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駿棟

徐駿棟,著名華裔科學家,湖北南漳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1984年和1987年,分別獲華中科技大學動力系學士和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博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Carl Richard Soderberg講席教授,國際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的權威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駿棟
  • 國籍:中國
  • 職業:國際上5個傳熱學、納米技術和能源技術學術刊物的編輯
  • 主要成就:在熱能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是權威人物
  • 籍貫:湖北南漳人
個人簡介,兼職,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個人簡介

姓名:徐駿棟
性別:男
簡歷:
1980年,從湖北省襄陽五中畢業;
1984年和1987年,分別獲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動力系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3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時任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教授);
1993年至1997年,任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
1997年至2001年,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副教授;
2001年,轉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現任Carl Richard Soderberg講席教授。
他是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SF)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古根海姆基金會會員(Fellow)、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

兼職

他擔任國際上5個傳熱學、納米技術和能源技術學術刊物的編輯,曾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納米技術學會顧問組組長,擔任麻省理工學院Pappalardo微納米工程實驗室主任,以及美國能源部前沿能源研究中心資助的固體太陽能熱電能量轉換研究中心主任。

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2010年2月17日公布了68位新院士名單,麻省理工學院微納米工程實驗室主任當選。
因其在納米傳熱和熱電轉換領域、納米超材料上的卓越貢獻而被當選為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認為,因其首次打破被公認為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的“黑體輻射定律”公式,證實物體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被授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該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進一步了解,它的套用也涉及光熱光電、半導體、磁儲存等領域。
美國國家工程院是美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成立於1964年12月,是世界上極有影響的工程院之一,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該機構授予在工程研究、實踐以及教育領域成就卓著的學者,選拔院士時極其嚴格,每年增選院士人數均“不超過上年度院士總數的3%”。美國國家工程院當天還公布了9位外籍院士名單,目前院士總數達到2267人,外籍院士196人。
此次68位新院士中,三位華裔教授上榜。另兩位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納米科學和工程中心主任張翔教授、史丹福大學管理資訊科學學院及商學院李效良教授。
成就
在熱能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是權威人物。他率先研究量子結構中的熱傳導,他的研究結果推動納米結構的熱電材料的研發。他的研究涉及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基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感測器等。他在大量知名刊物中發表有關納米結構中的熱傳導、熱電傳輸理論和性能評估,以及輻射熱方面的文章,包括權威的《科學》和《自然》雜誌。
出版了1本專著,參與合著其他10本專著;他發表了160多篇期刊論文,他在240多個國際會議和國際研究組織中發表了主題演講和特邀演講。他擁有4項專利和近20個正在進行的專利申請。他是 GMZ能源公司創辦人之一。
他主導多項研究項目,包括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倡議(MURI)中的熱電項目等。
他獲得了ASME傳熱紀念獎、研究與發展100獎(此獎在美國被稱為 創新的奧斯卡獎)、NSF青年科學家獎、ASME傳熱雜誌傑出評審獎等。
現任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副主編、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主編、MATERIAL ENGINEERING A特邀主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編委等。
他培養了很多優秀博士生。從1993年至2009年,有近20名博士生學成畢業。他們現在大多數都在世界著名大學任教(如楊榮貴、申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