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明校長和法大的這七年

徐顯明校長和法大的這七年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剪影

基本介紹

  • 書名:徐顯明校長和法大的這七年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3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法律出版社
  • 作者:高佳勝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86266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徐顯明校長和法大的這七年》不同於往者,概於作者一改此前著史者一貫堅持之“客觀”原則,而將己身之經歷、情感、評析傾注於字裡行間,遂使所就文本不同於此類書籍往昔之冰冷模樣,而在死寂枯燥的資料間,多出了一股主客互動之綿綿不絕的溫情與活氣

作者簡介

高佳勝,1981年6月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2001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先後就讀於民商經濟法學院、商學院。期間任班級副班長、團支部書記、校學生委員會權益部部長、校學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先後獲得院級、校級“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現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資本項目管理處。工作期間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得“國家司法考試A類證書”,先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國家外匯管理局內蒙古自治區分局系統優秀信息員”、“全國外匯年檢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法大危局
第二章 新官上任
第三章 法大新政
第四章 校慶大典
第五章 院系調整
第六章 科研革命
第七章 教學鼎新
第八章 人才鏖兵
第九章 破局揚帆
後 記

序言


20世紀,科學史家李約瑟在其鴻篇巨製《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21世紀初,溫家寶總理又發出了“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的“錢學森之問”。
徐顯明:“大學是什麼?”,載徐顯明:《追尋大學之道》,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二者均劍指中國高等教育構建問題。
如何回答二公之問,可能人言人殊,當然亦無法一言以蔽之。不過,這個問題之不好作答似不待言,倘若把握不好的話,答案要么容易流於意識層面上的蒼白,要么容易失於一種章本上的啟示。現實中,既能在理論層面給出完美答案,又能在實踐層面提供有力支撐的主體尚不多見。
好在,作為國內人文社科研究重鎮之一的中國政法大學(本書簡稱法大),在21世紀之初的七年裡,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以其取得的一系列人所共見的業績,向國家和社會提交了一份屬於自己的答卷。
當其時,筆者正就讀於法大,不但親身經歷了學校這段波瀾壯闊的發展建設歷史,更是親眼目睹、體察身受了其間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此後,因緣際遇、時機巧合,遂寫就了這部網上點擊達三十餘萬次的作品。
本書不同於往者,概於作者一改此前著史者一貫堅持之“客觀”原則,而將己身之經歷、情感、評析傾注於字裡行間,遂使所就文本不同於此類書籍往昔之冰冷模樣,而在死寂枯燥的資料間,多出了一股主客互動之綿綿不絕的溫情與活氣。
作者不揣一己之力,為一校的發展建設歷史著書立說。全書總括學校發展之歷史背景、理念方針、治理方略、聲譽建設、人事變換、機構整合、文化慶典、院系調整、科研發展、教學革新、人才爭戰、對外交流、後勤基建等諸多方面。為文下筆時,閱字近千萬,終得二十餘萬字,歷經多次修改,以成此書。但限於個人眼界,書中錯誤疏失、掛一漏萬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諸君寬宥則個。
書名雖雲《徐顯明校長和法大的這七年》,但卻並無宣介一人、一校之意,概因當年網上發文初名如此之故,還望讀者諸君莫要窄視了作者心中之本意。筆者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凡涉公共事業建設之事,絕非哪一個人或哪一些人可獨自擔當,而必由全部涉事主體戮力同心、全力以赴,方可功成!所以本書不只屬於法大中那些走了的人、那些正在的人、那些將來的人,它更屬於一切關心、關注、關愛和關懷國家高等教育成長和發展的人。
《華嚴經》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淮南子·說山訓》言“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科學界歸總之“宇宙全息論”等,均閃爍著人類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之智識上的靈光。七年之於法大,法大之於整個高等教育界,其理亦如是。
唐代史學大家劉知幾,曾提出“史學三才論”和“書法直筆論”。清人章學誠先生又在“才、學、識”的基礎上,加了個“德”字,遂成“史學四長說”。後知末學如我者,為文論事亦循此原則,不溢美、不掩惡,力求秉筆直書、持之有據,以體“著書者之心術”!
司馬遷曾在其所著《史記·報任安書》中言其志曰“故述往事,思來者”。本書亦宗此。是為序!
高佳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