮洞人工開大,拓寬拓深,還在洞的兩側加了巷道掩體,以便長期駐紮賴在南城。但洞穴剛剛修好還沒來得及加工,日本就宣布無條件偷投降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了,中國軍隊收復了日軍占領的失地南城。當時駐紮在南城的中國軍隊中,有一名文職小軍官,於1946年春,將日軍丟下的的觀潮洞改名為“徒然洞”。在洞口的上方刻“徒然洞”三個大字,落款為“三十五年孟春,阜寧高卓然題,住持隆引敬勒”。
洞的左側有一大段石刻:“民國三十五年春,觀徒然洞偶感:扶桑倭寇兮撓我邦,穿穴襲我兮徒然忙。血戰八載兮洗國恥,山重整兮日月光。安莫忘危兮繼奮鬥,縱橫宇宙兮當自強。古燕國楨高捷題。”經考察,高捷和高卓然是同一個人的名字和字分別運用。此人是現在濱海縣八灘鎮愛木樓村人,在四六年的時候,八灘屬阜寧縣。民間相傳這位高氏為書香門第出身,當時在軍隊中為參謀文書之類的小官,但胸有大志,是愛國愛家鄉有很高的民族氣節的人,同南城百姓關係很好。人品文品皆是是一等一的,這是天理所然,高氏改“觀潮洞”為“徒然洞”,並將這首詩刻在鳳凰山的脊樑處,同南城的優秀傳統鳳凰文化是相合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