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城,位於河南省滑縣上官鎮。因比鄰崔陽城與李陽城,俗稱“西陽城”或“大陽城”。每年的農曆三月初八和九月十九,是豫北遠近聞名的老爺廟會,村民在此集會;現在增加了每月的逢八到此趕集,從而加強了村民的商業意識和村裡的商業交流活動。
徐陽城地處豫北平原,曾為黃河故道,典型亞熱帶內陸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自古以農業為主,適宜五穀雜糧種植,一年兩熟,現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農耕時令與二十四節氣分毫不差。
徐陽城歷史悠久,村中以徐姓居多,現有楊,段,王,龐,黃,周,武等諸姓融合混居。民風淳樸,安居樂業,擁有百年歷史的徐陽城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徐陽城
- 外文名稱:Xu Yangcheng
- 別名:西陽城 大陽城
- 行政區類別:豫北
- 所屬地區:華北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472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4000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徐陽城國小,柳青河,五爺廟
名稱來源,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概況,著名人物,
名稱來源
徐姓出自贏姓,是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之後裔。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時被封於徐,建立徐國。周穆王時至32世孫徐君偃,頗得百姓擁護,國力日益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巡遊四方,以致國政無人管理,徐君偃就產生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自稱徐偃王,率各國聯軍向周進攻,穆王得知,乘造父駕的車,一日千里回到周都,派出大軍前去鎮壓。徐君偃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主動收兵,棄國出走,躲到彭城(今徐州)一帶的深山中。周穆王打敗徐偃王后,因見他在當地深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公元前512年,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子的後代便以國為姓,稱徐氏。
在古代,這裡有過一個知名的古城,名叫平陽城。大概是從明洪武年間,祖先從山西省洪洞縣老槐樹底下搬遷而來。因為古城的具體位置無從查考,所以坐落在這一帶的三個村子,都以陽城命名。為了區分方便,三個陽城分別冠之以三家大姓,於是就有了徐陽城、崔陽城和李陽城三個村名。李陽城和徐陽城是連在一起的,人民公社時曾是一個生產大隊,徐陽城被稱作前街,李陽城被稱作后街。崔陽城在李陽城和徐陽城的東北方向,中間隔了一里多地。因為兩個大隊位於從東北到西南的一條線上,所以習慣上稱崔陽城為東陽城,李陽城和徐陽城為西陽城。
行政區劃
隸屬河南省直管縣滑縣下轄的上官鎮,相鄰村莊有崔陽城,李陽城,郝三寨,陸合,武安寨,南為夢莊村(屬鄉),西南為馮寨村(屬瓦崗寨鄉);魯邑寨,東南為北李莊(屬慈周寨鄉)。
自然資源
柳青河自西向東川流
經濟概況
本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春小麥.玉米.花生等。近年來經濟成份逐漸複雜,化工(主要是塑膠工業)發展。
著名人物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後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駒王,是中國歷史上西周早期諸侯國徐國的國君。徐偃王之父,周公旦時期,一直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國的戰爭非常頻繁。在周成王元年(前1042年),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貴族針對周朝叛亂——武庚叛亂,徐子自稱徐駒王,反抗周公的東征。徐駒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到黃河邊,《禮記·檀弓》篇中記錄了徐國大夫容居的回憶:“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3、徐偃王:若木之後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於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適逢當時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於遊玩打獵,徐偃王起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車適時趕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見,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犧牲,於是棄國出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於他深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於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
4、徐福:秦朝方士,相傳他因到東海為秦始皇采長生不死藥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漢水利家,於漢武帝元光年間主持漕渠開鑿工程,修成全長300餘里的水渠,使關東至長安的漕運時間省去一半,沿渠萬餘頃農田得到灌溉。
6、徐庶:東漢末年名士及戰略家。字元直,本名福。先歸劉備,輔佐劉備治理新野,先後敗曹軍新野討伐隊,被曹操器重,納程昱計賺徐母至許都以脅迫庶棄劉從曹。徐庶至孝,從曹後其母自縊死,庶至曹營終生不發一計。
7、徐世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績。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後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李績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
8、徐敬業:唐朝將領。是唐初名將李世績(原姓徐,賜姓李)之孫。他是唐睿宗時反武則天起事的領導者。
9、徐階:明代嘉靖年間名臣,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任職,可以說徐階的整個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點就是他鬥倒了權勢熏天的嚴嵩。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鐧,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
10、徐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和遊記文作家,後人據其日記整理成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遊記》。
2、徐駒王,是中國歷史上西周早期諸侯國徐國的國君。徐偃王之父,周公旦時期,一直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國的戰爭非常頻繁。在周成王元年(前1042年),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貴族針對周朝叛亂——武庚叛亂,徐子自稱徐駒王,反抗周公的東征。徐駒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到黃河邊,《禮記·檀弓》篇中記錄了徐國大夫容居的回憶:“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3、徐偃王:若木之後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於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適逢當時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於遊玩打獵,徐偃王起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車適時趕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見,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犧牲,於是棄國出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於他深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於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
4、徐福:秦朝方士,相傳他因到東海為秦始皇采長生不死藥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漢水利家,於漢武帝元光年間主持漕渠開鑿工程,修成全長300餘里的水渠,使關東至長安的漕運時間省去一半,沿渠萬餘頃農田得到灌溉。
6、徐庶:東漢末年名士及戰略家。字元直,本名福。先歸劉備,輔佐劉備治理新野,先後敗曹軍新野討伐隊,被曹操器重,納程昱計賺徐母至許都以脅迫庶棄劉從曹。徐庶至孝,從曹後其母自縊死,庶至曹營終生不發一計。
7、徐世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績。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後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李績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
8、徐敬業:唐朝將領。是唐初名將李世績(原姓徐,賜姓李)之孫。他是唐睿宗時反武則天起事的領導者。
9、徐階:明代嘉靖年間名臣,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任職,可以說徐階的整個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點就是他鬥倒了權勢熏天的嚴嵩。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鐧,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
10、徐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和遊記文作家,後人據其日記整理成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