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經濟管理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長生
- 外文名:Changsheng X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南京大學
- 主要成就:總量經濟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主要著作,西方經濟研究,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問題,湖北經濟研究,主要科研項目,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4年7月,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7年7月,武漢大學經濟學系西方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2年7月,武漢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7年7月起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1988年任助教,
1991年任講師,
1993年任副教授,
1997年任教授,
1999年任博士生導師;
1994年任副院長,
2000年至今任院長。
1997年4-7月曾在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大學任客座教授,
2003年1-4月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曾去日本、韓國、泰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2011年12月至今文華學院經濟管理學部主任。
社會兼職
中華外國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理事,
中國生產力學會理事,
湖北省經濟學會副會長,
湖北省外國經濟學研究會副會長,
武漢市、黃石市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等。
研究方向
總量經濟學。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1.《新發展經濟學》(張培剛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撰寫第12、32章(第147-162、423-447頁),並協助主編統稿;1999年增訂版,撰寫及修改第12、26、31、32章(第180-215、425-455、540-567、569-598頁)。
2.《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參譯第一卷第275-287頁,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
3.《美國市場經濟體制》(林珏主編),撰寫第2、7章(第29-54,152-186頁),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
4.《壟斷價格機理研究》,合著(第三作者),撰寫第1章(第1-35頁),中國物價出版社,1995年。
5.《當代西方經濟學》(付殷才主編),副主編,撰寫第21章(第321-346頁),並負責第3編統稿,經濟科學出版社,1995年。
6.《後凱恩斯主義理論的發展》,主編(第二),撰寫第11章(第302-336頁),並負責統稿,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7.《發展經濟學教程》(張培剛主編),撰寫第9、14章(第274-312、454-488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修訂版,第155-179頁,第262-282頁,2007年。
8.《農業與工業化》(中下合卷,張培剛著),整理撰寫第五章(第272~340頁),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9.《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論文集),主編(第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
10.《發展經濟學教程》(彭剛、黃衛平主編),撰寫第4章(第90-120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11.《總量經濟學》,主編,撰寫第1、13、14、15章,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西方經濟研究
⒉ 徐長生,新凱恩斯主義的總供求模型及其對凱恩斯理論的發展,武漢大學學報《外國經濟學說專刊》,1987年。
⒊ 徐長生,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趨勢,《經濟學動態》,1990⑾,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政治經濟學》1990⑾。
⒋ 孫鴻敞、徐長生,全面系統深入研究凱恩斯主義,《學術月刊》,1991⑿,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政治經濟學》1992⑵。
⒌ 徐長生,西方經濟學家關於經濟組織及制度研究的深化和寬化,《經濟學動態》,1993⑶,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政治經濟學》1993⑷。
⒍ 劉滌源、徐長生,凱恩斯主義在中國,日本關西大學《經濟學論究》(日文),1993⑺。
⒎ 徐長生,戰後美國巨觀經濟政策的演變和特點,《世界經濟》,1993⑻。
⒏ 劉欣、徐長生,理性預期模型的內涵及啟示,《學術月刊》,1997⑶。
⒐ 徐長生,美國的“經濟周期消失論”與“全球生產過剩論”,《經濟學動態》,1998⑶。
⒑ 徐長生,從《貨幣論》到《通論》簡評(書評),《經濟學動態》1999⑻。
⒒ 徐長生、李文星,歐盟高失業:現狀、原因、走勢,《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⑷。
⒓ 郭熙保、馮金華、徐長生,劉滌源教授的主要經濟思想和學術貢獻,《經濟評論》1998⑸。
⒔ 徐長生,論德國社會市場經濟中的貨幣穩定原則,《經濟評論》1999⑵。
⒕ 徐長生,一部凱恩斯《通論》的創作史,《當代經濟研究》1999⑽。
⒖ 徐長生,凱恩斯主義研究的宏篇巨著,《經濟評論》,1999⑹。
⒗ 徐長生,美國“新經濟”的理論透視,《經濟學動態》,2000⑺,全文轉載於《新華文摘》2000⑽。
⒘ 朱厚倫、徐長生,美國“新經濟”與中國巨觀經濟運行比較,《經濟前沿》,2001(2-3)。
⒙ 魏科科、徐長生,歐元全面流通對中國的影響,《武漢金融》,2001⑽。
⒚ 胡紅菊、徐長生,論金融創新的資本形成效應,《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4。
⒛ 徐長生,新經濟中的財富效應與周期波動,載於吳易風等主編《外國經濟學的新進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第383~389頁。
21. 徐長生,短期衝擊對長期增長路徑的影響,載於徐長生、方齊雲主編《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第151-157頁。
22. 鐘春平、徐長生,經濟成長與經濟周期內在關聯研究前沿,《經濟學動態》,2004⑽;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理論經濟學》,2004⑿。
23. 徐長生、何小松,美國新經濟周期波動的成因,載於陳繼勇主編《美國新經濟周期與中美經貿關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8,第77-90頁。
24. 鐘春平、徐長生,技術(產品)替代,創造性破壞與周期性經濟成長,《經濟學季刊》,2005年7月,第4卷第4期。
25. 徐長生、莊佳強,《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簡評,《經濟學動態》,2006⑷
26. 徐長生、蔣長流,獨特的視角、新穎的評述——評尹伯成教授著《西方經濟學說史》,《經濟評論》,2006⑷。
27. 鐘春平、徐長生,創造性破壞與收入差距的振盪式擴大,《經濟研究》,2006⑻。
28. 莊佳強、徐長生,結構變遷與經濟成長關係研究新進展,《經濟學動態》,2009⑷。
發展經濟學
⒈ 徐長生,論發展經濟學的再發展,《江漢論壇》,1991⑵。
⒉ 徐長生,經濟起飛階段資本的形成與運用,博士學位論文,武漢大學,1992年,12萬字,未發表。
⒊ 徐長生,經濟起飛階段資本的形成與運用,《江漢論壇》,1994⑽。
⒋ 徐長生,外貿、外資與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研究》,1993⑷。
⒌ 徐長生,農業剩餘與初始資本積累,《江海學刊》,1994⑸。
⒍ 徐長生,論開發中國家政府在工業化和經濟起飛過程中的作用,《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⑴,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1995⑸。
⒎ 徐長生,通貨膨脹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起飛,《經濟學動態》,1995⑷。
⒏ 徐長生,張培剛發展經濟學思想述評,《中國社會科學》,1995⑷。
⒐ 徐長生,日本、台灣省、韓國與中國經濟起飛時期儲蓄率、利息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經驗比較,《經濟研究資料》1996⑵,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1996⑸。
⒑ 徐長生、張茵,東亞出口導向戰略的反思,《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⑷,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9⑵。
⒒ 徐長生、張茵,東亞兩種對外開放模式的比較研究,《世界經濟》,1999⑴,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1999⑵。
⒓ 徐長生、張茵,論“東亞模式”的戰略調整,署名第一,《經濟學動態》,1999⑶。
⒔ 何穎、徐長生,從東亞金融危機看貨幣危機與銀行危機的共生性,《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⑶。
⒕ 徐長生,信息化時代的工業化問題,《經濟學動態》,2001⑵。
⒖ 徐長生,《發展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評析,《經濟學家》,2003⑴。
⒗ Xu Changsheng,Lin Shaogong,Contributions of Chang Pei-Kang to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4(2003),pp189-200.
⒘ 徐長生、鐘春平,領先者能否保持持久優勢——大國變遷的歷史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⑴。
中國經濟問題
⒈ 徐長生、李佐軍,中國農業發展的基本問題與政策,《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0⑵。
⒉ 劉滌源、徐長生,論國有企業的“嫁接”改造模式,《經濟學家》,1994⑵,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工業經濟》1994⑷。
⒊ 徐長生,關於國有企業最佳化資本結構的幾點思考,《銀行與企業》,1994⑾。
⒋ 徐長生、陳文新,當前國際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及中國的對策,《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⑵。
⒌ 徐長生,中國經濟起飛應注意的幾個重要問題,《光明日報》理論版,1998.12.27第3版。
⒍ 徐長生,絲寶成功,貴在創新——兼論企業家精神,載於趙錫斌、譚立文主編《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⒎ 徐長生,論創造中國持續性需求的“四化”,《經濟學動態》,1999⑽。
⒏ Xu Changsheng,China’s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Policies in the Process of High Growth,System Transition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in J. R. Bechrmann,M. Dutta,eds,Restructuring Asian Economics for the New Millennium,Elsevier Science B. V,2001,pp477-490。
⒐ Xu Changsheng,Real and Monetar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China’s Present Deflation since the Asia Financial Crisis,in Richard Hooley,Jang-Hee Yoo,eds,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Challenges for Asia Industrialization,Eelsevier Science B. V,2002,pp509-520。
⒑ 黎開峰、徐長生,論現行稅制對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⑵。
⒒ 徐長生,長江中游經濟區形成的阻因與對策,《決策諮詢》,2005⑸。
⒓ 汪東芳、徐長生,股市“財富效應”與中國貨幣政策研究,《金融與經濟》,2003.6。
⒔ 劉士寧、徐長生,中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動因素的計量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⑴。
⒕ 何國勇、徐長生,比較優勢、後發優勢與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經濟學家》,2004⑸。
⒖ 鐘春平、徐長生,人口結構變遷、人生的三階段與中國農村經濟成長,《中國可持續發展》,2004⑵。
⒗ 劉建江、徐長生,本幣升值引發通貨膨脹的機制——從日元升值的經驗看人民幣升值的可能影響,《當代經濟研究》,2005⑴。
⒘ 趙昌旭、徐長生、劉澤斌,中國鋼鐵產業的國際貿易政策選擇,《國際貿易問題》,2005⑻。
⒙ 雷輝、徐長生,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成長關係實證分析,《投資研究》,2005⑽。
⒚ 雷輝、徐長生,跨國公司競爭行為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影響分析,《南開管理評論》,2006⑶。
⒛ 徐長生、張大勇,切實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培訓,《經濟日報》,2006年5月25日(理論版)。
21. 徐長生、劉士寧,當前中國利率政策與匯率政策的有效組合,《武漢金融》,2006⑼。
22. 徐長生、蘇應蓉,從新斯旺模型看中國利率與匯率政策的組合,《國際金融研究》,2006⑿
23. 徐長生,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湖北日報》,2007年8月18日。
24. 李文星、徐長生,中國人口變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08⑶。
25. 徐長生、王晶晶、汪海,競爭程度、市場規模創新——一個基於聯立方程模型的中國經驗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⑷。
26. 徐長生、劉望輝,勞動力市場扭曲與中國巨觀經濟失衡,《統計研究》,2008⑸。
27. 徐長生、王晶晶,當前治理成本推動型通脹的政策選擇,《武漢金融》,2008⑹。
28. 徐長生、王晶晶,巨觀經濟內外失衡的矯正與政策工具選擇,《改革》,2008⑺。
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F10,2008⑾。
29. 李文星、徐長生、艾春榮,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1989-2004,《經濟研究》,2008⑺。
30. Xu Changsheng,Wang Jingjing,Wang Hai,Demand-oriented innovation of firm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Vol.3,No.4,2008,Higher Education Press & Springer .
湖北經濟研究
⒈ 李焜文、徐長生,武漢市國有企業扭虧增盈調查報告,《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⑵。
⒉ 徐長生,充分發揮武漢在湖北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學習與實踐》,1996⑺。
⒊ 徐長生,為武漢產業政策進一言,《長江日報》理論版,1996.10.3,第7版。
⒋ 徐長生,武漢“光谷”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理論月刊》,2000(10-11);《長江日報》理論版,2000.9.11。
⒌ 徐長生,武漢農業發展的兩大重點,《長江日報》理論版,2000.3.20,第14版。
⒍ 徐長生,武漢未來發展的定位,《長江日報》理論版,2000.8.19,第2版。
⒎ 徐長生,找準產業定位,應對西部開發,《湖北日報》理論版,2000.6.30,第12版。
⒏ 徐長生,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人民日報》理論版,2003.9.3.。
⒐ 徐長生,出路在於兩個轉變,《湖北日報》,2004.7.13
⒑ 徐長生,完善財稅體制,激活區級經濟,《長江日報》,2005.12.3
⒒ 徐長生,聚焦“兩型社會”試驗區:應從轉變政府和企業行為入手,《政策》,2008⑶。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經濟起飛問題研究》(94CJL007),1994年批准,1.5萬元經費。已完成的最終成果被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成果要報》總第115期摘登和《光明日報》刊載(1998.10.27),並受到對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的高度評價。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東亞經濟發展模式與拉美經濟發展模式的比較及其與金融危機的關係研究》(99BGJ009),1999年批准,3.5萬元經費。結項成果被鑑定為優秀(2005年)。
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進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研究》(08&ZD037),2008年批准,50萬元經費,在研。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經濟條件下股市財富效應的形成機理與監控方法研究》(70173001),2001年批准,13萬元經費,已結項。
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新經濟條件下股市財富效應與經濟周期波動的關係研究》,2002年批准,5萬元經費,已結項。
6.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與加快中西部經濟發展問題研究》,1999年批准,2.0萬元經費,已結項。
7.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武漢在湖北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研究》,1995年批准,1.5萬元經費。已完成的最終成果被武漢市政府決策採納。
8.武漢市軟科學重點項目《知識經濟與武漢高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1998年批准,3萬元經費。已完成的最終成果被武漢市政府決策採納。
9.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委託項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研究》,10萬元經費,2006年5月批准,已完成。
10.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委託項目《南水北調工程財政貼息研究》,2006年7月批准,50萬元經費,已完成。
11.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項目《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擴大內需政策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影響研究》,2009年8月批准,4萬元經費,在研。
12.湖北省發改委“十一五”規劃項目《統籌城鄉發展,逐步改變湖北二元經濟結構》,3.0萬元經費,2004年9月批准,已完成。
13.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招標項目《中部崛起戰略與湖北省土地利用研究》(GTGH2004002),8萬元經費,2004年11月批准,已完成。
14.武漢鋼鐵公司委託項目《巨觀經濟波動與政策調整對國內鋼材市場的影響及武鋼行銷策略研究》,9.8萬元經費,2004年8月批准,已完成。